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5-17 14:38:17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问水
倪萍:云南究竟是一个水源大省,还是本来就缺水?
万群志(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抗旱二处副处长,先后到云南、贵州等旱区调研,并为温总理视察旱情准备详细可靠的分析资料):从水资源量来说,云南不是缺水地区。云南省有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红河、伊诺瓦底江等六大水系,它的水资源量在全国来说也是相对比较丰沛的。
倪萍:既然不是缺水地区,为什么会有大旱?
王建强(云南省地质工程第二工程院院长,他的团队投身抗旱地下找水行动,完成了400余口抗旱水井的施工,解决了2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云南全省39.4万平方公里,其中93.4%为高山,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三分之一的耕地。70%的水资源都从大江大河中流失,尽管云南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足,是造成这次旱灾的原因之一。
程晓陶(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防治水旱灾害的研究,针对此次西南旱灾专门成立了专家抗旱小组,奔赴抗旱第一线,指导当地部门找水抗旱):其次,水库在汛期的时候需把库容留出来防洪,它不能在六七月份的时候就把水蓄满,只能到汛末的时候,才开始蓄水。但去年的雨季却提前一个月结束,降水量减少30%,使储水明显不足,这也是加剧旱灾的另外一个原因。此外,云南目前的水利投资主要投到一些大工程大项目上,或者主要的江湖干流上去了,实际上能够让一家人喝上水的小水利工程还非常不足。
问人
倪萍:王院长,奔忙在抗旱前线,又在云南生活,这次旱灾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幕是什么?
王建强:这次最震撼的感受是让我们自己也要真正地节水。生活习惯都改了,家里买了大桶,把用过的洗菜水囤起来冲厕所、拖地。实际上,每一个人只要有这种习惯的话,可以省下很多水。
李茂松(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室主任,他针对云南特大干旱的实际情况,从全国紧急征集和筛选一批了涉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急需的抗旱减灾应急实用技术):我们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因为这场灾害带来一些转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不只有水稻、小麦、玉米才是我们吃的全部。比如说我们这些年发展得比较迅速的马铃薯产业,马铃薯一年四季都可以在云南种植,而且它不受光温水这些限制。此外,云南是国家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经济价值也非常高,对社会的贡献也非常大,而且不需要耗很多水。通过这一次旱灾,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人应该怎么来爱惜这片土地。
陈光标(江苏黄浦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因其在社会领域的慈善影响力获得中国首善称号):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这次抗旱救灾中,我真正懂得了温家宝总理说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光流淌着利润的血液。我建议,我们中国企业家朋友们,把2009年自经企业的净利润的50%拿出来,支持玉树重建和西部抗旱。我认为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高中(联合国项目水务督察专家、清水同盟主席,西南大旱期间奔赴旱区察看旱灾之余,与当地探讨援助及合作推广抗旱技术可能性):我们的生活方式要做一些转变。比如说在有些干旱地区还有很多水冲厕所,实际上应该完全改成生态旱厕。这些我觉得都是下一步应该身体力行的。我觉得在问天、问地、问人、问水后面再加一问“问心”,问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对子孙后代、对生态环境都做了些什么?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