土木在线论坛 \ 装修设计 \ 装饰装修材料 \ 传统家具五金配件的材料与工艺方法

传统家具五金配件的材料与工艺方法

发布于:2006-01-07 17:55:07 来自:装修设计/装饰装修材料 [复制转发]
传统家具五金配件,作为家具上的一种点缀式装饰,无不因材施艺、制作和加工,在家具的特定部位,以丰富的图案式样以及金属亮丽的光泽美,对家具有着不同的装饰效果。明清家具上的五金饰件主要是铜饰件,这些饰工艺讲究,种类繁多,有做錾花的、鎏金的、嵌珐琅(景泰蓝)的,也有做金银错、刻划的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

在铜器上加以镶嵌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的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下面介绍一下家具上铜饰件的一些常用工艺方法:

1、金银错:在铜器表面的装饰处理方面,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应用了镶嵌绿松石的工艺。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属贵重金属,故在先秦时代即被贵族用来镶嵌于青铜上作为饰物,在铜器上错金银,习称“错金银”或“金银错”。金银错之“错”已用为动词,其义即用厝石加以磨错使之光平。金银错的工序是先在铜器表面预制出浅凹的纹饰或字形,特别精细的纹饰是在铜器铸成后于器表面用墨笔绘出纹饰,按纹样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以上纹饰铭文浅槽,底面皆需制成凹凸不平状。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片或金银丝,用厝(错)石或其他材料磨错,使嵌入的金银片(丝)与铜器表面相平滑,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增光发亮,从而利用金银与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各种色彩辉煌的图案与铭文。

在东周时期,铜器嵌错工艺即已相当发达,其方法是在铸好的铜器表面上镶嵌其他物质材料作成的丝或片,再用蜡石在铜器表面磨错平整,构成纹饰和文字,反差明显,比映生辉。所嵌的材料有金、银、红铜、宝石、绿松石等。
金属饰件发展至清代已使用相当普遍,工艺上亦相当精细和成熟。在技术上有错金、错银等。

2、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现代叫镀金。这种工艺程序是:

①将黄金锻成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400oC左右,然后倒入汞,以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后倒入冷水中使冷却,逐成为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合剂,这种液体俗称为金泥,此一工艺过程通称“煞(杀)金”。

②用磨炭打磨掉铜饰件器表面铜锈后,用“涂金棍”(铜制,将其一端打扁用酸梅汤涂抹后浸入汞内,反复多次,使沾上一层汞,晾干即成)沾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均匀地抹在被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现代匠师称此手法为“拴”,三分抹七分拴),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艺过程通称“抹金”,涂在欲镀铜饰件表面。

③以适当的温度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则固着于铜器上,其色亦由白色转为金黄色,此一工艺过程通称为“开金”。如要求金属较厚,即要将上述过程反复多次(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四次鎏金的铜件,金层厚约为36微米)。

④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并用玛瑙或玉石制成的“压子”沿着器物表面进行磨压。使镀金层致密,与被铸器结合牢固,直到表面出现发亮的鎏金层。此一工艺过程通称“压光”。再经过清洗压光等工序,一件精美的铜饰件便诞生了。

在古代铜饰件装饰中还有鎏银,其工艺方法与鎏金相近同,亦是用银、汞剂抹于器表。鉴别一件器物表面是否经鎏金,主要是标识其表层是否残有汞。鎏金工艺发展到汉代已达到高峰,汉代贵族墓葬多有鎏金之器,且不像战国时期只施于小件,而是有了不少大件鎏金器,并往往鎏金工艺与与鎏银、镶嵌等工艺相结合,集多种铜装饰工艺于一体。

总之,鎏金使铜饰件鎏金既可美器,又可护器,所以一直没用至今。不过鎏金铜饰件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用料也比较贵,当然也就不是普通百姓所能用得起的了,所以家具上铜饰件鎏金的是比较华丽的一种,一般用于高级家具。

3、饰珐琅,珐琅是以硅、铅丹、硼砂磨碎制成的粉末状的彩料再填于金、银、铜瓷等器胎上经烘烧而成的釉。珐琅有掐丝珐琅、錾珐琅和画珐琅三种,其中的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景泰蓝材料是由金,银,紫铜,釉料,烧制而成,经插,点,磨,烧,镀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创始于元末明初时期,到了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色釉最为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掐丝珐琅是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是以红铜制胎,用细而窄的铜丝掐成花纹轮廓线,焊接在胎体上,再填各色珐琅釉料,入炉烧炼,经磨光、镀金而成。掐丝珐琅色彩丰富,图案规整多变化,釉料丰满,镀金厚重,造型古朴淡雅;錾珐琅是将铜胎由铸造、锤焊而成,錾出凹凸不平的图案,凹处再点珐琅釉料,磨光,镀金,使器物显得富丽堂皇,有着庄重而醇厚的艺术效果;画珐琅用珐琅釉在器物的胎上画出各种图案煤制,工艺简单,图案变化多样。主要受西方工艺的影响,清晚期画珐琅器物比较多。清代帝王对珐琅的制作极为重视,康熙初年建立的宫廷造办处内设有“珐琅作”。根据宫中的需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生产规模庞大,数量多,制作精细,风格独特。
在清代的一些箱柜类家具上的铜饰件也可见有这种工艺做法。如下面看到的饰珐琅锁,此外还有饰珐琅面条、合叶、拉手等,不太多见。

4、錾花,是用錾凿打成,錾刻纹饰显然需要以坚硬万里锋利的錾刻工具为前提,此种工具可能是铁工具以至钢工具。因此錾花工艺通常使用钢制的各种形状的錾子,用錾、抢等方法雕刻图案花纹。在铜饰件上錾花是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可令饰件增色不少。

5、刻划,刻划是在铜饰件或金属饰件表面用雕刀戗划出各种美妙的纹理(花纹图案),不少刻划的图形线条流畅,刻纹细如毫发,甚至有些刻划工艺像一幅幅构图优美的装饰画,这种图案花纹有深有浅,富有艺术感染力,令饰件增色不少。有的还在纹路中嵌进极细的金银丝,加工处理后显出很强的光泽,从艺术效果来看,颇有古风盎盎、光采豪健的气质。也有在铁板上鏨阳纹、锤上金银丝的镀金金属件。

6、锤合,是将红铜和白铜锤打在一起,利用不同的铜色分出花纹。

7、铜的铬化处理,铬是一种银白色色金属,金属性不活泼,常温下对氧与湿气皆是稳定的,故可镀在其他金属制品上,形成抗腐蚀表层,这种工艺方法可以使铜饰件表面漆黑发亮,而且不见丝毫锈迹,这是利用金属所含不同成分的元素,对铜器表面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兵器千年不锈的原因就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防腐蚀层,这种耐腐蚀性,使得铜或锡不易发生氧化。有些金属饰件上也采用了这一工艺方法,饰件表面漆黑发亮,光亮不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8、铜的髹漆处理,有些铜饰件上还用填漆的方法来制作纹饰,甚至还使用了髹漆工艺。在铜饰件表面髹漆与外度金属的用意相近,即一方面是为使饰件表面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为防止金属锈蚀,对于髹漆工艺来说,前一个目的更为主要。此种工艺在殷代即已使用。战国时期,铜器髹漆工艺有较大的发展,这种工艺常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此一阶段的铜器往往在錾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漆,有的既嵌金银,又在未嵌金银处填漆(或在漆内掺以银粉),然后磨错光平以增加纹饰的色调;其二髹漆已不限于填纹饰,而且直接髹于素面铜器表面进行着色;其三,此种工艺已在较广阔地域流行。至西汉时期,铜器上已见有用漆彩绘花纹或图象的工艺。

传统家具五金配件中使用的材料与工艺方法,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尤其是一些宫廷家具上的饰件,由于其工艺考究,饰件表面至今仍光亮不锈,金光闪闪,装饰性很强,其上的錾刻工艺、鎏金、金银错、饰珐琅、刻划等工艺方法为饰件表面增色不少,也为传统硬木家具增添了不少风彩,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可以避免我们流于表面形式的模仿和对纯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搬硬套。
  • synge3310
    synge3310 沙发
    有见的,不错的说明
    2006-01-08 08:48: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饰装修材料

返回版块

6.32 万条内容 · 1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国现有建筑9成不节能 建筑垃圾谁来买单?

 去年我国国民人均GDP是1200美元,但在经济发达国家少见的建筑业铺张浪费现象正在我国大张旗鼓地上演。据了解,我国建筑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   建筑市场习惯“大手大脚”,现有建筑九成多不节能   现在中国好象是一个大工地,各地建筑市场红红火火。有在些地方,15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甚至成为住宅消费的主流,但大面积高档住宅的耗费比经济实用住房平均每平方米高出5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