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8-12 09:44:12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重回汽车行业,是正道和仰融一直渴望的,但想靠一种未经验证的‘新能源技术’和眼下并不成熟的市场以及不确定的融资计划,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仰融对他的计划肯定有过更新的思考。在今年3月15日用SKYPE回给时代周报记者的电话中,他一再强调“所有的计划都在推进”,包括正道(仰融造车计划核心实施主体,下称“正道”)正在收购国内的几家A股汽车公司等项目。
而8月9日,对于实施中的正道与江淮汽车(600418)的合资项目,他却只字不谈。“等我的CEO吧,你问问他。”他指的是王川涛。
北京时间8月9日晚,王还在从中国飞往美国的东航飞机上,江淮汽车就再度公告双方已经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江淮正道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
仰融渴望以新的方式和新的项目回到国内汽车舞台中央,江淮是第一个合作者,接下来还有谁?显然,未经检验的新能源技术和隐秘的融资计划,使一切蒙在一层迷雾中。
显山露水
正道在国内的下一步要做什么?与上一次的通话中,王川涛详细地介绍正道在美国与中国市场的项目进展不同,这一次他选择了回避。
显然,项目实施的进展有些超出预期。8月3日,江淮发布了与天津正道签署《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的公告,宣布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
仅仅五天之后,双方又签署了在合肥经开区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资公司实施主体,第一期投资总额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投资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项目总投资约300 亿元人民币。
但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依旧没能解决,比如,这个宏大的合资项目能否获得审批。“目前一些工作都在筹备当中,也正在准备上报审批材料。”江淮董事会一位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的项目进展以公告为准。
在审批依旧不确定的情况下,双方甚至商讨好了一些具体项目规划:合资公司产能规划目标为未来8年内实现整车100万台,动力总成100 万台套及1200万KWH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将按整体规划、分步投入、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策划与组织实施。
在人事任免方面,双方确定董事会由9位董事组成,双方各委派4位,另外一位由双方认可的便于与当地政府沟通的第三方人士担任;合资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原则上由江淮汽车出任,总经理由天津正道出任;此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命权原则上按届轮换。
8月10日凌晨4点,刚下飞机的王川涛即投入紧张的会议中。对于时代周报记者提出的关于外界普遍质疑的“FEV混合动力总成技术”以及“融资进展”两大关键问题,王依旧语焉不详。
忽悠计划
“重回汽车行业,是正道和仰融一直渴望的,但想靠一种未经验证的‘新能源技术’和眼下并不成熟的市场以及不确定的融资计划,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仰融所计划开发的车型的市场接受度才是问题的关键,生产能力和计划本身只是浮光掠影。”
实际上,此前仰融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退一步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中国项目遇到问题,美国项目也会照常进行。”他一向善于给自己保留后路。
此前,仰融虽然顶着中国汽车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头衔,但其出走美国之后,如今的中美两国的汽车产业格局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仰融再度祭出其长袖善舞的融资计划时,面对的却是越来越多的质疑。同时,如何才能洗白“通缉身份”实现真正的回归,是仰融首先需要直面的一道坎。
事实上,在这个回归计划之初,习惯造势的仰融把全盘计划讲得很细,甚至还有具体的时间表,但对具体的项目实施进展却避而不谈。当他的计划在国内外甚嚣尘上之后,仰融才开始在产品、资金和技术合作方等关键问题上有所动作。
不过,这种看似高明的“迂回”的策略,仰融实施起来也显得并不从容。对于自己盘子里的中国项目和美国项目,仰融想的似乎过于简单了一点。很多细节问题他还没详细考虑,比如如何和江淮合作等。就像结婚先签下一纸婚书,再考虑婚后做什么,这符合仰融的行事风格,但“江淮正道”未来要怎样走,一定要有个大计划。
“仰融眼下所鼓吹的超越宝马、奥迪的FEV混合动力总成技术和融资计划依旧像是在忽悠,只不过,现在已经出现了第一个‘冤大头’。”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如此看来,左延安也许要与狼共舞。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