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于:2005-12-31 22:18:31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第三次组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2月30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考察组和专题研究组第三次组长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专题考察组和专题研究组组长、副组长,部分考察组成员及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专家、学者代表50余人。科考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科考领导小组成员、水利部刘宁总工出席并讲话。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做了大会总结、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冯仁国副局长、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高中琪副局长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东北黑土区组、北方土石山区组、西北黄土区组、北方农牧交错区组、西南石漠化区组、南方红壤区组、长江上游区组、开发建设项目组、水土流失影响评价组、政策研究组、基础数据组等11个组分别对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考察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做了汇报。与会代表还围绕科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讨论。



沈国舫院士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家将科考工作与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很重要,国家粮食增量的2/3来自东北,如果黑土地得到保护,意义非常重大,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将此项工作做好。



刘宁总工在讲话中指出:科考工作经过大家半年的努力,野外工作基本完成,进展很大,成绩斐然,同时发现了一些有益的问题。他把各组的汇报归纳了7个方面:一是大多数汇报的内容很丰富,个别略显不足,如水土流失分类、分级、状况的基础数据研究分析表明,总的流失面积变化不大,但强度、轻度、中度的变化很大,治理的结果强度变为轻度;二是水土流失的危害性的定性、定量预报、趋势的评价有一定的进展,但需要进一步提炼;三是水土流失的过程,历史时期、地质时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的比较略显不足;四是在考察研究水土流失沟道与河流的关系、水土流失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中,每个区应该强调各自的重点,突出本区水土保持的目的;五是综合治理措施发挥的效能,传统的农艺、工程、生物三大措施,还应该加强管理措施;六是水土流失与新农村建设,明年国务院将要实施取消农业税和“两工”的政策,坡耕地的治理能否和基本农田建设联系起来;七是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讲的少,经验、物理模型,对流失量的研究较多,而对产生形成的过程的研究尚未突出。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刘震司长介绍了科考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科考接近半年,召开了3次组长工作会议,到目前为止,行程13万多公里,参加680多人.次,多数是博士、研究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各组工作认真负责,成果汇总观点清晰,对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出了区域的重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刘震司长对下一步成果汇总从6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各组科考的成果要同流域机构、省(市、区)在观点上达成一致,建议各组在向指导委员会汇报前要请流域、省(市、区)对初步成果进行讨论;二是要理清问题、抓住重点,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正确把握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三是突出特色,判断趋势。如黑土区的特点是水土流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土石山区特点是土层薄,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有限,又是比较集中的革命老区;南方红壤区人口密度大、复种指数高,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还有崩岗的危害;石漠化区主要是土地石漠化对人类潜在危害,土地的退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长江区重点是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危害;西北黄土区主要是水土流失对下游泥沙及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影响问题;风沙区主要是生态安全、生态屏障问题;对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要做出科学判断,其依据要可靠;四是提高科考成果汇总的科技含量。在成果处理上要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做到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同时在内容上要注意植物措施的地带性规律,科学配置;五是各组报告编写要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有鲜明的特点。同时要吸收参考其它行业的研究成果,并同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六是各组还应高度重视简报编写工作,简报已经印刷了12期,每一期都应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各组要注意经验的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剖析。科考将于2006年2月底进行阶段性成果验收,6月底进行成果验收。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推行“三种模式”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水土流失地区群众意愿、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水土保持工程。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新的机制,把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推行国家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与投工承诺结合和依靠社会力量治理的“三种模式”,明确重点,规范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