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7-06 11:43:06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早期的治理主要局限于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如污染企业从湖滨撤出,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等。这些方法被证明是不足以使富营养化湖泊得到有效治理的,因此目前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还包括对藻类水华的直接控制和对内源污染的控制,以及对湖泊进行的各种生态修复。主要的措施包括:
1. 物理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采用物理或机械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从而达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目的。包括:
1)底泥疏浚 底泥常被认为是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的富营养化,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沉积于湖泊底部,因此疏浚底泥,是控制内源营养物释放的重要手段。国内在进行、西湖、太湖、滇池等湖泊的治理中都采用了该方法。
2)引水稀释或换水 直接引入洁净的江水来稀释甚至更换部分湖水,达到稀释营养物浓度的目的,使湖泊富营养化得到控制。如杭州西湖引钱塘江入湖,使水质在短时期内即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该方法目前在国内也被普遍采用(如上海的苏州河治理、江苏的太湖等),主要优点是收效快,但该方法治标不治本。在没有大的理想水源的地方无法采用(如滇池)。
3)泥沙覆盖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对藻类水华的控制,而不是对富营养化的治理。即在暴发水华的水体大量喷洒泥浆水,用泥沙吸附营养物,使藻类沉降并覆盖藻类,达到澄清水质的目的。
4)遮光法 国内也有研究单位提出采用覆盖水体的方法,来降低水体的光照,从而达到控制藻类水华发生的目的。该方法,对湖泊的可应用性较低。
2. 化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用于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藻类水华,而非富营养化本身。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药物杀灭藻类,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硫酸铜。该方法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而且容易产生新的生态问题,不宜推广。
3. 生物学或生态学方法
主要包括:
1)利用浮游动物(枝角类)来控制藻类。即国外被称作生物操纵法。国内也有采用的。利用的枝角类主要是大型溞,也有利用其他枝角类如秀体溞、象鼻溞等。
2)利用鲢鳙控制藻类。国内被称为非经典生物操纵。鲢鳙是我国特产鱼类,因此该方法为我国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对控制藻类水华具有明显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3)水生植被修复。恢复浅水型湖泊的水生植被。这也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在湖泊沿岸带种植多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来降低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该方法的主要局限主要包括:富营养化湖泊底质较差,对植物生长极其不利;冬天低水温季节,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从而对污水处理能力丧失。
此外,也有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浮性材料上形成所谓的生物浮岛。该技术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利用水生植物的修复技术,如果不能保证有一定面积的植被,通常是难以取得效果的。
4)微生物法 包括两种方法:①利用各种微生态制剂,加速对各种有机物的分解,达到改善湖泊底质的目的,该方法在养殖水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湖泊治理中的应用还不多;②采用藻类病毒,来杀灭水华藻类,目前该方法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为藻类病毒的释放存在新的生态风险,其生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此外,国内也有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的,如有单位利用明矾先对藻类进行物理沉降,再放养鲢鳙对藻类进行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有如南京地理所在对无锡马山自来水原水的处理时,利用物理过滤作用和生物作用,先利用筛网和其他材料在太湖形成一个双层围隔,在围隔中间还投放鱼类、螺类、蚌类和水葫芦等,利用筛网的物理过滤和生物的吸收作用等综合作用,达到对藻类的过滤和改善原水质量的目的。
三、国内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而且各地也已投入或正准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湖泊环境的治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污染控制不力,特别是对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较大,使得湖泊面临的污染负荷较大,常常超过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使湖泊生态难以恢复。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污水处理率还不高,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来不及处理就被排放到自然水体;我国湖泊沿岸带破坏严重,大量湿地被开垦,因此对面源污染的削减能力小;我国各地河流也常成为弃污纳污场所,因此面源污染对湖泊的压力依然很大。
2. 湖区生态恢复力度过小。
虽然湖泊生态修复被认为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手段,但各地在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时,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采取足够的修复措施,如所谓采用的生物浮岛技术,由于没有采取足够强度或数量的生物措施,对污染源的吸收能力及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湖泊富营养化的过程。
3. 对湖泊富营养化机理认识不足,采取的生态修复方法不当。
表现为对于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更多地关注于单一要素,忽视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技术选择失当,缺少对于各种技术的耦合和集成研究,对于工程措施的适用性,不同技术组合的集成应用以及工程技术措施对于湖泊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这导致了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考虑。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好文章,对各种技术评价的很中肯。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