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12-01 13:38:01
来自:商易宝社区/招标投标
[复制转发]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一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到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其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
12月1日,请默默地在胸前别一根红丝带
很多的疾病,开始总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遥不可及。而一笑置之的最后是无尽的尴尬和一发不可收拾的痛苦。比如SARS,笔者在高三的那年冬天,听一位做医生的长辈说广州爆发了一种流行性肺炎,对于添衣保暖的叮嘱也是例行地点头答应。然而来年开春,“非典”二字已是铺天盖地,恐慌、戒备、冲突接踵而至。至于SARS起源的“果子狸”等说法,更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多了一份叹息。
那么关于艾滋病呢?今天它是否还很遥远?艾滋病病毒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也许这让很多人把这些比大头针针尖还小几千万倍的小东西排除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之外。1985年,很多现在的大学生在这一年出生,如今风华正茂,挥斥方酋,他们的年轮里只有20这个数字。同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艾滋病患者。一位阿根廷游客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该病死亡。20年过去,艾滋病在中国年轮里的数字是:84万。
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非洲大陆上,绿猴的身上已经有了原始的艾滋病病毒。由于当地的土著的某些习惯,比如用绿猴的血增强性欲,甚至直接涂抹在裸露的伤口上,导致了这种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的转移。经过数百数千年的演化,这种病毒逐渐变异为今天的HIV,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从慢性消耗T4、CD4等免疫细胞开始,全面破坏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最后HIV感染者转变到艾滋病病人时,一些对健康人没有影响的病毒会使他们产生极为严重的症状,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以严重的皮肤损害为临床的重要表征,最后死亡。
目前艾滋病没有可治愈的方法或药物,但是预防措施是每个人都可做到的。HIV的传播途径有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为目前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约占成人比例的3/4。包括:(1)同性间的性行为,男性间和女性间的同性性行为均可传播,但男性间的肛交危险性较大,欧美国家中以此方式传播较多。(2)异性间的性接触。可以由男性传给女性,也可以由女性传给男性。以乱交者危险性较大。在非洲以此方式传播为主。与此同时,受到意外伤害后的不正规输血,血友病患者所需的从上万份血样中提取的凝血因子均有可能因采血渠道原因而受到HIV污染,使得许多人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由于艾滋病的隐蔽性强,潜伏期长,感染率高,若不加控制,其感染者数字将以几何级增长,所以有人把艾滋病的传播比喻成一个死亡金字塔。但是由于HIV在体外生存能力弱,5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可将起杀灭,一般进行乙肝消毒的措施同样适用于艾滋病消毒。在社交场合的正常接触,目前均无文献证明有传播艾滋病的记录。因此,与HIV感染者吃饭、握手、拥抱均无危险性。
84万,一个不得不说的数字
84万,是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并且,这个数字正以40%的速度递增着。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亚洲第2位,仅次于印度。这是中国卫生部专家在2004年11月28日举行的“北京2004艾滋病宣传活动”开幕式上披露的消息。同日,2004年“性文明与艾滋病”论坛在京举行。李银河等多为相关领域专家指出,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正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预防艾滋病的一个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大众性文明程度。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戴志澄在北京举行的“关注妇女,共抗艾滋”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上指出,目前中国登记确认的艾滋病感染者只占一成,九成艾滋病感染者仍潜伏在“冰山”下,这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2002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在中国大陆,除去一些无人居住区,每走500米就会有一个HIV病毒携带者。那一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是60万。可想而知,现在每走多少米就会遇见一个HIV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的检测有一个“窗口期”,即在感染后2到6周才可从血液的抗体检测中发现是否为HIV阳性,且初筛为阳性的还要经过复筛才可确诊。感染初期,患者的症状类似感冒,一周后自行消失,而后进入潜伏期,这个时期会是6个月到5年,甚至8、9年或更长。我国目前HIV病毒携带者的潜伏期平均是9.8年。世界上还有12年前检测出来感染HIV病毒但至今仍为发病的例子。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很多HIV病毒携带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医院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全部资料采取严格的保密,一方面,这种做法是符合医德的,保护了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让他们依然能享有一定的社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对于防止艾滋病的继续扩散,只能依靠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扫黄打非力度的不断加强,患者本身的自律,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洁身自好。
妇女,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群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供的统计显示,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发现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超过了男性。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生理功能来说,女性暴露的皮肤表面黏膜比男性大,感染机会比男性多;二是从心理和社会学角度看,妇女在性意识上仍处于服从和被动地位,男女平等远未实现;男性“拈花惹草”的行为,容易给女性造成伤害。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就是“关注妇女,抗击艾滋”。在抗击艾滋病的层面上,妇女目前所处的险峰的确值得社会架起绳索保护她们。首先是母婴传播问题。当一名携带HIV病毒的孕妇在苦苦搜寻能够使她的孩子免于劫难的药物时,医生能够做的就是开出合适的药物,多挽救一个生命。一个社会做的,还能仅仅是这些吗?一个社会,难道仅仅止于用药物挽救生命?那么,几百条,几万条都不为过。婴儿是如此脆弱,感染了HIV病毒的婴儿刚出生不久就会夭折。即使是坚强的南非小斗士科恩西,超乎常人想象地活到了12岁,但那又是怎样的12年!瞥去病痛的折磨,舆论对其养母??一个普通的生活简朴的南非白人女性,因收养科恩西而与其丈夫离婚??的围攻,单是偌大的床上那只有22磅的僵硬冰凉的躯体,就代表了多少正在苦苦挣扎的母子!这时,艾滋病就与单亲,弃婴,吸毒等等诸多社会问题联系了起来。曾经有一部电影,讲的是因为一位单身孕妇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她的孩子也因此感染了。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应该得到有效的保障,妇女应该远离艾滋病,儿童更不应该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另外,将女性列为消费品的现象更应所有人思量。笔者所言,并不仅仅限于以性为消费目的的行为。要思考的,是每个人潜意识里固有的性别定位模式。当大众媒体不断将一种固定的性别定位模式强化时,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视觉广告中,女性的身体不断地被用于与商品并列,隐晦的广告词不断地暗示“你值得拥有”。虽然某些商品的目标顾客群是男性,但是商家暗示“他”消费的不仅仅是这一种商品。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它说明的是这样的消费关系平等吗?如果这样的意识无关紧要,那么“红灯区”的存在是否合理?妇女从事性消费活动,不仅是对自己的轻视,而且对于自身健康,艾滋病传播和社会安定产生了消极影响。要从根本上反省的是大众的定向思维,由此才能改变这样的一个消费环境,政府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地落实。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文化较为先进开放的群体已经开始为防治艾滋病表明意愿,并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毕竟在接受高等教育,一些落后愚昧的陈旧观念应该早已认清。我们不仅要在舆论方面担当起一定的责任,对防治艾滋病工作表示支持,积极宣传,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上尽一份力。
李丹,一个被许多人熟悉的名字。这个名字不仅与“艾滋孤儿”紧紧联系在一起,后面的附注还有:中国科学院在读硕士生;一个致力于民间“防艾”工作五年的志愿者;一个最终放弃专业,全心创办艾滋孤儿学校的人;一个26岁的大男孩。当李丹一行人踏进河南商丘市双庙村(艾滋病村)时,这里的一切触目惊心。由于大规模的卖血,导致这个村艾滋病横行。打着吊瓶躺在床上的母亲的眼睛被艾滋病引起的三个月高烧烧瞎了,一个月后去世,留下了孤单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比皆是。
没有升旗仪式,在河南商丘,“东珍学校”成立了。“东珍——东方的珍宝”校长李丹解释说。被他视为珍宝的,是17名“艾滋孤儿”。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李丹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民间“防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的NGO应该成为防治艾滋的重要力量。
另外,我们从媒体上也看到过揭露“血头”的报道。其实,丰富无污染的血源正是抑制地下卖血的有效途径。上文提到的“艾滋村”,正是因为通过非正常渠道的卖血而吃了苦果,反过来看,从这个村流出的血液会导致更大面积的人群受害。如果年轻人的义务献血多一些,让商业用血不那么紧缺,“血头”就会无机可趁。
媒体,一双不能不望得远的眼睛
曾经引起巨大反响的“艾滋针”事件,让人不由得扼腕叹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竟要如此报复社会?有人由此心生厌恶,指责他们心理变态;有人说此举也属正常,他们有太多的怨恨,太多的苦楚。又有多少人想到,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自己也有着一份责任?
更加轰动一时的是去年的一位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的新闻。时至今日,媒体对于他们的报道有了更多的引导性,也着意于让大众了解艾滋病,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是,更多的跟踪报道说明,这对夫妇在媒体曝光后,处境更加艰难:房东害怕了,邻居害怕了,连路上的行人都对他们侧目而视,有避之而不及。
其实,正是由于大众认识水平和媒体素质的提高,才会有人在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才会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选择公开结婚。但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公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们自己获得了什么?是疲惫地忙于应付媒体,忙于承担更大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殉道者。他们这样做,也是为其他感染者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来充实自己有限至极的生命。
日本有项研究说明的问题很让人揪心:虽然艾滋病病毒会侵犯大脑,但是半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神失控是纯粹的心理问题。他们在一次次的接受抗体检测的审判,而为了保护家人,为了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不被社会排挤,走出医院时,他们仍然要昂首挺胸。他们得不到普通病人应有的某些权利:同样是绝症,很多病人可以向他们的亲人吐露,得到抚慰,而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却只能选择默默承担。
多项实例已经证明,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日常的交往不会被感染。可是,惊惧,忧虑,恐慌还是会不自觉地在健康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交往中表现出来。如果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开自己的身份,他也许连生命中最后的这一切都会失去。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需要怎样的勇气来承担!
这样的心理缺失很有可能导致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媒体要做的不仅是让大众了解艾滋病,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应该尽到一份人道主义的责任,起码要保护这些病人不要受到太大的伤害。而后者对于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是非常微薄,任何人无论是有意或无意,都不应该再剥夺了。
我们每个健康人,都有着为防治艾滋病尽力的能力和责任。我们的宽容和理解,正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好的抚慰,是防止艾滋病病毒的蔓延的最好的杀毒剂。12月1日,我想默默地在胸前别一根红丝带,你呢?
他们需要什么?
艾滋病人最需要什么?答案就是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艾滋病就是一种病,得艾滋病并不意味着道德败坏、灵魂肮脏。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不会歧视艾滋病人,但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如何与艾滋病人共存共处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大多数人还是把艾滋病人视为异己,认为他们与我们不一样,即便不存在歧视,也会在相处中表现出过分的同情、怜悯,甚至敬而远之。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艾滋病人选择了隐瞒真相,甚至放弃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而言,公布病情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对于其他人,隐瞒真相却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究竟是谁剥夺了艾滋病人生活的权利?答案就是无知。世人皆知艾滋病可怕,但它的传播途径非常有限,正常的生活接触不可能传播艾滋病,对此普通老百姓却知之甚少。官方机构和媒体都应该反思,我们的宣传教育要教给人们知识而不是害怕。事实已经证明,民间的恐惧并不能阻止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人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法制的欠缺却让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愿望和选择是否恰当。比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的愿望,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支持和媒体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当事人的无助和无知代表了大多数艾滋病患者的状态。所以,社会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树立几个典型,而是以统一的制度赋予所有艾滋病患者相同的权利。
“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自己,我们应该用真心无所顾忌地和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到平等,这是任何物质上的东西无法给予的,发自内心的爱与关怀。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能够和他们一起用双手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只要心中有爱去掉所有华丽的词藻,我们可以作最简单的理解———“一起去生活”,这是对所有艾滋病患者和非艾滋病患者的祝福,祝福大家享受想要的生活。所以,别把艾滋病日当作一场秀,让我们认认真真地为“共享生命”做些事情。
姚明呼吁应多关爱艾滋病人
姚明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宣传大使。姚明说,“我最早结识的NBA球星就是‘魔术师’约翰逊,而他恰恰是因为携带艾滋病毒而被迫离开NBA的。而现在艾滋病在中国的情况也很严重。因此,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我希望自己能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帮助人们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好。”今年年初姚明曾和约翰逊合演过一部防治艾滋病的宣传片。片中他与姚明在篮球场上一对一,场下姚明教他如何使用筷子吃饭,两人共进中餐。
姚明解释说,他要做的工作就如他在片中说的那样:希望大家知道“拥抱、握手或是一起用餐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不要害怕,也不要歧视;请对艾滋病人多一些关怀,多了解一些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濮存昕——因为理解所以不歧视。
“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这个称号,曾经让很多人对濮存昕不理解,然而三年过去了,他始终乐此不疲地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着。
因为理解所以不歧视。
“很多人都很讳言艾滋病,得艾滋病是有各种原因的,而我们大家的歧视造成了艾滋病感染者生存的极大压力。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甚至都少于被歧视这种心理压力。他们最害怕的是家人的抛弃、朋友的远离、旁人的白眼。我们要让人们明白,艾滋病只是一种病毒,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理性地关注,而不是一味无知地歧视。”
因为执着所以不在意
“濮存昕因为出任艾滋病宣传员曾经受到过不少质疑,很多人曾经把这当作是“作秀”,但是濮存昕认为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要坚持:“我想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而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艾滋病从而减少感染率。我以后还会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宣传这个事,有可能还可以到全国去巡回宣传。总之,我是艾滋病宣传员,我骄傲!”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