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12-12 20:03:12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人类生活的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级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去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欲望的历程。
农业时代,田园景观基本上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但在很大程度上受约于大自然,人是土地上的奴隶。只有少数贵族能摆脱与自然的搏斗,而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的山水和生物,并把栽培和训养作为一种休闲和娱乐活动,这导致了花园的出现。花园使贵族的居住、休闲及娱乐得以与自然完美地结合,但这种生活方式并不能为广大劳动者所享有。工业时代早期,向往贵族的城市生活,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结果人们实现了摆脱自然力的欲望,却同时留恋自然,感觉到离不开自然,因此,人们把自然的一小块引人了城市,在这块自然中实现了娱乐和休闲的欲望,这便导致了公园的出现。出于同样的目的,同时借助于火车和铁路,人们设计了田园城市,以满足人的生存、自然、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但好景不长,汽车的普及,使人类追求自由的欲望恶性膨胀,因而出现了郊区化城市景观。汽车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实现了居住与自然的结合,但却是以长时间的驱车来换取生存所需的工作场所与居住、休闲娱乐场所及自然之间的联系。结果牺牲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失去了城市生活、并实际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后工业时代,为补充工业化时代郊区化城市景观在满足人们近自然而居欲望的前提下,将城市的工作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外泄入郊区,从而形成了边缘城市或“外泄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居住一自然一工作一交流一娱乐”的和谐。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和城市发展背景下,企业园逐渐从工业生产型的基地,发展为研发性的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的、以创新为生命和以人为本的高技术中心。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发展到融工业、生活、娱乐、社区、交流为一体的功能综合体,和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景观综合体。
然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即网络时代的到来,又将这一暂时平衡的景观打破,这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未来的生活景观中,网络技术将把工作场所延伸入居住场所之中,居住一自然一娱乐场所将更加紧密地在物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而工作场所进一步淡化,不妨可称之为工作场所的溶解:溶入自然之中、家居之中和休闲娱乐之中。但网络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人面对面的交流的需要。因此,合作和交流场所仍将存在,只是会与自然及休闲环境更加融合,这也正是高技术园区设计的一个可预见的趋势。从工业村到田园城市:追求自然、工作及生活和谐的尝试面对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公园的倡导者们是把一片田园带入城市,来改善城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状况。而一条完全相反的对策,是将城市分散,把工人带回到田园之中,最终发展了所谓的田园城市(Gaden City,Howard,196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园(Iudustrial Park)的早期尝试和将生产、生活和娱乐重新结合的努力。
⑦工业村:企业园的原始模式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最早体验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灾难的地方,因而也是最早在改善居住及生产环境方面做出尝试的国家。社会主义先驱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是最早体察工作在拥挤不堪的城市贫民窟中生活,和在恶劣的工厂环境下工作之苦的纺织企业家。欧文相信,环境对人的性格和心情有重要的影响。并相信,改善环境对工人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转而提高生产力。为实现他的.社会和环境理想,欧文于1813年与原合作伙伴分手,而独立成立了公司。除了改善工厂管理以外,他主张成立占有一定土地面积的工作社区(Working Communi—ty),并将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思想比哈瓦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运动设想早了近一个世纪。他甚至于明确提出在工作模范村中如何来布局建筑,将工作公寓连接起来,四周绿地环绕,中间是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欧文的超前设想,并没有得到同时代难利是图的企业家们的认同。因而,他于1825年转移到美国,以图实现其理想。他在印第安那州买下一整个镇,将其重新命名为“新和谐”(NewHarmony),这充分体现了欧文试图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工作与生活真正和谐的理想世界。但遗憾的是他的投入以失败而告终。
追求新和谐的另一个先锋是TItusSalt公爵。1853年,他在约克郡(Yorkshire)为其织衣厂的工人们建立了工人新村。这被认为是第一个建成的,与其大工业相联系的工人模范社区,这也是一些企业家试图将工人从拥挤城市迁移出去的明智之举的较早的例证。而对推动工业村(Industrial Towm,Indus-trial Village)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英国伯明汉的George Cadbury。
1879年,Cadbury与其兄弟放弃了其在城市中心的巧克力工厂,在城外的乡间另建新厂,厂址离伯明汉市中心有四英里之遥,紧临铁路,并依傍一条小溪,名之曰Bournville。除了工厂以外,在附近还建了20栋小住宅,以供上班工人值班之用,场地十分优美,缓缓起伏的地势,森林茂密,有充足的发展余地,道路、铁路和水路交通都很方便。直到1893年,工业村又扩展了120英亩,到1900年Bournville发展到330英亩,313座房子,每套住房都有花园,并有许多公共空间。从那时看来,如此低密度是绝无仅有的。工业村有自己的商店、学校、工艺廊、艺术厅、公园、娱乐场所、儿童游嬉场、工人大学。工业村有一块公共绿地,四周分布着商店和各类公共设施,成了一个“花园村”。
几乎与此同时,1887年,肥皂生产商lever兄弟在离Birken-heaL5英里和离利物浦(1ivepool)7英里的郊外开发兴建阳光港(PortSunlight)工业村。他们购置了56英亩的土地,其中的24英亩用于厂房和办公用房,32英亩专门用于本工厂职工的居住。场地有许多沟渎溪谷。只可惜规划并没有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营造环境,而是将它们填去,因此,规范过于死板。阳光港的功绩在于在处理公园和建筑时,使用了“大街区”的布局。建筑物都非常考究,建筑周围都有良好的绿化。15年之后,工业村扩大到230英亩,其中的140亩用于社区,Iever兄弟为建此工业村,不借购置土地、建房、建学校、商店、公共设施、公园、花园、休闲娱乐设施及道路等,而以最低的价格,将房子租赁给职工。每套房于都有较大的花园.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使职工们满意,从而会有利于提高工厂本身的生产效率。这是历史上一个大飞跃,表明企业家开始认真考虑工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将理念付诸实施。
②田园城市:汽车时代之前的理想和谐模式
正当先驱企业家致力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追求生产、生活和自然的新和谐而尝试建立工业村时,年轻的伦敦人Ebenezer Howard则正在吸取各地试验的经验和营养,发展其为推行土地改革理想而作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于1898年以“明天:一条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发表;1902年的第二版则改为“明天的田园城市”。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1)城乡一体:将城乡联姻形成第三块磁铁,目的是将乡村的优美和城市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一个人口密集的中心,被外围更大面积的农业区域所包围和限定,使农民能很方便地进入城市市场,而城市居民则能很方便地获得田园之乐。这不是在乡里中的一个镇,更不是一个花园郊区,而是一个城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一个永久的婚姻。
(2)交通:田园城市必须有方便的铁路交通。
(3)规模限制:总面积为6000英亩,而且在田园城市建成之前,是一个纯农业地区,其土地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其中的1000英亩用于3万人居住的镇,另外5000英亩用于2千人居住的乡村。农业区是用以控制城镇扩张的缓冲带。
(4)土地以信托方式保护:为了防止土地炒作,以保障社区拥有土地增长的价值,全部6千英亩土地,都以社区内德高望重的绅士名义在托拉斯托管,土地只租赁给使用者,而非出售。所以,社区永远拥有土地,从而避免了地主的地价炒作。
(5)规划控制:在托拉斯控制下的土地,由市政部严格进行建设前的规划,包括控制建设的密度、形式,需要者根据要求进行建设。
(6)分区:根据规划,镇区分为6个相同面积的区,每个区有5000人口,一所公共学校,并且自身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镇”。
(7)低密度:住居在田园城市里的全体人们,不光是其中的富有者,都有开阔的空间来建立自己的家。在此舒展的空间,道路宽敞,阳光充足,空气自由流通,树木、花草茁壮生长,给城镇一个近乎自然的环境。镇中还有足够的空间来布局公共设施,包括市政厅、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厅、音乐厅、医院、学校、教堂、游泳池、市场等。在镇的中心是一个145英亩的公园,内设有各种娱乐休闲设施,使居民们都能方便享用。这样的田园城市犹如美妙的天堂。
(8)工厂就业:田园城市理想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将工人从过分拥挤的城市中迁出来。因此在田园城市的外围是工厂、仓储、牛奶场、市场、煤场、木材加工厂等等。所有能量的来源是电力,因此,空气污染可以减少,工厂员好由市政府运营,也允许私人兴办和管理。
(9)镇的扩散:因为每个镇在空间和人口上都是有限定的,因此,当超过这个限定而达到32000人时,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镇,新镇必须在旧镇的田园隔离带以外更远,从而使新镇也有自己的田园缓冲区。这种扩散方式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形成一个围绕中心城市的城市群。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群落。这实际上是卫星城市概念的先导,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大格局,即第三个磁铁。这9个部分构成了哈瓦德“新文明”的理想。
这个田园城市模式并不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它以后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支持者,也包括哈瓦德本人付诸实现。1902年一群商人便成立了“田园城市先驱有限公司”,其中包括早期工业村的实践者W.H.lever和George Cadbury,他们开始寻找合适土地,欲将田园城市理想付诸实现。第一个田园城市是伦敦以北35英里的letchworth,只是面积比哈瓦德的理想模式少,仅3818英亩。建设过程十分艰难。以后于1929年当时的田园城市和城镇规划协会,开始了第二个田园城市的建设,其规划形式采用了更为规则、几何的方式,可以称为是田园城市的美化形式(与城市美化相对应),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名为“Welwyn田园城市”,当然也是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它却有了更为美化的形象,吸引了中产阶级入住,多少实现了田园理想。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新镇法的颁布,使letchworth和Welwyn两个田园城市最终得以基本按哈瓦德的理想实现。而此时,汽车的迅速发展和郊区化的推进,使“田园城市”的理想最终校“花园郊区”(Garden Suburb)的现实所取代。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