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历史解密:苏联潜艇事故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历史解密:苏联潜艇事故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发布于:2005-12-15 14:01:15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二战后,苏联海军重点发展潜艇建设,为其国家战略利益服务,各种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定期出航世界大洋,期间多次发生事故,许多事故原因和抢救内幕至今不为人所知。

  二战以来苏联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重大事故简述如下:

  1956年,波罗的海舰队瓦瓦金海军少校指挥的M级“共青团员”号柴油潜艇,在波罗的海塔林停泊场执行战斗训练任务期间,发生事故,动力舱着火,从水面状态下沉没,事故持续了5个小时,仅有7人生还,死亡艇员安葬在帕尔吉斯吉市;

  1957年8月22日,黑海舰队别洛泽罗夫少校指挥的一艘柴油潜艇,在黑海执行战斗训练任务期间,发生事故,海水通过未关闭的阀门进入柴油机舱,引发火灾,潜艇沉没,事故持续了2小时30分钟,没有艇员死亡;

  1961年1月27日,北方舰队希塔尔奇克少校指挥的S-80号导弹柴油潜艇,在巴伦支海雷巴奇半岛以北水域执行战斗训练任务期间,发生事故,海水进入,潜艇沉没,68人死亡,分别安葬在鹿湾和北方舰队主基地;

  1961年7月4日,北方舰队扎捷耶夫中校指挥的K-19号导弹核潜艇(绰号“广岛”),在大西洋北部水域执行战斗训练任务期间,发生事故,核动力装置第一涵道爆炸,事故持续了7个小时,8人死亡,分别安葬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1962年1月11日,北方舰队别格巴中校指挥的B-37号鱼雷柴油潜艇,在波利亚内市潜艇停泊基地,在出海前的武器和技术设备空转检查时,发射井内的鱼雷爆炸,122人死亡,全部安葬在波利亚内市;

  1967年6月16日,北方舰队博奇卡列夫少校指挥的一艘柴油潜艇,在地中海东部水域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在北纬36度20分东经10度57分地区发生事故,中央指挥台着火,无艇员死亡;

  1967年9月8日,北方舰队格利科夫中校指挥的K-3号鱼雷核潜艇,在挪威海距离北方舰队潜艇基地1700海里处,执行为期56天的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发生事故,第1、第2隔舱着火,事故持续了1小时32分钟,39人死亡,全部埋葬在西利察镇;

  1968年3月8日,太平洋舰队科布扎里上校指挥的K-129号导弹柴油潜艇,在夏威夷群岛西北350海里处执行为期15天的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在北纬40度6分东经179度57分的太平洋水域,发生事故,初步判断是在潜航状态中与美国潜艇相撞,97人死亡;

  1970年4月8日,北方舰队别索诺夫中校指挥的K-8号鱼雷核潜艇,在比斯开湾西班牙沿岸西北300海里处,执行为期52天的战斗值勤任务时,发生事故,第3、第7隔舱着火,从水面状态下沉没,事故持续了3小时15分钟,52人死亡,埋葬在格列米哈镇;

  1972年2月24日,北方舰队库利巴巴上校指挥的K-19号导弹核潜艇(绰号“广岛”),在纽芬兰岛东北600海里处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时发生事故,涡轮发动机舱着火,事故持续了11小时30分钟,28人死亡,安葬在波利亚内市;

  1981年10月24日,太平洋舰队马兰格少校指挥的S-178号鱼雷柴油潜艇,执行战斗训练任务返航,在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湾时,被“冷藏船-13”轮船撞毁,引发火灾,海水进入,最后沉没,事故持续了19小时45分钟,32人死亡,全部安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

  1983年6月23日,太平洋舰队苏沃罗夫上校指挥的K-429号导弹核潜艇,在距离堪察加海岸4.5海里的水域执行战斗训练任务期间,发生事故,海水经未关闭的通风井进入,潜艇沉没,17人死亡;

  1984年6月18日,北方舰队谢利瓦诺夫上校指挥的一艘导弹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发生事故,隔舱着火,14人死亡,安葬在维佳耶沃村;

  1986年10月6日,北方舰队布里塔诺夫上校指挥的K-219号导弹核潜艇,在百慕大群岛东北480海里处执行为期30天的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发生事故,导弹燃料成分发生化合反应,事故持续了77小时33分钟,4人死亡,葬身海中;

  1989年4月7日,北方舰队瓦宁上校指挥的“共青团员”号鱼雷核潜艇,在挪威海梅德韦日岛西南180公里处执行为期37天的战斗值勤任务期间,发生事故,隔舱着火,潜艇沉没,事故持续了5小时38分钟,42人死亡,安葬在各自家乡;

  1989年6月29日,北方舰队卡萨特金上校指挥的K-129号导弹核潜艇,在巴伦支海距离北方舰队基地300海里处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期间,主动力装置发生事故,无人死亡。

  每次事故期间,都在潜艇和人员抢救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生死悬于一线,现在简要讲述苏联潜艇事故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M级“共青团员”号柴油潜艇事故

  1956年,苏联海军开始为柴油潜艇寻找新型发动机,波罗的海舰队M级“共青团员”号潜艇装配一种能保障长时间潜航的新型动力装置进行试验。这种新型厌氧装置在结构上还不 太完善,有随时爆炸的潜在危险,这种潜艇因而也被戏称为“打火机”。柴油机水下工作时使用液体氢作为燃料,潜艇上专门为其建造有储存舱,所有液体氢全部装在专用储存罐中。

  M级“共青团员”号潜艇在瓦瓦金少校指挥下,出海试验新型能源装置。不料,动力舱突然着火,潜艇随即迅速浮出水面。由于动力舱内储存有大量液体氢,随时可能爆炸,艇长命令全体人员迅速疏散到甲板上。起火5个小时后,潜艇失去纵向稳定性,开始以较大的后吃水差倾斜,沉入水中。此时海上起了暴风雨,天气非常恶劣,艇员们在肆虐的海浪中等待救援,最后只有7人获救。

  事后分析表明,潜艇沉没的真正原因是火灾导致舱室密封性能受到破坏,大量海水涌入潜艇。动力舱并没有发生爆炸。有人指责乘员们在处理这起事故时有点消极,有人认为建造类似厌氧动力装置有些超前,艇员们对如此复杂的装备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

  水下俘虏

  1957年8月22日,苏联海军黑海舰队一艘潜艇出海,进入战斗训练水域,得到许可后潜入水中。可是,原定时间(17点)已经过去,潜艇尚未浮出水面通联。黑海舰队响起了战斗警报。

  原来,艇长别洛泽罗夫少校在得到柴油机进气阀门已被关闭的报告后,下令潜艇“迅速下潜”,结果,这一非常普通的命令导致了一起艇毁人亡事故的发生。结构上并不完善的竖井关闭信号设备欺骗了艇长,海水开始通过并未完全关闭的阀门进入第6柴油机舱,潜艇迅速下沉,几分钟后,艇尾以60度倾斜角深深扎进海底沙泥中。

  已淹没第6隔舱半壁空间的海水冲毁了隔板,开始涌入第7尾舱,并导致配电盘短路,引发火灾。为迅速灭火,第7隔舱被切断电力供应,此时第6隔舱2/3已被淹没,海水继续涌入潜艇。2个小时后,乘员们终于阻止了海水继续涌入。尾舱中的乘员全部转移到了艏舱。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gxtr01
    gxtr01 沙发
      营救工作被迫停止,夜晚降临了,艇员们做了一切所能做的,剩下的只是等待。整整等待了一个夜晚,第二天上午11点钟,营救行动恢复进行,艇长下令允许乘员出艇,最初一切进行得还算正常,随后突然发现,呼吸器没有了,后面6人无法出艇。此时沉没潜艇中氢气聚积,蓄电池井内开始发生爆炸,第2隔舱甲板应急栅板翻转,幸运的是,没有引起火灾,也没有人员伤亡。救援队员通过事故救援舱向还在潜艇内的人员送来了4套呼吸器,但检查发现其中3个不能用,是次品,随后又向他们投送了3套,又有一套是次品。艇员们向救援队员要更多的呼呼器,最后一次一下子送来了6个。巴耶夫把所有人都送出潜艇后,自己也准备离开潜艇。

      此时艇长通过电话向他通报:海军总司令不是命令,而是请求你,如果可能,不要让隔舱淹没。巴耶夫从几个次品呼吸器中挑选了一个质量稍微好一些,还能用的,戴上,同时盘算着如何打开沉重的舱盖。他用右脚踩在舷梯栏杆上,左脚使尽向下勾舱盖,这是唯一有力的开舱方法了。经过几次努力后,舱盖晃动了,不巧的是,弹簧被挣断了,无法打开舱盖。巴耶夫默默返回隔舱,卸下舱门上的弹簧,安放到舱盖上。19点03分,巴耶夫终于打开了舱盖,向艇长报告准备出舱。他戴好防护面具、潜水服,爬到发射井处,摸到锁孔,插入钥匙,密封好发射井,然后打开鱼雷装填活门,海水迅速冲进闸室。巴耶夫看一下压力表,发射井中的压力仅上升了两个大气压,他明白,发射井漏水了,海水慢慢地升到他胸前,却突然停止了,表明有通风阀门尚未被关闭。巴耶夫整个身子蹲到水中,摸到下面的舱盖,反复衡量之后,做了一次深呼吸,使劲一拉,随后就失去了知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巴耶夫苏醒了,他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已经离开了潜艇,有可能得救了。昏昏沉沉中,听到什么人的声音:漂上来了!一动不动!可能已经死了。

      巴耶夫非常幸运,他并没有死,被救援队员迅速救起。他还有一点力气呼吸,挣扎着走到救援船的甲板上,向苏联海军总司令汇报。海军元帅握着他的手问道:“隔舱怎么样?淹没了吗?”

      巴耶夫回答道:“没有。”之后就感觉海军元帅的声音越来越远,甲板正在离开自己的双脚。有人在他耳边说道:“听到了吗,总司令说要奖励你一辆汽车。”但疲惫到了极点的巴耶夫已经什么都听不清楚了,他也不知道此时已是后半夜了,他从潜艇逃生的过程整整持续了6个小时,而不是他救出来的22名艇员逃生所用的8分钟。

      1989年4月,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联合发布一项公报:“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通告,4月7日,位于挪威海中立水域的“共青团员”号核动力鱼雷潜艇发生了火灾。潜艇转入了水面状态。为抢救潜艇,全体人员英勇奋斗了5个多小时,但是,乘员们采取的措施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潜艇沉入梅德韦日岛西南海域1500米深处。有人员伤亡。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以悲痛的心情向遇难官兵亲属表达深刻的慰问,祖国忠诚的儿子永远活在全军官兵和所有苏联人民的心中。”

      原来,1989年4月7日,前往挪威海执行战斗任务的“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距离梅德韦日岛180公里的水域,以相对不大的下潜深度航行。所有指挥员都在值班,休息人员突然被急促的事故警报声惊醒。根据潜艇事故处置章程,所有人员听到事故警报指令后,应立即返回自己隔舱,坚守战斗岗位。一些被警报惊醒的海员一跳而起,甚至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跑到了自己的战斗岗位。艇员们随后得知,第7隔舱着火了,光缆着火,引起短路,造成火灾。艇长瓦宁上校命令潜艇立即浮出水面,无线电报务员则向司令部汇报潜艇事故地点的坐标,救援飞机随即升空飞向事故地区。

      第7隔舱着火后不久,第3、第4隔舱着火,随后第5、第6隔舱发生短路,领航室电子设备着火,整个潜艇内浓烟弥漫。所有人员立即戴上各自的呼吸器。根据潜艇事故处置方针,发生火灾时,艇员们无须得到任何命令,都应立即拉响事故警报,切断电力供应,密封隔舱,使用各种设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扑灭所在舱室内的火势。第7舱室的布赫尼卡什维利上等水兵就是这样做的,他在报警之后随即关闭舱门,积极救火,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也是最早牺牲的。在相邻的第6隔舱,科洛季林准尉也密封了隔舱,与大火进行殊死的搏斗。此时,火势继续在第3、4、5、7隔舱漫延,烟雾弥漫,赶到事故地点上空的飞行员都能清楚地看到从潜艇中散发出来的烟雾。

      此时,潜艇还在海面上航行,除第7隔舱内的火势外,其他舱室内的大火已被扑灭,但代价惨重。许多被烧伤和中毒的艇员被送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潜艇上的军医扎亚茨上尉,一分钟也没停歇,抢救伤员,做人工呼吸,许多人得以生还。原以为事故已经逐渐平息的艇员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火灾刚去,水灾又来,第7隔舱突然进水,随后是尾部各舱也遭到了海水袭击,潜艇失去纵向稳定性,开始下沉。

      艇长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命令:“全体离开隔舱,救生筏全部扔到水中”。此时艇尾已迅速下沉,倾斜,艇员们纷纷跳向冰冷的海水中,水兵格里高良也开始跳离潜艇,此时潜艇处于垂直状态中,然后开始迅速转向水平状态。格里高良抓住了第二个救生筏,海浪拍打着他和100公斤重的救生筏,这是紧急情况下唯一的浮游设备,其他艇员迅速游了过来。他们没有慌乱,互相帮助,救生筏展开后可容纳20人,先把那些烧伤、中毒的艇员送到筏上,大家用绳索互相牵缚在一起。最初海水还不太冷,飞机在天空上盘旋,给人以求生的希望。艇员们或坐或站在救生筏上面,后来海水变冷,一些人坚持不住被冻死了,当“阿列克谢·赫洛贝斯托夫”号救援船赶到时,一片欢腾的艇员们开始用最后的力量唱起海军军歌来。

      为了让艇员能跳离潜艇,亚历山大·科佩伊科直到最后才关闭舱门(本来应当在潜艇下沉前就关闭舱门,艇员随后赶到浮游舱,离开潜艇),在无法继续等待,情况已非常危急时,他迅速关上舱盖,拧紧旋钮,潜艇随即迅速沉没。包括艇长在内,共有5人留在潜艇中,他们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用尽最后的力量,来到浮游救援舱中,想方设法脱离潜艇逃生。但是,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发挥了作用,尤金少校首先失去知觉,其他人也先后昏迷过去。斯柳萨连科准尉第一个苏醒过来,为了舱室通风,他挣扎着爬到舱口,试图打开它,却没能做到。克拉斯诺巴耶夫来帮助他,两人使劲推转旋钮,卡锁无法承受过大压力,呯地一声弹开了,斯柳萨连科准尉被抛离舱室,这也救了他一命。负责电子机械设备的指挥官伊斯宾科夫少校把负责看护柴油发动机的水兵菲利波夫送出隔舱后,顶替水兵在发动机旁工作,由于噪音较大,他没有听到离开潜艇的命令,等他到达救援舱时为时已晚,舱门已经关闭,无法再打开了。
    2005-12-15 14:10: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gxtr01
    gxtr01 板凳
      营救工作被迫停止,夜晚降临了,艇员们做了一切所能做的,剩下的只是等待。整整等待了一个夜晚,第二天上午11点钟,营救行动恢复进行,艇长下令允许乘员出艇,最初一切进行得还算正常,随后突然发现,呼吸器没有了,后面6人无法出艇。此时沉没潜艇中氢气聚积,蓄电池井内开始发生爆炸,第2隔舱甲板应急栅板翻转,幸运的是,没有引起火灾,也没有人员伤亡。救援队员通过事故救援舱向还在潜艇内的人员送来了4套呼吸器,但检查发现其中3个不能用,是次品,随后又向他们投送了3套,又有一套是次品。艇员们向救援队员要更多的呼呼器,最后一次一下子送来了6个。巴耶夫把所有人都送出潜艇后,自己也准备离开潜艇。

      此时艇长通过电话向他通报:海军总司令不是命令,而是请求你,如果可能,不要让隔舱淹没。巴耶夫从几个次品呼吸器中挑选了一个质量稍微好一些,还能用的,戴上,同时盘算着如何打开沉重的舱盖。他用右脚踩在舷梯栏杆上,左脚使尽向下勾舱盖,这是唯一有力的开舱方法了。经过几次努力后,舱盖晃动了,不巧的是,弹簧被挣断了,无法打开舱盖。巴耶夫默默返回隔舱,卸下舱门上的弹簧,安放到舱盖上。19点03分,巴耶夫终于打开了舱盖,向艇长报告准备出舱。他戴好防护面具、潜水服,爬到发射井处,摸到锁孔,插入钥匙,密封好发射井,然后打开鱼雷装填活门,海水迅速冲进闸室。巴耶夫看一下压力表,发射井中的压力仅上升了两个大气压,他明白,发射井漏水了,海水慢慢地升到他胸前,却突然停止了,表明有通风阀门尚未被关闭。巴耶夫整个身子蹲到水中,摸到下面的舱盖,反复衡量之后,做了一次深呼吸,使劲一拉,随后就失去了知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巴耶夫苏醒了,他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已经离开了潜艇,有可能得救了。昏昏沉沉中,听到什么人的声音:漂上来了!一动不动!可能已经死了。

      巴耶夫非常幸运,他并没有死,被救援队员迅速救起。他还有一点力气呼吸,挣扎着走到救援船的甲板上,向苏联海军总司令汇报。海军元帅握着他的手问道:“隔舱怎么样?淹没了吗?”

      巴耶夫回答道:“没有。”之后就感觉海军元帅的声音越来越远,甲板正在离开自己的双脚。有人在他耳边说道:“听到了吗,总司令说要奖励你一辆汽车。”但疲惫到了极点的巴耶夫已经什么都听?
    2005-12-15 14:08: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4 万条内容 · 1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戴高乐--他曾被美英首脑视为最大的敌人

环球时报   1940年5月,德国大举进攻法国。6月14日,法国宣布投降。6月17日,戴高乐流亡英国伦敦。18日,戴高乐在伦敦发表了反对法国政府投降的著名演说。从此,戴高乐成了法国的反法西斯英雄。  不久,投降德国的法国维希政府暗中与英国签订协定,把原属于法国殖民地的叙利亚和黎巴嫩无条件转让给英国。戴高乐一直认为法国军队应借这个领地投入中东地区作战,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英国政府乘人之危的行径表示了极大愤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