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中国低碳发展区域特征与战略方向

中国低碳发展区域特征与战略方向

发布于:2010-08-30 22:09:30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迫使世界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低碳经济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发展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革命。2010年是中国低碳发展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中国勇敢地与西方国家集团进行气候博弈,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同时,惹怒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企图殖民中国、统治世界的西方新老列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3月“两会”期间,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成为参会代表热议的话题;进入四、五月份,民间与地方低碳活动风起云涌, 低碳概念在国内广泛传播。以世博零碳馆开放为标志,2010年中国低碳发展起步达到高潮。但是,我国低碳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起步并不顺利。本文重点研究我国区域低碳发展的形势与任务,突出问题与战略重点,节能减排指标分配改革思路,为各地区探索自己的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健康转型指明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
  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碳排放的主要的来源。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数据表明,1952~2007年期间,因化石能源消费,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1倍。
  图1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呈现出一个指数型耦合相关关系。三条曲线处于高度重合或平行状态。这表明, 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和碳排放增长倍数之间的变动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影响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碳排放系数,和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投入强度等等。
  例如,图2中的第3项与第6项(ENERGY/GDP),是生产单位GDP的能源强度指标,这个指标,客观上是对产业结构、生产技术的描述。技术进步,结构转型与优化,必然减低能源强度。第4项(GHG/ENERGY),是单位能源消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称为排放因子或排放系数,与产业结构无关,但与能源结构和能源中的碳含量有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综合能源的排放因子,是影响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1952年, 我国煤炭消费的比重超过了90%,到2009年,总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总量仍占到了69.9%。由于煤炭的碳排放系数高(见表1), 所以,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单位能源消费,具有高碳排放特征。2006年,我国综合能源需求为24.627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3亿吨, 综合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152,碳排放系数为0.5869。
  我国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投入强度, 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善,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距离。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决定中国碳排放高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单位GDP产出所需的能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高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呈正相关关系。1959~2007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增长了49倍和67倍,相应地,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1倍。
  李善同等在假定2010~205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从3%降到2%,能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3%~2.5%等条件下,设定基准情景,对我国未来能源消费需求与碳排放做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
  从表2可见,虽然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处于迅速改善状态,能源结构也越来越变得低碳,但由于人口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45年以前,一直保持增长。由此而导致的碳排放总量在2045年以前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5.09吨,到2045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8.98吨。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分布特征
  2006年, 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4.05吨。2007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4.99吨,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0.29吨。中国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分布,具有以下区域特征:
  全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呈一带两区分布格局。(见图3)。
  西部地区,为中碳排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4-8吨之间,围绕全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上下变动,范围包括青海、宁夏、甘肃、新疆等个省、自治区。
  中部地区,为高碳排放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10吨以上。范围包括四川、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省、自治区。
  东部地区,为高低碳交错排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0~10吨之间。范围包括沪、浙、闽、海南、广东、广西、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鲁、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全国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西北高东南低,呈带状梯度分布格局。(见图4)。
  东南沿海地带,为低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范围包括沪、浙、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部地带,为中碳排放区,万元GDP排放在2~4吨之间。范围包括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吉、辽、青海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京津与黔冀是中部地带的特例。其中,京津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而黔冀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
  北部地带,为高碳排放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范围包括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等个省、自治区。
  主要受人均GDP不同的影响,单位GDP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碳排放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别。如贵州,人均GDP水平低,所以,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高。
   中国各地低碳减排压力状况
  与“G8+5”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碳生产率位于较低水平,2007年中国碳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法国的6.8%。由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的碳能源排放系数较高。在“G8+5”国家中,2007年中国的碳能源排放系数仅低于印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0.73吨CO2/吨标准油。中国低碳减排压力,来自于中国我国碳排放总量,在2010年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人均碳排放水平,达到1.39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各地碳减排压力,取决于各地碳预算亏损与盈余的程度。碳预算亏损地区,存在碳排放负债,减排压力大,碳预算盈余地区,存在碳排放空间,减排压力小。
  从图5可知,全国碳预算亏损与盈余的省份分四大类:一类是碳预算大幅亏损省区,主要是山西与内蒙古,两个重要煤炭资源输出省、自治区。二类是碳预算小幅亏损省市区,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宁夏等省市区。三类是碳预算接近亏损省市区,包括北京、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海南、浙江等省市区。四类是碳预算盈余省市区,包括甘肃、陕西、江苏、重庆、福建、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广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
   中国低碳发展情势与问题
  2009年1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时表示,哥本哈根会议成功的关键,是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坚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但是,以丹麦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愿意这样做。他们不仅不理中国政府的建议,而且脱离巴厘路线图,在气候峰会上,背着中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抛出所谓丹麦议案,置中国于不义,置发展中国家于不利。
  我国代表团在总理温家宝总理的领导下,联合与团结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勇敢地与西方国家集团进行博弈,抛出了新方案,挫败了对方的阴谋。
  最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以我国主导的气候方案取代丹麦等发达国家方案而结束会议,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赢得了尊严,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由此,引爆2010年中国低碳热。
   “两会”热议低碳经济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在“两会”期间,收到了大量有关如何落实我国减排承诺的低碳经济议案。九三学社中央有“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民盟中央有建议适时开征碳税的提案。到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两会”热议中国低碳经济达到高潮。《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阐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低碳经济”这个词是这一届政协委员提案当中的关键词。
  大多数“两会”代表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度,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未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前景,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仍有较大增长需求,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目标,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矛盾,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最佳选择。
民间低碳活动风起云涌
  “两会”以后,我国民间低碳活动风起云涌。其中,影响面较大的主要活动类型有:
  创立“低碳联盟”
  武汉首批54家企业签订“低碳联盟”,共同倡导生产加工与产品质量以低碳为准绳,做“绿色低碳企业”。绿色低碳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主要产品服务质量水平高、组织质量保证能力高,绿色环境管理与绿色能源利用水平高,社会权益保护、节能减排指标好。
  低碳企业培育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汉阳分局成立了低碳专家组,帮助企业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为低碳企业培育,邀请技术含量高的中关村节能公司,为武汉企业设计、组织与实施低碳方案。
  主办低碳论坛
  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办 “零碳联盟”,在上海世博园零碳馆主办“零碳在中国”领袖论坛。通过购买碳汇及种树等形式,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制造行业首家“零碳”企业。
  签订自愿节能减排协议
  江西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及所属企业,向九江市政府签署自愿节能减排协议,承诺模范遵守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并计划于2010年底前淘汰辖区内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2009年为基准,到201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下降6%,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275吨标准煤;到201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下降12%,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255吨标准煤。
  综上可见,自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到低碳经济中来,节能减排更深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010年可以堪称中国低碳经济年。
  城市低碳发展已经起步
  城市是国家与区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在国家与区域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碳排放大国,而中国城市是低碳减排的主力军。因此,城市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正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地方城市政府是低碳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与推动者。但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特点。这里仅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介绍。
  西宁:环境工程引领低碳经济
  西宁以环境工程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开展了“煤烟型锅炉综合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整治,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完成了29公里长的南川河、湟水河治理,修建了近10公里长的滨河游园,形成了近200万平方米的水面,增加绿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新建了湟水森林公园、鲁青公园、南凉虎台遗址公园、浦宁友好公园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开发餐厨垃圾与“地沟油”回收利用项目。从2008年6月开始,每天集中处理全市近3000家餐饮企业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100余吨、废弃油脂约3吨,树立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西宁模式”。
  中山: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中山市将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中山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支柱产业,将中山建设为广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目前中山市已编制出《中山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版)》。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还联合主办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宣传推介中山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重庆:建造节能低碳楼宇
  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与西门子签订了建筑节能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积极探索利用西门子领先的节能楼宇技术和解决方案,推进渝中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把渝中区打造成重庆市“低碳经济”的示范窗口。
  随州:建筑倡导绿色节能
  随州市城市建筑倡导绿色节能,大力推广新型材料的应用,走“低碳经济”之路。主要行动有三项:一是自2006年以来,重拳打击粘土砖厂。截至2009年年底,该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关闭粘土砖厂5家,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砖12亿标块,节约土地1980亩,节约标准煤7.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11吨。二是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热水。市烟草公司综合楼顶,面积达125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并配备了空气能热泵系统,在连日阴雨天和冬天阳光不够强烈时提供热水,1年平均有10个月不需要其他能源,节能率达70%以上。三是申报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目前在建的长盛大厦,按照节能65%的标准设计,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空气能系统等国内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每天可提供35吨生活热水。
  成都:打造“零碳成都”品牌
  成都正在实施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工程,发展低碳经济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让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做加法”就是要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非碳基能源的开发、研发,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理论上“零碳成都”欠科学, 实践上“零碳成都”目标难以实现, 但是, 作为一种愿景, 还是十分美好的。
镇江:打造太阳能产业基地
  镇江规划做大做强薄膜太阳能产业,打造中国建材光伏产业基地。目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镇江实行战略合作,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在镇江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型太阳能房屋,形成全国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TCO玻璃生产能力,设立太阳能应用研究院,从源头开始,把整个薄膜太阳能产业链完全打通,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产品,建设新能源应用研究基地。
  金华:设立异地开发区
  金华市在当地经济开发区内划出一片土地,设立异地开发区,给地处上游区域经济欠发达的磐安县开发,所得税收等收益均归磐安县。在异地开发区内,金华市委市政府充分授予磐安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分期给予磐安县开发空间,由磐安县人民政府组建开发区管委会,独立行使园区内的县级经济管理权。园区内的建设管理也由磐安县开发区管委会自主实施。但园区总体规划、税收等经济政策,要与金华市区接轨,避免不协调和不公平竞争。土地征用由金华市开发区统一组织实施。
  2009年,金华异地开发区内企业为磐安县创造了1亿多元的税收,提供了1万余个就业岗位,区内企业的员工多数是磐安人。同时,磐安县原来乡乡镇镇办工业,境内生态环境处处受威胁的局面,得到极大改善。目前,磐安县已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5.4%,98%的河道水质保持在I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I级标准。
  延安:试点“太阳能屋顶”建设
  为发展低碳经济,延安市政府出台了《延安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扶持太阳能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从今年起,延安新建建筑施工图须审查备案、从材料的购买到安装完成都将有专门部门进行检测。不但要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按量收费,而且还将大力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延安规划局综合办公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全省第一个“太阳能屋顶”试点工程,计划一次性投资735.56万元,年限内维护费90万元,寿命25年,建成之后年发电量约为232449度,相当于标准煤83.68吨的发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220吨。延安市的国家机关、学校、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也将成为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的首批推广对象。全市城镇区域内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和新建改建的宾馆、酒店、医院、公共浴室、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潍坊: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潍坊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生产基地。电源结构已从单一煤电,向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并举的方向发展。自2009年初,昌邑、滨海、安丘等风电场并网发电,同时昌邑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沼气发电项目等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22.4万千瓦,预计年底达到48万千瓦,年可发电12亿度,节约标准煤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深圳:投放“减排节能”电动车
  电动出租车投放市场,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进入电动汽车元年,也标志着我国出租车开始进入电动车时代。深圳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6纯电动车采用了“绿色之芯”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相当于燃油车能耗费用的1/3至1/4,充满电后可以跑300公里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续航里程最长的纯电动汽车。深圳已有40辆E6电动出租车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是全球首个正式运营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天津:发展集中供热,贷款节能减排
  近年来天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天津市企业争取国外优惠贷款,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领域投入。天津将利用法国开发署4000万欧元贷款建设大任庄项目,总投资7.6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装机容量700兆瓦热源厂一座,53公里一级热水管网和82座小区热力站。项目建成后替代小锅炉房,每年可节煤13.8万吨、节水21.8万吨、节电1000万千瓦时,能减少灰渣排放量1.4万吨、烟尘排放量57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200吨。
   主要问题
  纵观中国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各地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部分城市没有低碳发展规划就开始行动,有行动的城市项目选择定位不当,公共投入不计成本,国民福利浪费严重。
  例如,上海世博园太阳能发电应用项目,创下了世博历史上“太阳能发电应用规模之最”。但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处于示范阶段,发电成本每度2~2.5元,比目前水火发电成本高1.5~2元。“高价”太阳能的应用,需要高额政府支出与补贴。这必然导致国民福利的损失。目前,太阳能发电越多,国民福利损失越大。太阳能发电工程实施过早,资本锁定闲置浪费越严重。
  现在,国内的一些公共太阳能示范项目,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供热,投资大,效果不好。北京十渡风景区太阳能路灯的地面亮度,远不及初十的月亮。白天好看,形成了路灯风景线,晚上仍然漆黑一片,老百姓称之为浪费工程。
  延安规划局综合办公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注定是全省第一个财政与公民福利浪费工程。因为每度电的发电资金成本高达4.5元(不计利息), 国民福利浪费约2690万元。延安是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地区,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全市推广,还不知对政府财政造成何种负面影响。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战略方向
  要从区域与城市市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探索适合各地自己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
  1.开展低碳发展规划研究,构建全国低碳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如何发展低碳,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目标、定位、原则、方向、任务、重点项目、时序等等。应结合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城市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实验低碳城市公交系统等,为公众深度参与创造便利条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特别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碳排放强度应纳入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根据规划,各地区、各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制订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低碳试点发展的区域与地点、项目与行业;开展行业或流程的能源强度与碳排放标准统计工作,规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筛选和推广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及示范工程。
  2、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
  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的年末即将完成。 它是以2005年的不变价,以2005年作为基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对不同的省市区来说,这个目标责任的分配是有区别的。海南,西藏,“十一五”国家给的节能减排目标是12%,吉林省分配的任务最重,是30%,大多数省区是15%~20%之间。“十一五”期间目标责任分配的原则是“谁能减”,而不是“谁有责任减”。
  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减排目标的分解,“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25%~30%,“十三五”期间应该落实15%~20%。因为,越到后面,节能减排难度越大。
  “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的25~30%,仍然按不同省区责任有别的原则进行分配。不过,分配原则必须是“谁有责任减”与“谁能减”相结合。只有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才能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
  全国碳预算亏损与盈余为识别“谁有责任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中,碳预算大幅亏损省区,山西与内蒙古,应承更大的减排责任,碳预算小幅亏损省市区,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宁夏等地,减排责任也是少不了。碳预算接近亏损省市区,包括北京、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海南、浙江等省市区,要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碳预算盈余省市区,甘肃、陕西、江苏、重庆、福建、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广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要承担适当的减排责任。
  全国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是识别“谁能减”的重要依据。
  东南沿海带, 沪、京、津、浙、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为低碳排放区,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可减潜力不大,尤其是上海、京、津和浙江,可减潜力更小,但由于经济实力强,又是属碳预算小幅亏损或接近亏损地区,所以,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小,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大。
  中部地带, 范围包括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吉、辽、青海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中碳排放区, 万元GDP排放在2~4吨之间。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与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相当。
  北部和西部地带, 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为高碳排放区,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4吨以上,青海、贵州等人均收入较低的省,以适当分配直接减排责任为主。
  所谓直接减排,就是当地出资,在当地减排。所谓间接减排,就是一地出资,到在外省区减排,实现减排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最优化。间接减排机制的实现,一是碳交易,二是签订“三可”协议。
  3.政府投入型公共低碳发展项目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率
  私人资本搞低碳经济项目,一定会考虑投入产出比。政府投入的公共低碳项目,也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那些需要政府高额支出与补贴的低碳发展项目,除了研究与实验外,不应搞示范工程,更不能号召推广。
  4.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供应结构调整,进行节能改造,降低单位GDP的能耗,仍然是我国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
  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在全球大国中是最高的,世界平均的煤炭消费比重是29%,印度煤炭消费比重是53%。 中国将能源结构调整到印度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
  目前,中国投入产出效率高的低碳能源开发项目,有水电、核电开发。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超过6.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开发率不到30%。我国西南地区的减排,要重点通进一步实施水电开来实现。
  东部沿缺煤、缺油、缺汽的省区,要重点发展核电等零碳能源。全世界正在欧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39台,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欧洲1/3的电力来自核能,占其发电总量的80%左右。而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只有12台,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仅有1.92%。所以,核电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风能等新能源造价高,供给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暂时仍不属于大规模发展范围。
内蒙、山西、陕西等煤炭开采加工区,要提高能源回采率,煤炭加工中的能源利用率,实行节能效益免税制度。
  国内企业进行节能改造,重点节能锅炉和节能灶的推广与使用。一些能源密集、经济效益不好的产业,要主动向海外转移。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转型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均是低碳发展的战略重点。
  全国各城市要重点抓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夜景照明节能等工作。夜景照明要限制在晚11点,交通节能主要在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带来的能源高消费。
  5.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
  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洪波博士说,排放交易天然不只应用于温室气体,但温室气体天然适合排放交易。其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结果与减排效果在全球具有无地区差异性,无时间差异性。所以,它可以设计为一种规模极大、成本极小的金融工具,可以储存,可以进行现货与期货买卖。
  和其减排措施相比,通过碳市场实现GHG减排,成本很低,效果很好。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没有让企业承担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也没有对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的初始排放配额进行分配,没有建立碳市场。国内的CDM碳交易,是以国外买家为主的碳项目初级市场,其本质是远期合约交易。企业只能通过CDM来换取部分减排收入,并且受到国外机构的严格审核和限制。所以,建立碳市场,尤其是建立全球碳市场,是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方式。
  6.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度
  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可以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企业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以市场需求导向,低成本引领产业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7.加强低碳经济立法工作。
  要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完善规划编制、审批与备案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费用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求电网企业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等,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制定适合各地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一般建议的政策有: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改革资源税制度,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范围,来部分反映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外部成本。给予补贴,鼓励新能源的发展。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还是减排配额政策设计,都不可过于激进,否则,不是补贴全世界,就是破坏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和就业岗位贡献力。对私人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不能高于发达国家标准。一个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用百姓的税收去补贴全世界是不对的。
   结束语
  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 已演变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国际气候谈判的实质, 是分配稀缺的温室气体容量资源。帝国主义者对疆土的瓜分斗争早已结束,但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分配的政治博弈才刚刚开始。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之所以能引爆中国低碳热,在于这次会议中,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角色,不同于此前的任何一次。中国以非常积极主动的态度,站到了谈判桌上,从过去世界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参与者,转变为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主导者。同样,中国区域低碳发展,也存在全球利益、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中国政府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参与国内碳减排、碳交易等游戏规则的制订与博弈。只有这样,中国的区域低碳发展,才会健康快速的推进。
  • kangsitanding1
    如何改换碳污染变成碳效益,一箭双雕,的确是个新课题。
    2010-12-13 11:44: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6 万条内容 · 1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国首个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项目工程启动

27日,神华集团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项目(CCS)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开工建设。据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长平介绍,这是我国首个CCS项目,也是此类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得到开发,投入使用后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同类工程。  资料显示,面对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趋势,二氧化碳的减排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众多的减排方法中,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成为目前最具可能性和现实意义的途径。目前,全球已有100余个CCS项目正在运行或即将运行,但都处于验证摸索阶段,仅在少数发达国家有小规模的工业应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