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潘家铮的精彩(转贴)

潘家铮的精彩(转贴)

发布于:2005-10-27 09:45:27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作者:渔佳慕
我见潘院士不多,只有一次,但我对潘院士印象很深。第一次见他,觉得他长得有点象金庸,他是绍兴人,跟金庸同是浙江人。但是印象最深的是他令人折服的智慧和学者风采。在2002年10月的三峡导流明渠预验收会上,我目睹了这位学者的严谨、智慧、风趣和优雅。

第一天的预验收全体会议上,他代表专家组讲了一段这样的话:“我在这里再提醒一句:真正的验收者不是专家组、不是验收组,而是截流、蓄水、通航、发电后393亿立方米库水的水压力,是今后年年要来的滚滚长江洪水,是地震、是坍方、是通航中的船舶、是运行中的机组。它们是绝对不讲情面的验收者,它们会抓住设计、施工、制造、安装、管理者的每一个细小失误,进行最无情的报复。”过去看过很多专家学者的报告,但我从未有过如此震撼的感觉。随后,当他代表验收组在验收闭幕式上作了一个约近二个小时的验收报告,这个报告有一个精彩开场白:这份验收报告长达一万六千字,稍长了点。我们也想让它更简略一点,我昨天还跟刘宁说,这份报告你来改,省一个字,我给你5块钱,结果现在,刘宁一分钱也没拿到。会场一片笑声,这是一种由衷敬佩的笑声,为潘总的智慧和幽默。

以前采访过一些老专家,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执着于自己的专业,但是他们在谈到他们热衷的专业技术时,喜欢用专业术语,因此如果不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有深入的了解,采访对双方而言,简直就是痛苦。但是潘家铮则不是。他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你一下就明白尖深的一些学术问题。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里,潘家铮对三峡工程有如下精彩的对答:

谈到“三峡的问题无小事”时,他用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这个猪太壮了,大家都注意它。”

再一个是说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他说:有一些小毛病, “但是,它没有得过癌病或者什么非典”。

还有一个是谈到人大通过三峡工程议案时关于反对票的问题。他说“投弃权票,这是负责”,“我反对这个全票通过,那个东西靠不住的,萨达姆选总统他是全票通过,这个东西靠不住,应该有一定的反对票,这个是正常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反对票里面来分析,从正面上吸取他的意见。”这是一种胸怀,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而拥有这胸怀的人,一定是因为他已经站在制高点上。

还有在地震的诱因上,潘院士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就好象一只鸡,养出来鸡蛋总是有大有小,但是你无论如何养不出一个蛋比它还大。”以此来说明,水库蓄水及三峡的地质状况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在船闸侯船的问题上,潘家铮的回答是这样的精彩:“但你要考虑到它通过这个船闸以后,上游这个深水航道600公里直达重庆,这方面省下来的时间就是6小时甚至于8小时,那么你是不是愿意拿这个2小时去换这个6小时,就是这个问题。好像说你排队上电梯,进电梯你要排个队,排个队可能要等上一分钟,但你进了电梯之后你就方便了。你如果讨厌这个排队,我不愿意排队,那你去爬楼梯吧,但爬楼梯你要爬20分钟。”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老人。从反对上三峡,到赞同,到全身心地参与论证及建设中来。对兴建三峡工程,它是爱到了心里,否则不会这样出语惊人。

在后来《南方周末》的专访里,潘家铮肯定了三峡工程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最后表示了对移民的担忧,他说,就是有1%的移民没有安置好,那也是1万人哪,不是个小数字。他希望移民有个好的安顿。

去年11月底,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可行性报告审查会期间,潘家铮接受了四川日报的采访,这一次他谈到了能源,谈到了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也谈到了打破电力垄断,他的精彩再一次惊讶了我。“电是一种商品,电力公司是企业,话是不错,但如果把电等同于农贸市场上的西红柿,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电力企业的最终目的,我却是不敢苟同的。”“我承认,修水电站总会有一些副作用。搞工程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大概天下没有,关键要看是什么性质的副作用,能不能避免、减轻或补偿。”“四川水电资源富甲天下,理论蕴藏量1.45亿千瓦,开发前景不可限量。我希望四川在开发水电时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水电也有不足之处,径流年内不均,年际之间也不均,所以必须全面规划,做到水火并举,建成大电网,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今后川电将大规模外送,万一线路出故障后果也不堪设想,因此电源开发务必要与电网开发紧密配合,外来电源和本地电源也要很好协调。”

潘家铮还有很多的精彩,而这全部的精彩来自于他以一个学者严谨、率真及敢讲真话的勇气形成的人格魅力。还有他文学的功底、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iziel
    iziel 沙发
    肚子里有货,嘴巴上有毛,腰杆儿直,笔杆儿利,牛么~~~怪不得人院士~13亿阿~也就才拿出几百号人,比藏羚羊还少勒……能不牛吗?
    2005-11-13 13:54: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gkhan
    gkhan 板凳
    见多识广,佩服至及!
    2005-11-12 23:43: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5 万条内容 · 3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尹祥础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URR)预测南亚大地震

中国真牛,看到今日头条新闻,将文章下载,以飨专业同行2005年10月8日,南亚历史上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袭击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造成了近5万人死亡,震惊了全世界。而此前不久,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客座研究员尹祥础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此次地震作出了明确的中期预测。上个世纪80年代,尹祥础研究员就提出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利用该理论不仅多次成功地预测过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而且成功地预测过某些国外其他地区的地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