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8-31 15:28:31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一工业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组合厂房平面尺寸很大,150mX170m。上部结构为单层轻钢厂房和二层钢结构框架。单柱轴力较小。
场地为一岗地,地勘报告描述如下:
① 层素填土:工程地质性质差。以松散状粉质粘土为主。
② 层粉质粘土:fak=230kpa
③ 层卵硕石层:fak=230kpa
④ 层残积土层:fak=220kpa
⑤ 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fak=350kpa
由于场地位于岗地,自然地面起伏很大,①层素填土深厚不一,②层粉质粘土顶也起伏很大,厂房最远两端②层土顶吴淞高程高差最大达4米。其下③④土层也起伏大。
基础设计遇到以下问题: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类or乙类or丙类?按GB50007-2002表3.0.1,是否为乙类?
2, 基础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基础埋深不一样,均以②层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但设计很不方便,每个孔点②层土顶吴淞高程都不同,即每个柱基础基底标高也都不一样。计算表达不方便。
方案(二):假定一个埋深,比如基底标高-2.000,场地全部开挖至老土②层土顶。
(① 层素填土全部挖去),再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2.100标高。分层厚度300mm,压实系数0.97。即部分基础落在压实回填土上。
方案(三):勘探报告推荐②层土较高处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基),②层土较低处采用墩基础,以②、③、④、⑤层作为基础持力层。问题是墩基础有些书籍划为桩基(短桩),天然地基和桩基混合在一单体项目上使用,担心审图异议。
方案(四):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综合。由于本单体平面尺寸大,为了避免开挖量大,分区域采取不同埋深。即取②层土层高程相近的按条状或片状划分为一个区域,分若干埋深。比如埋深-3.500一个区域,-2.500一个区域,
-1.500一个区域,这样开挖的工作量合理。
个人倾向采用方案(四),请同行指教。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请问下这种场地采用什么桩基础形式合适
现在有一个11层(不带地下室)的项目,建筑±0.000=28.00米,现状场地标高22米左右,桩顶标高大概26米。
现状场地下去不到5米就是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上部为6米的粘土层)。本来想做人工挖孔桩基础,但甲方不同意,想改为管桩或长螺旋灌注桩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