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5-13 17:14:13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园林对游人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既有静态景观又有动态景观。当游人在园林中某位置休息时,所看到的景观为静态风景;而在园内游动时所看到的景观为动态的。动态景观是满足游人“游”的需要,而静态景观是满足游人“憩”时观赏,所以园林的功能就是从为游人提供一个“游憩”的场所来考虑的。动态景观是由一个个序列丰富的连续风景形成的。
一、园林空间的展示式程序
当游人进入一个园林内,其所见到的景观是按照一定程序由设计者安排的,这种安排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一般程序
对于一些简单的园林,如纪念性公园,用两段式或三段式的程序。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其终点就是景观的主景。例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从巨型雕塑“醒狮”开始,经过广场,进入纪念馆达到高潮而结束。而三段式的程序是可以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式。在此期间可以有多次转折,例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建筑群中,以排云殿主体建筑为“起景”,径石阶向上,以佛香阁为“高潮”,再以智慧海为“结景”,其中主景是在高潮的位置,是布局的中心。
2、循环程序
对于一些现代园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而采用多项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各景区以循环的道路系统相连,主景区为构图中心,次景区起到辅佐的作用。例如北京朝阳公园,其主景区为喷泉广场及相协调的欧式建筑,次景区为原公园内的湖面和一些娱乐设施。北京人定湖公园的次景区为规则式喷泉景景点,而主景区为园中大型现代雕塑广场。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为主的专类园林,其布局有自身的特点。如植物园可以以植物进化史为组景序列,从低等到高等,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还可以按植物的地理分布组织。如热带到温带再到寒温带等。
二、风景序列创造手法
1、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利用地形起伏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是风景序列创造中常用的手法。园林中连续的土山,连续的建筑,连续的林带等。常常用起伏变化来产生园林的节奏。通过山水的起伏,将多种景点分散布置,在游步的引导下,形成景序的断续发展,在游人视野中的风景,是时隐时现,时远时近,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引人人胜的境界。
2、风景序列的开与合
任何风景都有头有尾,有收有放,有开有合。这是创造风景序列常用的方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风景包含了开朗风景和闭锁风景。北京颐和园的苏州河就是这种开与合,为游人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图2—1为南京瞻园水面的开与合。
3、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任何风景,如果只有起伏、断续与开合,是难以形成美丽风景的。景观一般都包含主景、配景和背景。背景是从烘托角度方面烘托主景,配景则从调和方面来陪衬主景。主景是主调,配景是配调,背景则是基调。
在园林布局中,主调必须突出,配调和基调在布局中起到烘云托月、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北京颐和园苏州河两岸,春季的主调为粉红色的海棠花,油松为基调,而丁香花及一些树木叶的嫩红色及其黄绿色为配调。秋季则以槭树的红叶为主调,油松为基调,其他树木为配调。
任何一个连续布局不可能是无休止的。因此处于空间转折区的过渡树种为转调。转调 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缓转,主调发生变化,而配调和基调逐渐发生变化,主调在数量上逐渐减少。另一种是急转,主调发生变化,变化为另一树种,而配调和基调之一逐渐减少,最后变为另一树种。一般规则式园林适合用急转,而自然式园林适合用缓转(图2—2)。
三、园林植物的景观序列与季节变化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的景观受当地条件与气候的综合作用,在一年中有不同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因此,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植物的物候期有一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设计中作出多样统一的安排。
从一般落叶树种的叶色来看,春季为黄绿色的,夏季为浓绿色的,而秋季多为黄色或红色的。而一些花灌木的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以北京地区为例,3月下旬迎春、连翘开始开花,4月初开始开花的有桃花、杏花、玉兰等等。以后直至6月中旬,开花植物逐渐减少,而紫薇、珍珠梅等正是开花之始。到9月下旬以后就少有开花的树木了,但这时树木的果实、叶色也是最好的观赏期。因此,在种植构图中要注意这种变化,要求做到既有春季的满园春色,夏季绿树成荫,又有秋季硕果累累,霜叶如火的景象。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是这样描写西湖风景的:“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柳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与之无穷也”。这正是对西湖的季相景观作出的评价。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