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易宪容称不要低估政府决心 天赋居住权不可剥夺

易宪容称不要低估政府决心 天赋居住权不可剥夺

发布于:2010-05-30 15:40:30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易宪容称不要低估政府决心 天赋居住权不可剥夺


[提要] 专家易宪容认为:国十条与以往的调控政策不同,根本上就是第一条。第一条的核心就是改变当前房地产业的性质,即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不是经济增长及追求GDP的工具。中国经济要“去房地产化”,挤出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的暴利,不能剥夺绝大多数居民的天赋居住权,要把房地产由一个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改变为居民住房消费主导的市场…[我来微评]

易宪容素描


  国十条已经出台一个月了,尽管各地的房价仍然没有出现多少调整,但是住房销售急剧的下跌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开发商说,国十条的出台不是要降房价,而是要稳定房价;国十条调控不了房价,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房价即使在未来3至6个月会下跌,在长期看房价能否不涨不好说等。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自相矛盾的。

  从房地产开发商对国十条的理解来看,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国十条做出各自的解释,而对国十条实质及与以往房地产政策的根本不同就不说,视而不见。大家应该注意,国十条与以往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同,根本上就是第一条。这一条就是未来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宗旨。第一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改变当前房地产业的性质,即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不是经济增长及追求G D P的工具,不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工具,而是保证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工具或民生工具,中国经济要“去房地产化”;要改变以往房地产运作的暴利模式,挤出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的暴利,不能让住房成为投机赚钱的工具,不能剥夺绝大多数居民的天赋居住权,而是让全体人民来分享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要把房地产由一个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改变为一个居民住房消费主导的市场。

  从当前房地产的现状来看,各地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量跌价升的局面。如果按照房地产开发商早些时候的逻辑,即房价上涨是由于住房市场供不应求造成的。在他们看来,要解决房价上涨的问题,就是增加土地及住房供应量。现在住房销售全面下跌,按照房地产开发商的逻辑,住房需求全面下跌,当然房价要全面下降,但现实的市场为什么房价没有降下来?其实市场的逻辑与房地产开发商的逻辑为何不同,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市场完全是投机炒作的市场。当这个市场预期改变时,市场需求可以趋向于零但价格不下降。这种现象正体现了投机炒作为主导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对于这样的市场,也正是中央政府或国十条要遏制与打击的市场。

  有人认为遏制高房价,不是使房价下跌而是稳定高房价。因为,一则房价涨上去了其价格不可能下来;二则房价不可大起大跌。其逻辑荒唐不言而喻。因为,价格永远是波动的,没有只涨不跌的价格,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价格。2009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到天花板去了,要保持其不下降可能吗?还有,既然房价可以通过政策让其快速飙升,为什么房地产政策就不能够让房价下跌呢?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anyan20332033
    [提要] 由于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地方在相关利益诉求上不尽一致,目前地方版楼市调控政策进度不一、力度不一,宏观调控再次遭遇地方政府“利益自保”的阻力。在以往的数次楼市调控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自保利益,导致落实调控政策不力,屡屡给国家的调控措施打了折扣。


    “给房价一针镇静剂”

      由于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地方在相关利益诉求上不尽一致,目前地方版楼市调控政策进度不一、力度不一,宏观调控再次遭遇地方政府“利益自保”的阻力。一旦调控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持续发力,“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将成为泡影。在各方利益进入深层博弈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国家下决心,解决调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政策洼地,确保政策的执行力不被架空、不被侵蚀、不被歪曲。



      调控楼市的“新国十条”出台已近一个月时间,在同为重点调控对象的一线城市中,北京率先推出“京十二条”,较“新国十条”更为严厉。但同时,在全面落实“新国十条”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现象:有的地方迟迟不出地方版调控细则,有的推出的调控细则相当温和,还有的则明确宣布,不会对购买第三套房加以限制。

      在以往的数次楼市调控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自保利益,导致落实调控政策不力,屡屡给国家的调控措施打了折扣。此次国家下了大决心的“新国十条”,落实过程中再次遭遇部分地方政府“利益自保”的阻力。由于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地方在相关利益诉求上不尽一致,地方版调控政策进度不一、力度不一,因此,尽管国家严令有加,一些地方却依然开始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而“手软”,以“拖”字诀静待调控之风减弱。

      毋庸讳言,经过近一年的房价大涨,楼市宏观调控的难度空前。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正处于历史高位,调控政策真正发挥效力还需相当长一段滞后期;另一方面,开发商积累丰厚,不仅缺乏降价动力,而且还因为手握充裕现金,有了扛顶房价的能力。面对新一轮楼市调控,不乏开发商、炒房客乃至所谓专家放言,“宏观调控必然短命”、“开发商手里的现金,坚持一年没问题”。

      但与“弹药”充足、坚守阵地的开发商相比,地方政府的地方利益保护思维与行为显然是对“新国十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因为一旦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持续发力,那么即便决心再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价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触顶并逐渐回归合理区间”也会成为泡影。假如这一轮楼市调控被视为只是一线城市、甚至只是那些积极落实国家调控政策的一线城市的事情,那么必将引发两大问题:一是积极落实楼市调控的地方利益受损、调控成本高企,加剧了调控提前被瓦解的可能性,也让进一步出台更多调控政策,如提高开发商项目开发自有资金比例、征收房产税等失去了根基。二是开发商和炒房客纷纷杀入二三线城市乃至中小城镇,大规模圈地和投资性购房让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矛盾迅速向这些地方转移,结果抬高了当地的城市化门槛,提前透支了发展红利。

      尽管在尚未进行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没有更多来源,且任内政绩依旧与GDP、与财政收入紧密挂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确很难完全跳出土地财政的藩篱、彻底割裂与房地产之间的利益纽带,但面对畸高的房价和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地方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调控政策,通过有形之手让楼市重归理性,满足居民的居住权利,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假如以观望和消极态度面对调控,甚至视其他城市的楼市骤冷为良机,人为制造政策洼地,抓紧分享土地财政的最后盛宴,实现投资额与GDP的“弯道超车”,那无疑是再次为“空调”、“越调越涨”埋下伏笔。

      人们对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因为国家第一次明确将在稳定房价工作上对政府官员建立考核问责机制,这充分显示了国家调控楼市的决心。而在各方利益进入深层博弈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国家下决心,解决调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调控政策得到普遍执行,确保政策的执行力不被架空、不被侵蚀、不被歪曲。这不仅决定了“新国十条”能够走多远,也决定了政府能不能突破既有利益羁绊、完成自身转型。(毛颖颖)
    2010-08-06 07:30: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anyan20332033
    中粮700亿地产 商业地产逆市得宠
    2010-08-06 07:26: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笔字帖

虽然现在电脑打字,但是写的一手漂亮的字,也是让你羡慕的一件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