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唐韵盛景中的“一抹醉流霞”
--------------------------------------------------------------------------------
大作品要有大情怀,这曾是我在欣赏建筑作品时的一种感受,但自参观了位于西安曲江的大唐芙蓉园后,这种感受就格外强烈。
还在2004年3月,《建筑创作》杂志刊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唐韵盛景,曲水丹青:长安芙蓉园规划设计”一文,当时已能从它的史料介绍中感到这是个不同凡响的项目。隋建大兴城时隔其南部建“芙蓉园”,设为离宫,北部为公共游赏地。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曲江地带择位于城墙以南的南池壁为皇家御园,增建紫云楼、彩霞亭等大量园林建筑,仍称芙蓉园。盛唐时,曲江与慈恩寺、大雁塔、乐游原、青龙寺、杏园等名胜相互连属,文化荟萃,是盛唐文化典型区域之一,只是千年沧桑,风光已逝。如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大唐芙蓉园,是张锦秋院士按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的。它在大雁塔以东约500米,占地66.5公顷,其中水面19.77公顷,建筑面积有近10万平方米。对于选址正如张锦秋大师所言,该项目规划区位并不在历史原址,而选在唐代曲江北池,这样既保持了唐大雁塔东南的方位和距离,又可保护遗址、使新建筑恢复古的韵味。
中国古代凡与皇家有直接关系的营建无不通过建筑布局和建筑形象作为象征性的艺术手段以表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更是如此。因此漫步在芙蓉园内,能清晰地感受到有强烈的轴线、有对称及对位关系、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整个项目虽以建筑为核心,但自然景观的背景作用、小品配置都极其到位,每一细部都渗透着设计者的周密及文化底蕴。芙蓉园建筑形象丰富、种类繁多、单体及组群建筑不下40余项,不论是从远及近都可感受到宫廷建筑的礼制文化和园林建筑和谐一体的艺术追求。如《礼记》所述,依宫殿建筑之制度“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大为贵,有以高为贵”。这类建筑高大宏伟、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而后者则更突出自然风韵,以错落自由布局的园林建筑与理水、叠石、堆山、栽花、植林相结合,从而实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在建筑形象上将宫廷礼制和园林的诗情画意有机相融正是张锦秋院士独具匠心之处。
紫云楼是全园中最能全面展现大唐盛世景象的建筑。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常凭栏观望园外万民游曲江之盛况。现紫云楼位于现园区中心位置,阙亭拱卫,馆桥飞渡,好一派雄伟气势。而仅有1万平方米的陆羽茶庄也同样给我深深的感受。西周初期,我国就已记载茶事,随后茶业文献不断出现,但大多是只言片语。直到唐代中叶,陆羽才撰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漫步在以唐代“茶圣”陆羽命名的茶社“陆羽茶庄”,观赏着园林庭园式的仿唐建筑群,品读着由帝王茶艺、文人茶艺、世俗茶艺等表演确有一番异样的感觉。再现于长安城贸易活动的唐市建筑群,共由唐集市、贡品街、百戏场等组成。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西市为国际贸易市场,周围居住着不少外商,由于东市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等宅,其商业反而不如西市繁荣。在现在的唐市建筑群中,由于布置逼真,令游人有置身于东市与西市的缩影和“云商云集,内外通融”的长安商贸文化氛围之中。
大唐芙蓉园中颇具创意的还有全国最大的人工雕塑群落“诗魂”的唐诗峡。这是一组总长度为120米、以表现唐代文化高峰唐诗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景观。在这里依着岩壁的走势,长文短句,不时出现眼熟的、忍不住会心地读上两句的诗词,真可谓处处可见千古绝唱:王之焕、刘禹锡、元稹、贾岛、孟浩然、李商隐、柳宗元的“踪影”,还有清风傲骨的杜甫、身穿战袍的王昌龄、飘逸自得的白居易、才女薛涛等都说明为唐诗立峡、为诗人塑像的意韵与精魂,我由衷地敬佩“唐诗峡”的创意。此外全国唐风建筑的青瓦顶、青砖墙、白粉墙、赭红或茶色木构、车站、台座乃至垃圾箱等都体现着设计者的精当与水准。
大唐芙蓉园已令国人震憾,世界惊奇,它已迎接了台湾党派政要连、宋等人,如今成为颇具特色的唐风文化旅游“地点”。为此,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大唐芙蓉园记”中赞美道“闻名来游园,游园而忘归……它不再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模式,而将盛唐最有代表性的诸多主题文化让建筑园林大师们赋予景点,每一处都有说法,每一处都成了文化祖庭……”是的,那天我欲离开大唐芙蓉园已近黄昏,夕阳下的大唐芙蓉园尽染着更美妙的风采,令人久久回味。我想每一个参观大唐芙蓉园的建筑园林业内外人士,留下更多的不仅有吟诵唐诗峡的旧诗,更有良多来自大唐建筑文化氛围的感触。
全部回复(24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