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境修复 \ 【资料】专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解答

【资料】专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解答

发布于:2010-08-20 16:30:20 来自:环保工程/环境修复 [复制转发]
1、如何界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杨爱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之分。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土壤侵蚀地区,通过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根据生态学原理,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以及外界人工调控能力,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土壤侵蚀地区,通过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根据生态学原理,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或辅以外界人工调控能力,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
2、广义和狭义生态修复之间有何差别,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更侧重哪个?
杨爱民:两者区别在于前者不强调作用力的主次,而后者则强调必须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为主,以外界人工调控能力为辅。目前,通常所说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的是狭义的概念。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具体区域分布情况如何?是不是每个地区都能进行水保生态修复呢?
  解明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适宜地区选择是有条件的。鉴于水保生态修复成功速率及其功能发挥的渐进性,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化程度还不高的国情,适宜的地区大致是:人口稀少,土地承载力小的地区;流域上游边远深山区,山高坡陡、不适于做农作和经果林基地的地区;土层瘠薄,水肥条件差,但耐旱耐贫的草、灌尚可生长的地区;风蚀、水蚀程度虽严重,但还不是寸草不生,其侵蚀物很少,且不对下游产生迁移性二次危害的地区;平均降水量约在300毫米以上,雨季中地表土层含水量应在8%以上的地区,若一旦出现土壤含水率低于5%时,其连续时间不应超过十天;在表土丧失殆尽,但裸岩裂隙发育且以泥岩或碎屑岩类为主的地区;盐碱地修复应选择含盐量小于3克每公斤,否则就得采取工程措施,用水洗盐或在0~50厘米内换土;没有严重滑坡、崩岗及泥石流高危区,或者是虽有此类灾害危险,但对人类和下游环境不产生严重威胁与危害的地区。
  综合以上8类地区,可以认为凡是对土地没有高效高产要求,但还不是寸草难生的山丘、河网或湿地等地域内均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2、生态修复所需的时间是多长呢?
  解明曙:“水保生态修复”主要是以发挥绿色植物与环境间相互补偿、再生与协同发展能力为主的运作过程。绿色植物自身生命周期就是长历时的,从播种-发芽-生长-繁衍-结实-收获,直至再播种,往往需一年以上,且等级愈高的植物时间愈长,如被子类植物乔木等往往是3~5年,甚至7~8年以上才开花结实。因而,在基岩裸露的荒漠地带,总是先着生最低等植物如地衣等,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哪怕是少量的水分和土壤条件才得以实现。
  在温暖湿润地区,自裸岩上着生地衣也3~5年以上;在一般干旱区,理应8~10年;在极度干旱区,得15年以上,甚至就无法生长。另从地衣再进化至草、灌木又约需5年以上,直至最后形成森林,没有50~100年以上是不行的。在干旱和极度干旱区,100年甚至200年以上也不会轻易成林。
  可见,水保生态修复成功的速度是缓慢的,完善功能的发挥则时间更长,但历时长短会因修复地区水、土条件及其生态系统被干扰、破坏和污染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如在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裸岩面积率小于30%的条件下,两年即可达到不再发生土壤侵蚀,绿色植被率达50%以上,但其功能却仍是低下的。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非流沙地区,没有3~5年以上是不成的。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功与否和成功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解明曙:水保生态修复的成功与否和成功的速度要依实施地区的水、土资源条件而定。地球表面的任何生物,尤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其水、土资源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也是一切生物衍生繁殖的最基础条件。我们当今选定的修复地区,多半已是破坏进程达70%~80%的劣质地区,水、土资源不是极少就是被污染了的,物种不是没有也是仅存的稀有状。若不加以人为辅助措施,短时间是很难有好效果的。

1、对生态修复要尊重自然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宜林则林,宜荒则荒”的看法?
  刘国彬: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多样、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修复措施应尊重自然规律,不同地区不同对待。对水土流失轻度区通过封育保护,尽快遏制水土流失,大面积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快治理进度;对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区域,即轻度或部分中度水土流失但人口较少的区域,进行灌草补植、封育保护;在强度水土流失的部分区域,因投资力度的限制,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治理,可先实行较简单的治理措施,控制大的水土流失,再进行生态修复。
2、生态修复对环境有很多正面的效应,那在长时间序列中,它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呢?
  刘国彬:近年来生态修复的环境效应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在生态保护项目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现状被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明显减少;明显控制土壤退化;野生动物生境得到改善。但在项目结束以后,随着土地再度开垦,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有机碳和氮将明显减少,生物营养储存量将明显降低,这预示着土壤质量的退化。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特别是植被建设的水环境效应研究中,“土壤干层”现象的发现和研究是一个重大成果。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黄土丘陵区营造人工林,将会使之向干燥化发展。一些多年生人工林草使深层土壤含水量接近于凋萎湿度,形成土壤干层甚至出现人工草地的衰败或死亡。土壤干燥化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植被建设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在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面,较多注意了土壤水分、侵蚀产沙和养分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性侵蚀土壤的抗侵蚀性变化、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却缺乏系统的分析。对环境的影响,较多注意了短期、正面影响(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评价,中长期和负面影响基本尚未涉及。
  生态修复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研究的方面应该包括:对流域、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的效应;不同修复措施下的水分行为及其调控机制;生态修复过程中物质迁移与养分循环;对土壤质量及侵蚀产沙的影响;对植被演替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对农村产业结构、经济和人文的影响;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响应,以及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与预测等。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手段,完成时还不是成品,还必须评价是否已经成功地进入了自然恢复的轨道,那么有没有一个水保修复的成效评价?
  刘国彬:与生态系统修复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当前国际上兴起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所谓“健康”即是指系统在各种不良环境影响中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并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特性。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是:不存在失调症状,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对邻近的其他生态系统没有危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有支持推动作用。建立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标。
  无论是广义的生态修复还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目前对于评价生态系统健康尚无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一般的过程是首先根据区域特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确定评价的目标及生态健康的标准,通过对反映系统水、土、气、生各要素特征的指标敏感性及其相关性分析,选择健康诊断指标,然后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及诊断模型。
  就评价指标的类型而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可分为指示物种法和结构功能指标法。
  指示物种法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主要是依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示物种、濒危物种、长寿命物种和环境敏感物种等的数量、生物量、生产力、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其生理生态指标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示物种评价法适用于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虽然采用生态群类指示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指示物种的筛选标准不明确,有些采用了不合适的类群以及标准并不一致等。

1、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实施了生态修复,主要做法和措施都有哪些值得借鉴呢?
  刘震(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在推进生态修复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以建促修。通过加强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饲草料基地等建设,变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以建促修。二是以草定畜。从控制载畜量入手,采取多种手段降低草场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三是以改促修。通过改变饲养方式和畜群种类,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大范围生态修复提供保证。四是以移促修。把生活在生态条件异常恶劣地区的农牧民和他们的牲畜,迁往小城镇和条件好的地方异地安置,减少生态压力和人为破坏,为生态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五是能源替代。在烧柴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的地区,通过沼气、节柴灶等途径,解决群众能源问题,促进生态修复。

1、在生态修复系统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有哪些合理的管理措施呢?
  赵文智:建立“种子岛”。土壤种子库及其邻近是否具有种源是确定修复时间和能否达到修复目标的关键。因此,对那些土地转换完全、天然生态系统保留较少的地区,建立斑块人工植被(植物种为天然生态系统优势种)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种源是十分必要的。
  轻度干扰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无论哪种生态系统修复到一定程度,必须加以管理利用。适度的放牧和刈割,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但是多长时间才能施加轻度干扰,干扰周期和强度如何,应该是亟待研究总结的问题。
  减少围封,强化封禁管理。围封的实质是消除放牧和刈割等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在过去的草地管理和实践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往实施生态工程常用的方法。相对围封草地的比例来讲,草地是广阔的,完全围封不现实,围封也不是消除人为干扰最好的方法。生态修复中应该改变观念,比如取消围封、加强禁牧管理。


[ 本帖最后由 jiuwolia 于 2010-8-20 16:34 编辑 ]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tao_2000_2000
    谢谢了,
    2012-03-24 10:50: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jwutao
    xjwutao 板凳
    数据库的概念好,但是现在工程技术互相都保密,另外滥竽充数的太多,失败工程比比皆是,数据库是政府要领头的啊!
    2012-01-31 16:46: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环境修复

返回版块

9444 条内容 · 1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书籍】《河湖生态修复理论》

《河湖生态修复理论》 作者:刘树坤 中国水利学会编印 目 录 第一章 恢复流域健全的水循环系统……………………………………………1第二章 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一)…………………………………………8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二)…………………………………………15第四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29第五章 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45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