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8-10 11:49:10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桃花病害主要以叶部病害为主,其次是枝干病害。
桃花虫害在五、六十年代是以鳞翅目为主的食叶害虫,如桃天蛾、天幕毛虫等“大虫”,近年来由于人为干预,已逐渐转变为目前防治起来更为困难的以刺吸、潜叶为主的“小虫”,如蚜虫、叶蝉、潜叶蛾、螨类等。
桃花病害
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胶病是三种最为常见的桃花病害。
桃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同时也危害枝梢和果。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穿孔病称细菌性穿孔病,另一类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穿孔病。温暖多雨的季节利于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是桃花普遍发生的病害。桃真菌性穿孔病则容易在温暖多雨的条件下发生,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的桃花植株易感病。
加强管理,增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是防治桃穿孔病的主要方法。同时注意剪除病残体,减少再侵染病原。在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5°石硫合剂,可兼治害虫,生长期可喷7O%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对细菌性穿孔病可选用链霉素、土霉素、井冈霉素等杀细菌性药剂。
桃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叶和新梢也能发病。桃花开花时如遇低温多雨则更易发病。消灭病梢、枯枝、僵果,减少越冬菌源是其主要防治方法,也可于花前喷波美5°石硫合剂。花后可用5O%退菌特600倍,7O%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喷施。
桃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对树龄较大的植株危害较为严重。加强桃树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及时有效地控制树干害虫,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是防治的主要方法,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杀虫剂、杀菌剂。
桃缩叶病主要发生在早春低温多雨的季节。消灭越冬病菌,主要防治方法是喷施波美3—5°石硫合剂,l:1:100波尔多液,也可在花瓣露红时用70%代森锰锌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施。
桃花虫害
蚜虫和红蜘蛛(螨类)是各地桃花最为常见的虫害。
桃蚜主要包括桃粉蚜、桃瘤蚜,一年发生十几代,以5月份为害最严重,并大量繁殖产生有翅蚜,6-7月转移到其它花卉、农作物上繁殖危害,9-10月又迁回到桃花上,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过冬。应该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蚜虫类害虫:结合冬剪,除去有虫卵的枝条;在萌芽期,在越冬卵孵化高峰期喷药防治;5-6月危害高峰期喷药防治。多用甲胺磷1000倍、功夫1OOO倍、氧化乐果15OO倍、吡虫林4000倍、凯速达2000倍、一遍净3000倍等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红蜘蛛主要是山植叶螨,在北方年发生5-13代,对桃花叶片危害相当严重。叶片受害后大多先从叶背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开始出现许多黄白色至灰白色失绿小斑点,其上有丝网,严重时扩大成一片,成为大枯斑,终至全叶呈灰褐色,迅速焦枯脱落。应注意休眠期防治,早春萌芽前彻底刮除主干主枝上的粗皮翘皮,收集烧毁,可消灭大量的越冬雌螨。由于世代重叠,药剂防治期应抓第一代,尤其是若虫期抗药性差,喷药防治效果较好。也可选用石硫合剂、20%三氯杀螨醇6OO倍、73%克螨特2000倍、5%尼索朗1500倍液防治。
近几年来,小青叶蝉、黑蝉。桃红颈天牛、桃潜蛾、朝鲜球坚蜡蚧等虫害时有发生,为害程度每年有所不同,气候、栽培条件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
小青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新梢和叶片的汁液。每年发生5代以上,以成虫越冬。应注意在秋冬季节清除落叶,铲除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或在各代若虫孵化盛期,成虫向桃树迁飞时喷药防治。也可选用氧化乐果1O00倍,马拉松2000倍,爱福丁400O倍,吡虫林300O倍等。黑蝉雌成虫在当年生枝梢上连续刺穴产卵,伤害枝条,以至枯萎。当年产的卵在枯枝内越冬,到次年6月孵化落地人士,吸食幼根汁液,秋末钻入土壤深处越冬。应采用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在秋季彻底剪除产卵枝条烧毁,消灭虫卵;或在成虫羽化期的傍晚或早晨捉新羽化的成虫;在夜间堆火诱杀成虫;树干绑一条3cm—4cm宽的塑料膜,拦截上树若虫;在成虫羽化盛期喷药防治。氧化乐果1000倍,澳氰菊酯2500倍。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