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5-15 16:04:15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3校园文化景观构成要素
3.1 出入口
校园的出入口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它指的不仅是大门建筑,其实际内容包括大门前的机动车回车空间、停车场、传达室、收发室等。在景观形象上,
每个学校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独具特色的入口,这并非由大门的建筑设计决定,它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建筑、周边环境、地面铺装、植物的的配置,以及透
视到校园内部的景观共同决定和构成。较好实例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有棕桐树形成引道的出入口,上海同济大学校门等。
3.2 建筑
建筑是文化的特性与价值的反映,体现了文化的重点和追求,同时亦反映了技术与经济。校园建筑一般通过建筑的造型、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
和价值追求。如校园建筑中最富表现力的图书馆、教学大楼和行政大楼,它们往往位于开阔而显眼的地方,且上附着“宫殿式”的顶盖,下砌有台阶相烘托。显得凝
重而从容,象征着权力和威严,表现出学术的崇高地位,同时也间接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权力的较量。
3.3 校园中心区
校园中心是一个学校的空间高潮,它常是由师生使用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大礼堂、教学楼、行政事务管理等等设施围合而成的广场空间,大的学校可能还会有数
个建筑群形成特征不同的次要中心。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象每一个城镇或村庄都有其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一样,每一个校园都
需要有一个朋友聚会、乐队表演、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地方,人们来这里观看他人表演或只是课余放松一下。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
况下,可以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5]。
3.4 开敞空间体系
开敞空间是体现校园外部空间质量的重要方向开敞空间并非越大越好,它的宜人性和层次性才最为重要,从校园的出入口或校园边缘开始,到校园的建筑设施要经
过一系列道路、广场及其周边的外部空间,从不同大小的半公共的室外庭院到各建筑出入口临近的接待聚集空间,这都是校园文化景观规划的重点,并根据具体情况,
不同规划目标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以此形成多样的、不同的文化空间特征[6]。
3.5 植物景观
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当重要作用。植物能提供背景色彩和环境质感,净化空气,控制水土流失,遮荫和屏蔽不良景观。植物是有地域特
点的,校园景观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作为景观中活的元素,植物的花季和果季也应适当地加以考虑,让不同的植物能在
一年四季的动态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外观、颜色和质地,有时还具有深奥的文化含义。精明的设计
者应该研究它们的文化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在我国传统园林中,许多植物被根据各种自身因素而被人格化,并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含义,并因
此而成为园林中的独立景区,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玉兰堂、留听阁,狮子林中的问梅阁、双香仙馆等,这些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提供了文化表
达实体,如可以利用菊花与梅、兰、竹来象征高洁自好的精神,桂花象征友好和平、爱情,月季象征四季长春,柏树与女贞象征自傲精神等等。
3.6 校园交通系统
3.6.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大学校园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需要很好地处理好它们与机动车的区分和衔接。人流量大的主要路线应该足够宽敞,以
适应学校人流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林荫道是最受欢迎的,步行路的地面铺装和路边的绿化景观应该使人感到愉悦,而穿过绿地的小路与其事先铺设好,
还不如根据行人踩出的足迹进行一次施工来确定。
对于自行车而言,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方便、安全、美观地解决车辆停放问题。一个好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地下和室内资源,多点停放。许多高校的实践表明,
室外停放点很难兼顾到方便、安全和美观等多个方面。
3.6.2. 机动车及其停放系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师生车辆明显增多,加上校园建设和物质供给都以机动车辆为运载工具,机动车对校园中步行活动的干扰
越来越大,机动车的停放也成为令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对此好的建议是:以设置路障的方式实行机动车管制,对机动车的活动范围和速度加以限制。停车场的位置应该与通达
周围步行道路有很好的衔接,并且步行时间在几分钟以内为宜。从景观的角度讲,机动车道路以及停车设施应该有清晰明确的标识系统,便于驾驶员定向,而停车场宜以绿化
来遮荫和屏蔽,并且最好用植草砖地而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以上各点以外,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资源。
4校园文化景观规划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4.1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
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4.2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
4.2.1 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
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
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
方便。
4.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
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4.2.3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2.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2.5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高校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4.2.6 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
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斑块之问移动的一般次序。
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斑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7]。
4.2.7 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
配置
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
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4.2.8 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
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
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8]。
4.2.9 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
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他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增设人行道;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
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
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
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总希望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因此每一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范围和领域,好像有个“气泡”
一样,它实质是一个虚空间。另外,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接触的对象不同“气泡”也不一样。因此,室外环境空间的大小尺度、桌椅距离等都应按师生对环境的尺度需求及认知状态进
行布置。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形体,危险的没有围护的巨大空间等。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