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国内钢结构软件优缺点比较【转帖】

国内钢结构软件优缺点比较【转帖】

发布于:2010-05-13 14:13:13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纵观国内钢结构类设计软件,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建研院PKPM系列软件(STS、STXT、STPJ)以及MSGS空间网格软件,PKPM最新版本2007年04月,官方网站 www.pkpm.cn
2,同济大学3D3S系列空间钢结构软件,最新版本9.0,官方网站 www.tj3d3s.com
3,同济大学MTS系列钢结构软件(MTS、MTSTool),MTS最新版5.6,MTSTool最新版本1.9,官方网站 www.tj-mts.com
4,同济大学STRAT系列有限元建筑通用设计软件,最新版本3.2,官方网站 www.strat.cn
5,中国冶建总院SS2000、PS2000系列钢结构软件,PS2000最新版本R6.70,官方网站 www.yjcad.com
6,北京云光设计咨询中心SFCAD,无官方网站
7,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MST2006,最新版本2006,官方网站 www.mstcenter.com
8,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TWCAD、STCAD、SMCAD系列钢结构软件,官方网站 www.cykjjg.com
9,阿依艾工程软件大连有限公司STAADCHINA系列软件,最新版本2006,官方网站 www.reichina.com

软件功能PK之pkpm VS 3d3s

目前国内用户最多当属建研院的PKPM系列软件以及同济大学3D3S系列空间钢结构软件;
1,PKPM系列软件(STS、STXT、STPJ)钢结构方面的功能:
1)门式刚架结构
2)平面屋架、桁架结构
3)钢支架结构
4)空间钢框架、框-支撑结构
PKPM-STS系列作为建研院开发多年的钢结构软件,在国内各地设计院拥有相当大的用户,其优点是紧扣规范,参数详尽,规则结构上设计效率比较高,后处理节点设计类型比较全面,带支撑柱脚节点设计混乱是STS的一个缺憾;最近推出的重钢设计软件STPJ填补了国内重钢设计以及后处理这方面的空白;缺点是不规则结构建模不便,计算误差大,后处理出图还有所欠缺,尽管一直在改善;钢屋架设计中风荷载添加麻烦,不准确,但钢屋架后处理出图是目前所有同类软件中最好的;
屋主小评:STS在门式刚架设计以及规则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上比较有效率,后处理节点设计以及出图都不错,但是在带夹层门式刚架后处理节点设计上,不能在2维模型中很好处理;对复杂的三维空间框架模型,程序无法很好的模拟,风荷载误差比较大,后处理节点设计也无法达到要求。
屋主建议:不带夹层门式刚架以及规则三维空间框架结构,PKPM-STS系列能让你满意。
2,3D3S系列钢结构方面的功能:
1)门式刚架
2)钢屋架、平面、空间桁架
3)多高层钢框架
4)网架、网壳
5)幕墙
6)索膜结构
7)空间任意结构
8)施工过程跟踪分析
3D3S系列作为建立在CAD平台上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已有10多年的开发历史,在国内各地钢结构公司以及设计院有相当多的用户,这是一套相当全面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几乎涵盖了钢结构的各种形式,其优点是CAD平台上的建模方式,相当灵活,程序具备完善的导荷载功能,可以完成任意结构的分析,在后处理上门式刚架、框架结构具备加工图的能力,桁架结构具备相贯线展开、输出相贯线切割数控数据的能力,网架、网壳结构具备加工图能力,膜结构具备膜裁剪能力;其缺点是由于建立在CADI平台上,受CAD的影响有时候稳定性不足,不过随着9.0才CAD2004以上版本的应用,稳定性问题已基本解决;前处理中部分设计参数不够完善,尤其多高层框架结构中,不过随着高层模块的推出,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了;后处理中,门式刚架节点类型不够完善,节点设计灵活性不够;多高层框架节点设计中,柱子变截面处梁柱节点设计的板件设计尺寸有误。
屋主小评:3D3S系列软件比较设计钢结构公司使用,模块全面,有一定的性价比,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节点设计以及后处理出图存在一定的缺憾,在一些非正交的复杂结构上,后处理出图仍须有更大的改进;截面库截面类型不够完善;在格构截面上与STS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工具箱功能比较简单;网架、网壳结构分析以及后处理有一定的优势,具备任意曲面基准孔自动拟合功能,9.0版本,网壳结构稳定分析上已具备完善的功能,可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
屋主建议:任意结构分析设计首选3D3S;带夹层门式刚架优先考虑3D3S,其夹层节点设计是能满足要求的;有特殊要求(考虑地震效应、预应力分析、稳定分析)的网架、网壳结构优先考虑3D3S

软件功能PK之门式刚架结构
纵观国内钢结构软件,能对门式刚架结构进行前处理分析验算以后后处理节点设计、整体出图的有PKPM-STS、3D3S、PS2000、MTS、SSDD,下面就我个人对这些软件的了解从模型建立以及编辑、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分析验算、 后处理节点设计、后处理出图、附加功能六部分进行PK:
一,模型建立以及编辑:
1,最新版本的STS在建模上比2002版本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快速参数化建立单跨、多跨单坡、多跨双坡、多跨多坡、带夹层、带抗风柱边榀模型;在已有模型编辑上,STS可运用复制、阵列、平行线等方法编辑模型,可以对单元进行平面内的偏心设置,抗风柱可进行平面外的偏心设置,抗风柱分承受竖向荷载以及不承受竖向荷载两种情况考虑;可编辑单元、节点属性,设置只拉单元;最新版本增加了自动捕捉、CAD极轴功能;STS可进行门式刚架结构三维建模。
屋主小评:想在已有模型中增加单元或者节点,尽量采用网格平行线的功能,这样能减少原有单元分割后荷载丢失的情况;契型单元被分割后,需要重新对分割后的单元进行截面定义。
2,3D3S能快速参数化建立单跨、多跨单坡、多跨双坡、多跨多坡、带夹层模型;在已有模型编辑上,3D3S可以用CAD中的任何命令对模型进行编辑;可编辑单元、节点属性,设置只拉单元;契型单元分割后,可用契型单元拟合命令自动对齐分割后的契型单元,单元打断后不影响原有单元荷载;3D3S可进行门式刚架结构三维建模。
屋主小评:3D3S无法参数化设置抗风柱,但是可以通过组合形式达到,再在模型编辑中把拟抗风柱单元转90度来充当抗风柱。
3,PS2000能快速参数化建立单跨、多跨单坡、多跨双坡、多跨多坡、带毗屋、带夹层模型,但是不能建立半跨夹层模型;可建立边榀抗风柱;模型编辑仅限于单元截面编辑、单元分段编辑、节点属性编辑,无法在已有模型上增减单元;PS2000建成模型为三维空间整体模型。
屋主小评:PS2000的模型编辑很差,不适合复杂的二维结构。
4,MTS能快速参数化建立单跨、多跨单坡、多跨双坡、多跨多坡、各种带夹层模型,可在已有模型上任意添加单元;可编辑单元、节点属性。
5,SSDD能快速参数化建立单跨、多跨单坡、多跨双坡、多跨多坡、带夹层模型,不能建立半跨夹层模型,不能在已有模型上增减单元,可编辑单元、节点属性。
第一轮PK,STS胜出!
二,荷载添加以及编辑
1,STS可在建模期间定义恒、活荷载 ,可根据模型选择门规或者荷载规范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可考虑抗风柱山墙面的风荷载;可任意编辑节点荷载,单元荷载,可方便修改已定义的风荷载信息,可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不规则结构,需要用户人为定义每个单元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2,3D3S可在建模期间定义恒、活荷载 ,可根据模型选择门规或者荷载规范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程序定义的风荷载是根据高度变化系数分段的;可任意编辑节点荷载,单元荷载;可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但需要人为定义。
屋主小评:程序在建模的时候已经加入风荷载的信息,但是在后面的荷载编辑中对风荷载的编辑很麻烦,所以一般不做修改,但是在复杂模型中,程序自动添加的体型系数有时候并不准确;
3,PS2000可任意添加修改恒、活载,风荷载由用户选择确定体型系数的规范,程序自动添加风荷载;可考虑山墙榀平面外的风荷载可任意编辑节点荷载,单元荷载;
4,MTS可在建模期间定义恒、活荷载 ,风荷载可在模型建立之后添加,可整体添加页可分单元添加,风荷载最多能分四个工况;可任意编辑节点荷载,单元荷载;
5,SSDD的恒、活载为整体添加,夹层荷载不能分段编辑,风荷载可按单元添加,可按单元编辑体型系数;可任意编辑节点荷载。
第二论PK,STS胜出!
三,分析验算
1,STS内置门规以及钢规,可单独指定任意单元采用哪种规范验算;能给出结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简图;可图形输出组合内力包络图,单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应力比图,整体挠度图,单元计算长度、长细比信息图,可查询单元详细信息,给出整体计算书;可进行自动截面优化。
屋主小评:STS的缺憾是无法输出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仅仅是在构件信息里面显示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至于是对应哪一种荷载组合,需要用户去熟悉STS的技术条件有关荷载组合的相关内容。
2,3D3S内置门规以及钢规,可单独指定任意单元采用哪种规范验算;可图形输出组合内力包络图,单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应力比图,可输出各种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可进行截面优化以及在已有截面库里面优选。
屋主小评:3D3S的单元计算长度查询不方便,需要到计算书的单元信息里面去查询。
3,PS2000内置门规以及钢规,对夹层结构的梁柱,自动套用钢规验算,可考虑抗震设计中节点域的相关要求;可图形输出组合内力包络图,单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应力比图,可输出各种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4,MTS内置门规以及钢规,可单独指定任意单元采用哪种规范验算;可图形输出组合内力包络图,单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应力比图,可输出各种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计算长度、长细比信息图;可进行截面优化;MTS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单元验算的计算书非常完善,方便校核。
5,SSDD内置门规以及钢规,可单独指定任意单元采用哪种规范验算;可图形输出组合内力包络图,单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应力比图,可输出各种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单元计算长度、长细比信息图;
第三轮PK,3D3S胜出!
四,节点设计
1,STS除了夹层梁柱节点不能在门钢设计里按照要求完成外,其他类型的门钢节点基本上都能设计,包括抗风柱与屋面梁的连接节点;程序可设定螺栓参数,螺栓与翼缘板的距离,加劲肋参数,能进行节点自动设计,可对自动设计结果进行编辑,可对编辑后的节点重新进行验算;可设置柱脚抗剪件并进行柱脚抗剪计算,可设计混凝土柱钢梁结构的梁柱节点。
屋主小评:STS的节点设计的一个缺陷就是无法编辑螺栓与螺栓之间的距离。
2,3D3S基本上能满足夹层节点设计以及各种类型的门钢节点设计;程序可设定螺栓参数,螺栓间距,能进行节点自动设计,可对自动设计结果进行编辑,可对编辑后的节点重新进行验算;有些门钢节点不支持。
屋主小评:3D3S节点自动设计不能考虑加劲肋问题,所以,程序自动设计后都要进行节点编辑验算,人为增加加劲肋,这一点需要注意。
3,PS2000能自动进行夹层节点以及其他类型门钢节点设计,可设定螺栓参数,节点设计结果基本上不能人为编辑;有些门钢节点不支持。
4,MTS基本上能满足夹层节点设计以及各种类型的门钢节点设计;程序可设定螺栓参数,螺栓间距,能进行节点自动设计,可对自动设计结果进行编辑,可对编辑后的节点重新进行验算;有些门钢节点不支持。
5,SSDD基本上能满足夹层节点设计以及各种类型的门钢节点设计;可设定螺栓参数,程序根据截面自动设定相关的螺栓以及加劲肋参数,可进行节点自动设计;用户可方便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及减少螺栓、加劲肋,程序对每一次修改都能进行重新验算。
屋主小评:SSDD的节点设计编辑是最方便的。
第四轮PK,SSDD胜出!
五,后处理出图
1,最新版本STS后处理出图已经非常完善,能节点图,刚架剖面图,构件图,围护结构布置图目前还比较粗糙,加工图能达到加工的要求,单一些编号标注需要人为移动,可统计整体材料表,可人为编辑材料表。
2,3D3S的后处理出图也比较完善,能节点图,刚架剖面图,构件图,檩条加工图,围护结构布置图目前还比较粗糙,部分标注需要人为修改编辑,加工图中缺少变截面单元腹板放样图,整体材料表比较完善准确。
3,PS2000的后处理出图是最完善的,能输出节点图,刚架剖面图,构件图,围护结构布置图,檩条加工图,基本上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
4,MTS的后处理出图目前还比较粗糙,节点图,刚架剖面图,构件图都很差;生成为DXF文件。
5,SSDD的后处理出图仍旧建立在CADR14平台上,节点图可以,刚架剖面图以及构件图比较粗糙。
第五轮PK,PS2000胜出!
六,附加功能
1,STS附带丰富的吊车库,檩条、吊车梁设计比较完善,设计输出也比较完善;能输出独立基础设计结果数据。
2,3D3S吊车梁设计需要人为输入相关参数,檩条设计需要建立三维整体模型,在围护设计部分才能进行;能接力柱脚反力进行独立基础设计以及绘图。
3,PS2000能自动设计檩条、支撑、系杆、拉条,能输出完善的计算书,能接力柱脚反力进行独立基础设计以及绘图。
屋主小评:PS2000檩条设计的参数不够完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4,MTS能独立设计檩条、支撑、拉条、吊车梁,能输出完善的计算书,能接力柱脚反力进行独立基础设计以及绘图。
5,SSDD独立设计檩条、吊车梁,能接力柱脚反力进行独立基础设计。
第六轮PK,STS胜出!
屋主总结:从以上六大方面的比较中,STS在门式刚架结构设计中总体领先与其他软件,其次是PS2000以及3D3S,最后是MTS以及SSDD。

软件功能PK之网架、网壳结构
纵观国内钢结构软件,能对网架、网壳结构进行前后处理、节点设计以及施工图、加工图绘制的有3D3S、MST、SFCAD、TWCAD、MSGS,下面就个人的理解从建模以及模型编辑、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分析验算、后处理节点设计、后处理出图、附加功能等五部分进行PK:
一,建模以及模型编辑
1,3D3S模型库比较全面,可以参数化的建立各种网架、网壳模型,也可以通过CAD三维模型转化成结构模型,也可把结构模型导出为CAD三维模型;3D3S建立在CAD平台上,所以它的操作一如CAD那样方便,附加的编辑命令有起坡、垂直移动到直线(曲线)上,径向移动到曲线上,3D3S的一个特点是由杆带点,节点不能脱离杆件独立存在,而且在模型中点、杆区分不明显,这给模型编辑带来不便;可分层、分部分显示模型;可插入合并模型,可查询杆件之间最小夹角;3D3S可以对上部网架下部其他结构进行整体分析,而且下部结构的建模编辑以及后处理都比较方便。
屋主小评:3D3S的模型编辑功能比较弱, 复杂的模型不宜在程序里面编辑,由其他软件编辑好后通过转换导入。
2,MST是独立开发的平台,模型库丰富,可以参数化的建立各种网架、网壳模型,可通过CAD三维模型DXF文件导入,可自动分层,也可将模型导出为CAD三维模型;MST特有扭曲面、椭圆面模型以及空间曲面参数方程建模,这是其他网架专业软件没有的;模型编辑上,MST是点、杆分离,节点可以脱离杆件独立存在,有三维旋转视图功能,可分层、分部分显示模型;MST的编辑功能非常全面强大,可以说是现有网架专业软件中最全面的,特有通过上弦层自动增加腹杆以及下弦层的加角锥功能;可插入合并模型,可查询杆件之间最小夹角;可以对上部网架下部其他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但是下部结构分析功能较弱;
屋主小评:MST加角锥的功能有待完善,增加的腹杆以及下弦层经常跑位,不能在同一个平面,需要人为调整。
3,SFCAD有独立的开发平台,模型库丰富,可参数化建立多种网架模型,可通过CAD三维模型DWG、DXF文件导入模型,不能自动分层,个别版本能导出CAD三维模型;特有垂直封边建模,特有柱面网壳可定义跨度为上弦之间距离或者下弦之间距离,不支持直接生成球型网壳;模型编辑手段丰富,典型的点、杆分离,在模型中点、杆区分很明显,非常方便编辑,可分层、分部分显示模型;特有对称模型取对称后对称面约束自动施加功能;可插入合并模型,可查询杆件之间最小夹角;不能与下部结构进行整体分析;
屋主小评:不能直接生成球型网壳是一个缺憾,不能整体分析也是一个缺憾,没有三维视图观察也是一个缺憾。
4,TWCAD有独立的开发平台,模型库丰富,可参数化建立多种网架模型,可通过CAD三维模型DXF文件导入模型,能自动分层,能导出DXF三维模型文件;特有角锥球型网壳加密处杆件自动抽空功能,模型编辑功能很多,有三维旋转视图功能点、杆不分离,不能存在独立节点;可插入合并模型,可查询杆件之间最小夹角;可以对上部网架下部其他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但是下部结构分析功能与3D3S相比有一定差距;
屋主小评:TWCAD的角锥球型网壳加密处杆件自动抽空功能是一个亮点。
5,MSGS有独立的开发平台,模型库丰富,可参数化建立多种网架模型,可通过CAD三维模型DXF文件导入模型,能导出DXF三维模型文件;模型编辑功能丰富,有三维旋转视图功能;可插入合并模型,可查询杆件之间最小夹角;可以对上部网架下部其他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但是下部结构分析功能不强。
屋主小评:MSGS的模型编辑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第一轮PK,MST胜出。
二,荷载添加以及编辑
1,3D3S的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功能是相当完善的,不限制工况数,可采用双向导到节点的导荷载方式把面荷载转化为网架节点荷载,不限制面围区域的多边形数;风荷载能自动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振系数(需要先计算自振周期),能考虑球面网壳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不限制球面风荷载方向;可单独施加节点荷载,可观察并编辑导荷载的面;可进行荷载拷贝、删除;能考虑地震效应,能考虑温度应力,不能考虑网架下悬挂吊车荷载;内置一般荷载组合以及恒载控制的组合,方便灵活的荷载组合编辑功能。
屋主小评:3D3S荷载编辑中,荷载删除的时候,不能指定只删除其中的某些工况,而是全部删除;悬挂吊车方面,可用附加活荷载模拟;在3D3S中建立模型的时候,注意柱脚标高要定义在CAD空间里面的(0,0,0)平面上,不然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不对。
2,MST2006的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功能比较丰富,可施加节点荷载,面荷载,面荷载可转化为节点荷载,面荷载围区多边形数有限制,不能超过12;不能自动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能考虑风振系数,能考虑球面网壳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不限制球面风荷载方向;特有柱面网壳风荷载体型系数添加功能;能考虑地震效应,能考虑温度应力,能考虑网架下悬挂吊车荷载,最多考虑20台吊车,每台吊车轨道数最多5个;内置一般组合以及恒载控制组合,荷载组合编辑方便。
屋主小评:MST的荷载正方向为垂直向下,这个需要注意;另外四边形中增加一个对角线,程序的面荷载转节点荷载是错误的。
3,SFCAD只能由开始输入的面荷载信息转化为节点荷载,模型建立后的荷载编辑功能相对比较落后,模型编辑后的荷载变化不能考虑,需要人为处理,在已有模型中只能考虑节点荷载,不能考虑面荷载(2004版可以考虑面荷载);不能考虑地震效应,能考虑温度应力,不能网架考虑悬挂吊车荷载;荷载工况数有限制;部分版本有自定义荷载组合功能。
屋主小评:SFCAD的荷载编辑功能是最不方便的,如果没有2004版,那么很多网架工程的荷载误差是比较大的。
4,TWCAD能施加节点荷载,面荷载,面荷载可转化为节点荷载,面荷载围区多边形数有限制,不能超过4;可施加局部面荷载,可自动考虑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能考虑球面网壳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但球面风荷载方向最多为8个;能考虑地震效应,能考虑温度应力,能考虑网架悬挂吊车荷载,最多考虑20台吊车,每台吊车最多能考虑2个轨道;内置常用荷载组合,组合编辑方便。
屋主小评:TWCAD的一个问题是已经转化的节点荷载属性是不跟随节点属性走的,当节点移动后,节点荷载并不跟随节点到新的位置。
5,MSGS能施加节点荷载,面荷载,面荷载可转化为节点荷载,面荷载围区多边形数有限制,不能超过9;可施加局部面荷载,不能考虑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不能考虑球面网壳风荷载体型系数,不能考虑网架悬挂吊车荷载,能考虑地震效应,能考虑温度应力;无内置荷载组合,需要用户自定义。
屋主小评:MSGS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亮点。
第二轮PK,3D3S胜出。

三,分析验算
1,3D3S网架、网壳模块的分析验算可选择《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网壳结构技术规程》来验算;杆件分析可采用满应力优化设计,单元验算中有截面校核、截面放大、截面优选、截面优化四个选项,可设定应力比范围来对杆件进行满应力设计;可分别对不同的杆件进行不同的长细比参数控制;可对不用的材料定义不同的截面特性;分析结果输出方便,可输出任意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屋主小评:3D3S的分析验算是比较灵活的,第一次进行杆件分析,可选择截面优选,优选完毕后,再次进行内力分析,内力分析完成后,进行截面校核,此时由于内力的变化,可能导致部分优选后的杆件不满足,此时选择截面放大,把不满足的杆件截面进行放大,而已经满足的杆件截面不变,截面放大之后,再次进行内力分析、截面校核,以此类推,直致最后一次截面校核,全部杆件都满足要求。
2,MST2006的分析验算可选择《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杆件截面分析可采用满应力优化设计、验算调整以及验算不调整,可对不用的材料定义不同的截面特性;分析结果输出详尽完善,可输出任意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屋主小评:MST2006的分析步骤是,设定相关参数后,进行满应力设计,得到第一次的杆件截面,后续进行地震效应分析、风振系数分析后,结构内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可先选择验算不调整,查看第一次得到的杆件截面在内力改变后是否还能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则选择验算并调整,程序会把不满足的杆件截面调整到满足。
3,SFCAD的分析验算可选择《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杆件截面分析可选择满应力设计、只加大超应力杆件、固定截面分析三种;部分版本能输出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屋主小评:SFCAD的分析步骤是,设定相关参数后,进行满应力设计,得到第一次的杆件截面,如果后面模型以及荷载有所调整,可在原来满应力设计的结果上进行固定截面分析,如果此时有超应力杆件,再运行只加大超应力杆件。
4,TWCAD的分析验算可选择中国大陆规范、欧洲规范、美国规范、英国规范、铝合金规范,一般常用是中国大陆规范;杆件截面分析有满应力设计、只加大杆件截面设计、指定截面验算、在以前设计基础上设计、在原有模型上设计等;可输出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屋主小评:TWCAD的分析验算比较全面灵活,功能比较多,基本分析过程与上面三个软件差不多。
5,MSGS的分析验算可选择《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杆件截面分析是分步进行的,静力优化计算、辅助调整杆件节点、自振特性、地震效应分析等;可输出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
屋主小评:MSGS的分析验算是分步进行的,在设定优化次数后,进行静力优化计算,如在设定的优化次数内,还有不满足的杆件,则可选择辅助调整杆件,可人工调整也可自动调整,调整完后,再进行地震效应分析,如此时还有不满足杆件,则再进行辅助调整杆件,以此类推。
第三轮PK,TWCAD胜出。
四,后处理节点设计
1,3D3S网架、网壳模块的节点设计中,配件库是开放式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减配件,可选择同一杆件截面只配一种直径的螺栓的方法,可选择按照杆件轴力设计配件的方法,可选择同一螺栓球上的切削量相等;可自动拟合任意曲面基准孔;可分别进行螺栓球、焊接球以及螺栓球焊接球混合节点设计;高强螺栓只有一种强度规格,套筒只有一种强度规格。
屋主小评:3D3S节点设计中,高强螺栓只有一种强度规格,不适用网架、网壳多种高强螺栓等级如8.8、9.8、10.9级的应用,这个问题可通过折减高强螺栓有效面积来换算得到;套筒只有一种强度规格目前还不好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
2,MST节点设计中,配件库是开放式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减配件,配置自己的配件库,节点设计方法有三种选择,可选择按照杆件等强设计的方法,可选择按照杆件最大拉力设计的方法,可选择按照杆件轴力设计的方法,程序默认按照杆件最大拉力设计的方法;MST有多种基准孔定义的方法,也有任意曲面自动拟合的方法;可分别进行螺栓球、焊接球以及螺栓球焊接球混合节点设计;可在配件库中修改套筒、高强螺栓的强度来适应不同的高强螺栓等级以及套筒规格;2006版本增加了添加螺栓球侧封螺栓孔的功能。
屋主小评:MST在后处理节点设计上一直为人诟病,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程序本身的原因,程序自带的配件库是不足以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需要用户添加相应的配件,而且也要在杆件材料以及设计信息中选择以及添加相应的信息,杆件材料中的截面信息必须与所选用配件库中的配件休息相对应;最新版本的MST2006改进了节点设计中配件不相配导致设计中断的问题。
3,SFCAD的节点设计中,配件库是不开放的,程序的配件库有徐州标准、国标两种配件库选择,节点设计方法内置是按照杆件轴力设计的方法; SFCAD标准版无任意曲面基准孔自动拟合的功能; SFCAD能单独进行螺栓球、焊接球节点设计,不能进行混合节点设计。
屋主小评:SFCAD无任意曲面基准孔自动拟合的功能可以说是比较大的缺憾,另外,程序默认M33以上套筒强度按照Q345,同行可以比较一下看看。
4,TWCAD的节点设计中,配件库是开放式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减配件,配置自己的配件库,程序自带徐州配件库以及杭州大地配件库;节点设计默认按照杆件轴力设计的方法,程序有一个控制系数来控制按照配置螺栓对应的套筒承压不足的情况;可自动拟合任意曲面基准孔,可对侧封螺栓球增加侧封孔;可分别进行螺栓球、焊接球以及螺栓球焊接球混合节点设计;程序有两种高强螺栓等级可供选择,程序默认同一螺栓球上切削量一致。
屋主小评:TWCAD的节点设计相对比较完善。
5,MSGS的节点设计中,配件库默认按照国标配件库,最新版本的配件库是最全的配件库,MSGS允许用户自定义配件库;程序节点设计默认按照杆件轴力设计的方法,可自动拟合任意曲面基准孔,可对侧封螺栓球增加侧封孔;
屋主小评:MSGS的节点设计紧扣国标配件库,灵活性不够。
第四轮PK,MST2006胜出。
五,后处理出图
1,3D3S网架、网壳模块后处理出图,可输出整体模型的平面、立面,可分层输出,可局部输出,可输出杆件内力;附带一般的平板压力支座设计以及出图;球节点编号按照球直径大小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输出,杆件编号按照杆件直径、长度用两种符号输出,不能区分杆件所在的层号;球加工图输出简洁,无角度表。
2,MST后处理出图,可输出整体模型的平面、立面,可分层输出,可局部输出,可输出杆件内力;MST杆件编号有多种方式,可具体区分任意层的杆件,MST的球编号不是按照球直径大小编号,比较杂乱;球加工图可输出角度表;出图的线条以及字体要改进。
3,SFCAD后处理出图,可输出整体模型的平面、立面,可分层输出,可局部输出,可输出杆件内力;SFCAD的球编号球编号按照球直径大小、孔数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杆件编号按照杆件截面大小、长度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不能区分杆件所在层号;球加工图输出简洁,无角度表(2004版可输出角度表);出图的字体以及线条比较好。
4,TWCAD后处理出图,可输出整体模型的平面、立面,可分层输出,可局部输出,可输出杆件内力;球编号按照球直径大小、孔数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杆件编号按照杆件截面大小、长度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球加工图输出简洁,无角度表;出图的线条以及字体要改进。
5,MSGS的后处理出图操作比较麻烦、呆板,需要先设定参数,分别输出整体模型的平面、立面,可分层输出,可输出杆件内力;球编号按照球直径大小、孔数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杆件编号按照杆件截面大小、长度不同用两种符号输出;球加工图输出简洁,无角度表;出图的线条以及字体要改进。
第五轮PK,SFCAD胜出。
六,附加功能
1,3D3S网架、网壳的附加功能就是网壳的非线性稳定分析,最新版本可对网壳进行非线性稳定分析,能按照《网壳技术规程》的要求考虑初始缺陷,是目前所有软件中首次推出的。
2,MST2006的附加功能有模型的模态分析以及反应谱分析,屋面支托布置以及材料统计,杆件的排料优化计算。
3,SFCAD标准版基本上没有甚么附加功能,个别版本有旋转加风荷载(球面网壳风荷载)功能,内力合并比较功能。
4,TWCAD附加功能很多,有稳定分析,模态分析,动力分析(时程分析),屋面支托布置以及材料统计,杆件的排料优化计算。
5,MSGS的附加功能就是网壳的非线性稳定分析。
第六轮PK,TWCAD胜出。
屋主总结:从以上六个方面的PK得出,在网架、网壳设计方面,MST最好,3D3S、TWCAD、SFCAD各有优势次之,MSGS最后。

软件功能PK之管桁架结构
纵观国内钢结构软件,能对桁架结构进行前处理分析验算,后处理节点设计出图的有STS、3D3S、STCAD、MST2006,下面就我个人所用理解从建模以及模型编辑、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分析验算、后处理节点设计、后处理出图、附加功能等六部分分别进行PK:
一,建模以及模型编辑
1,STS桁架模块能方便建立各种平面三角形、梯形、矩形桁架,弧形桁架建模不方便,不能建立空间桁架模型,在PKPM的平台上,模型编辑不方便;可上部桁架与下部结构整体建模;
屋主小评:STS桁架模块不能建立空间桁架模型是一个缺憾,可以通过定义单元截面为空间组合截面来模拟,不过有一定的误差。
2,3D3S最新版本的桁架模块,可以方便参数化的建立任意形状的平面、空间桁架,程序内置丰富的模型库,多种腹杆形式,自动定义腹杆两端约束条件;由于建立在CAD平台上,3D3S的模型编辑功能非常方便,可用CAD命令对模型进行任意的编辑,可从CAD导入三维模型转化为结构模型;可上部桁架与下部结构整体建模;
屋主小评:3D3S9.0版本的桁架模块在建模以及编辑是比较完善的,截面定义、分组相当方便。
3,STCAD是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研发的一个多功能结构设计软件,建模上提供最丰富的模型参数,可参数化建立各种平面、空间桁架模型;模型编辑功能齐全;可从CAD三维模型DXF文件导入建立模型;可上部桁架与下部结构整体建模。
屋主小评:STCAD的建模以及模型编辑功能都比较强,但是操作上比较不便,截面定义、分组繁琐。
4,MST2006的桁架建模必须依托网架模型库,在网架模型上进行编辑得到相应的桁架模型。
屋主小评:MST2006并无专门的桁架模块,模型建立比较麻烦。
第一轮PK,3D3S胜出。
二,荷载添加以及编辑
1,STS桁架模块中,可输入单元、节点荷载,无面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功能,风荷载添加不方便;荷载编辑灵活,可任意编辑单元、节点荷载;内置常用荷载组合,但灵活性不够。
屋主小评:STS桁架模块,模型荷载需要用户手工计算后以单元、节点荷载的形式添加,风荷载添加误差大。
2,3D3S桁架模块中,可方便输入单元、节点、局部单元荷载,各种工况荷载都可以通过导荷载的方式由面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风荷载可自动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振系数,可分区域导荷载;9.0版本增加了虚杆化分导荷范围的功能,增加了显示导荷载面荷载参数、体型系数参数功能,增加了编辑导荷载面的功能;内置一般组合以及恒载控制的组合,可灵活编辑荷载组合;特有空间桁架整体结构的整体导荷载功能。
屋主小评:9.0增加的荷载编辑功能进一步提升了3D3S在荷载添加以及编辑上的全面性。
3,STCAD中可方便输入单元、节点荷载,各种工况荷载都可以通过导荷载的方式由面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风荷载可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不能考虑风振系数,特有近似考虑风荷载体型系数功能,可分区域导荷载;荷载编辑不方便。内置常用荷载组合,荷载组合编辑方便。
屋主小评:荷载编辑上欠缺灵活性。
4,MST2006中,可方便施加单元、节点荷载,只能进行单榀空间桁架面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不能自动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能考虑风振系数;荷载编辑方便;内置一般组合以及恒载控制的组合,可灵活编辑荷载组合。
屋主小评:MST2006中桁架模型的荷载功能须套用网架模型的荷载功能,桁架模块尚在初步阶段。
第二轮PK,3D3S胜出。
三,分析验算
1,STS可套用多种规范进行结构验算,在同一模型中不能分别指定不同的控制参数;可分组进行截面优化、归并;可查看每个单元详细的的验算结果 ,可查看模型在各工况下的内力、位移图,可查看模型的应力图、不能查看模型在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可查看模型的内力、位移包络图。
屋主小评:没有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是STS的一各缺憾,原因是STS内置的组合太多,无法以图形形式表达,只能用文本形式表达。
2,3D3S桁架模块中可套用多种规范进行验算,特有同一模型中对不同的单元采用不同的控制参数功能;可分组进行截面优化、归并;可方便输出模型以及每一单元在各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应力比图,可查看每个单元的验算结果;可查看模型的内力、位移包络图。
屋主小评:3D3S在这方面比较完善,可方便得到各种验算信息。
3,STCAD可套用多种规范进行结构验算,验算参数丰富;可分组进行截面优化、归并;可方便输出模型在各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应力比图,可查看模型的内力、位移包络图。
屋主小评:STCAD这方面也比较完善。
4,MST2006可采用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验算,可分组进行截面优化、归并;可方便输出模型在各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应力比图,可查看模型的内力、位移包络图。
屋主小评:MST2006的桁架模型基本上套用网架模型的验算功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优化的时候是否管径、壁厚一致。
第三轮PK,3D3S胜出。
四,节点设计
1,STS桁架模块后处理节点设计中,并无常用的相贯节点验算功能,对管截面来说采用的是插板连接节点;对角钢屋架节点采用连接板形式。
屋主小评:无管结构相贯节点验算以及展开是STS的一个缺憾,STS工具箱有相贯节点的验算,但是需要用户输入管截面以及相关内力。
2,3D3S桁架模块后处理节点设计中,可进行圆管相贯节点设计,矩型管节点设计,圆管与矩型管连接节点设计,等截面、变截面管拼接节点设计,焊接球拼接节点设计,多管相交相贯节点设计,管桁架板支座、焊接球支座设计;能输出腹杆相贯线数控切割数据;角钢屋架方面可进行板节点设计。
屋主小评:最新版本的3D3S桁架模块增加了不少功能,完善了桁架节点设计功能;同时9.0版本也加快了实体模型下节点消隐相贯的速度。
3,STCAD后处理节点设计中,可进行圆管相贯节点设计,等截面、变截面管拼接节点设计,变截面自动增加锥体连接,焊接球拼接节点设计,多管相交相贯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参数详尽;能输出腹杆相贯线数控切割数据;特有比钢结构规范多出几种相贯类型的验算。
屋主小评:STCAD后处理节点设计的特点在于参数比较丰富,比钢结构规范多出几种相贯类型的验算是一个亮点;可惜的是没有桁架支座节点设计。
4,MST2006桁架后处理节点设计中,可按照钢结构规范规定的相贯节点形式进行相贯节点设计;能输出腹杆相贯线数控切割数据。
屋主小评:MST2006在桁架节点设计上功能还相当简单,仅仅能满足一般的要求。
第四轮PK,3D3S胜出。
五,后处理出图
1,STS桁架模块的后处理出图中,程序可定义不同的比例自动出图;钢屋架出图比较完善。
屋主小评:STS自动出图很杂乱,需要用户自行编辑,钢屋架出图方面目前来说在所有软件中是比较完善的。
2,3D3S桁架模块后处理出图,可参数化输出整体平面、立面布置图,支撑、檩条布置图,单榀桁架长度尺寸、截面编号、节点编号图,整体结构坐标表,整体、各个单元结构材料表,可输出相贯节点连接节点图、弦杆拼接节点图、焊接球拼接节点图、支座图,可输出每根腹杆相贯线展开图。钢屋架可输出整体结构图以及节点图。
屋主小评:3D3S桁架模块后处理出图是比较完善,只是字体与线条容易重复,另外,弦杆拼接节点图、焊接球拼接节点图、支座图都比较粗糙;比较大的、复杂的模型,在后处理模型下出图需要较长时间;钢屋架中整体结构图的标注信息不够,焊缝标注乱,需要人工处理。
3,STCAD在桁架后处理出图方面参数比较丰富,可参数化输出整体平面、立面布置图,单榀桁架长度尺寸、截面编号、节点编号图,整体结构坐标表,整体、各个单元结构材料表,可输出弦杆拼接节点图、焊接球拼接节点图,可输出每根腹杆相贯线展开图。
屋主小评:STCAD在桁架后处理出图方面做得比较好,出图速度块,可惜的是没有相贯节点连接节点图以及桁架支座图。
4,MST2006桁架后处理出图,只能输出腹杆相贯线展开图,整体平面、立面图须依托在网架模型下输出。
屋主小评:MST2006在这点上乏善可陈,尚不足以满足工程需要,相贯线展开图还缺少信息。
第五轮PK,STCAD胜出。
六,附加功能
1,STS无附加功能。
2,3D3S配合非线性模块,可进行预应力张弦桁架的分析、稳定设计。
3,STCAD的附加功能有网架、网壳,索膜结构分析设计,结构稳定分析,结构模态分析,排料优化计算。
4,MST2006附加功能有排料优化计算。
第六轮PK,STCAD胜出。
屋主总结:在管桁架结构设计上,目前3D3S整体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其次是STCAD,再次是MST2006,最后是STS。
屋主外话:目前国内的结构分析软件中,还有同济大学的STRAT、MTS能进行平面、空间桁架的分析验算,这两者目前均无后处理功能。

软件功能PK之多高层钢结构
纵观国内钢结构软件,能对多高层钢结构进行前处理分析验算以及后处理出图的有PKPM-STS系列,3D3S,MTS,SS2000(这个软件个人接触比较少),以下就我个人所用理解在建模以及模型编辑、荷载添加以及编辑、分析验算、后处理节点设计、后处理出图、附加功能等六部分进行PK:
一,建模以及模型编辑
1,STS可以通过轴网形式建立标准层模型,可方便布置柱、主梁、次梁、层间梁,支撑以斜杆的形式输入,偏心支撑需要定义支撑节点;2005版的STS可方便建立正交、斜交、矩型、圆弧形轴网,也可以通过CAD辅助导入复杂轴网;可对标准层进行全部、部分复制,可通过UCS视图对模型进行观察、编辑;可定义楼板、剪力墙开洞,不能定义圆形洞口;最全面的截面库,基本上能满足工程需要;STS对斜屋面建模以及编辑不方便。
屋主小评:PKPM-STS局限于标准层,对斜坡、斜屋面等模型,需要附加短柱模拟。
2,3D3S可以通过轴网形式建立标准层模型,可方便布置柱、主梁、次梁,有十字交叉支撑、人字支撑、八字支撑等多种中心、偏心支撑形式;可方便建立正交、圆弧形轴网,可直接把CAD模型中的直线、弧线定义成结构模型的轴线,可直接导入、导出CAD三维模型;可对标准层进行全部或者部分复制,可在UCS视图中对模型进行任意的编辑;可分层、分轴线、分组、分属性显示单元;截面库不够完善,暂无十字柱截面,格构柱截面类型少;可自定义截面类型;即将推出9.0的高层模块可定义矩形、多边形以及圆形楼板、剪力墙洞口。
屋主小评:在CAD平台上操作,建立整体模型后,可在CAD平台上用CAD命令进行任意的编辑,非常方便;截面库不够完善,格构柱截面欠缺;自定义截面在后续截面验算中不能验算截面的局部稳定。
3,MTS 有独立的开发平台,可通过轴网形式建立标准层模型,也可以由CAD平台的DXF导入三维模型,可方便布置柱、主梁、次梁,支撑,偏心支撑需要定义支撑节点;可方便建立直线、弧形轴线,特有多义线轴线定义;可对标准层进行部分、全部复制、空间复制、轴向复制、弧向复制;模型编辑上可按照单元属性、单元集合、编号等选择显示相应单元,可过滤选择梁、柱、剪力墙等;可在UCS视图中对模型进行编辑;内置丰富的截面库,包含部分美国、英国、日本的型钢截面;可定义楼板矩形、圆形洞口。
屋主小评:最新版本的MTS在建模以及模型编辑相当灵活,集成功能很多。
4,SS2000是冶建总院开发的多高层钢结构软件,独立开发的平台,可通过轴网形式建立标准层模型,可方便建立矩形、弧形轴网,可方便布置柱、主梁、次梁,支撑;可定义单根线(直线、曲线)为轴线;可对标准层进行部分、全部复制,可在平面、三维状态下编辑模型;丰富的截面库。
第一轮PK,3D3S、MTS胜出。
二,荷载添加以及编辑
1,STS多高层模型中,可方便添加以及编辑楼层荷载、单元荷载、节点荷载,可对荷载进行层间拷贝,风荷载程序自动计算;斜面面荷载添加不准确。程序内置各种荷载预组合,可用户自定义;可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屋主小评:风荷载一直是STS多高层模型中的问题,复杂模型误差较大,且不方便编辑;斜面荷载只能按照平面荷载模拟。
2,3D3S多高层模型中,可方便添加以及编辑楼层荷载、单元荷载、节点荷载,可任意拷贝单元、节点荷载,可准确计算任意斜面的工况荷载;工况数没有限制;风荷载采用杆件围区导算方法,比较灵活、准确,且方便编辑;内置默认预组合,内力分析后能自动过滤无效组合,灵活的组合编辑功能;暂时不能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9.0推出的高层模块将完善该功能。
屋主小评:3D3S杆件导荷载的方法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准确,灵活,适用任何复杂模型。
3,MTS多高层模型中,可方便添加以及编辑楼层荷载、单元荷载、节点荷载,可对荷载进行层间拷贝,风荷载程序自动计算,可整体导荷也可选中杆件部分导荷;最多只能有4种风荷载工况;斜面面荷载添加不准确;内置默认预组合,用户可自定义组合;可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屋主小评:MTS在恒、活工况下不支持斜面导荷,风荷载工况数有限制。
4,SS2000多高层模型中,可方便添加以及编辑楼层荷载、单元荷载、节点荷载,可对荷载进行层间拷贝;风荷载可选择程序自动计算,也可以选择导到部分墙、板、单元上;内置默认预组合,用户可人为编辑组合情况。
第二轮PK,3D3S胜出。
三,分析验算
1,STS多高层模型分析验算中有全面丰富的设计验算参数,能通过图形、文本形式输出各种验算结果;能自动考虑规范所要求的各种调整系数;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形输出不完善。
屋主小评:全面丰富的设计验算参数是用户的最爱,但是不方便查看各组合下的内力、位移。
2,3D3S多高层模型中的设计验算参数不够完善,不能考虑规范所要求的各种调整系数;能方便输出各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9.0推出的高层模块将完善多高结构中所需要的各种分析验算参数。
屋主小评:多高层结构的分析验算是目前3D3S的弱项。
3,MTS多高层模型的分析验算中有全面丰富的设计验算参数,能通过图形、文本形式输出各种验算结果;能自动考虑规范所要求的各种调整系数;有高层建筑舒适度验算;可输出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特有的单根构件详细验算计算书功能。
屋主小评:虽然MTS的用户没有PKPM多,但是在多高层验算这方面,它不逊色于PKPM,而且某些方面比PKPM还要完善。
4,SS2000多高层模型中有丰富的设计验算参数,能通过图形、文本形式输出各种验算结果;能自动考虑规范所要求的各种调整系数;有高层建筑舒适度验算;可输出各种工况、组合下的内力位移图;输出格式可为BMP或者CAD的DWG格式,可输出局部结构的分析验算结果。
屋主小评:虽然SS2000的用户不多,但是在分析验算方面,它也做的很优秀的。
第三轮PK,PKPM-STS胜出。
四,后处理节点设计
1,STS在后处理框架节点设计中可处理多种节点连接设计,除圆钢管柱截面外,不能进行斜交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参数详尽,可对节点连接进行抗震验算,并能通过补强方式满足规范要求;程序可对所有进行自动设计,可对节点连接设计结果进行归并;可对节点进行编辑,但不能编辑螺栓的数量以及间距,可对编辑后的节点进行重新验算;可输出节点设计计算书。
屋主小评:能对节点连接设计进行抗震补强是STS最大的亮点;支撑设计中暂无交叉支撑中间连接节点;带支撑柱脚设计不理想,节点连接设计归并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3D3S后处理框架节点设计可处理多种节点连接设计,除圆钢管柱截面外,能进行部分角度的斜交节点设计;多种支撑节点设计形式;节点设计参数不够详尽,可对节点连接进行抗震验算,能通过补强方式满足规范要求;程序可对所有进行自动设计,可对节点连接设计结果进行很好的归并;可对节点进行详细的编辑,包括螺栓数量、螺栓间距、连接板规个尺寸等,并对编辑后的节点重新验算,可输出节点设计计算书。
屋主小评:抗震验算补强不完善,节点归并比STS做得好,但是归并编号不能在施工图中表示出来,节点设计计算书还不够完善,尤其柱脚节点设计;目前暂无圆钢管柱刚接柱脚节点设计;刚接柱脚设计中底板厚度很厚,与所用算法有关;变截面柱拼接节点的连接板设计有问题。
3,MTS后处理框架节点设计可以处理多种节点连接设计,除圆钢管柱截面外,不能进行斜交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参数完善,可对节点连接进行抗震验算,但是不能进行补强;程序可对所有进行自动设计,可对节点设计结果进行归并,可对节点设计结果进行编辑,可编辑螺栓直径以及间距,并对编辑结果进行重新验算,无支撑节点设计;可输出比较详细的节点设计计算书。
屋主小评:MTS在框架后处理节点设计目前还不够理想,详细的节点设计计算书是一个亮点。
4,SS2000在后处理框架节点设计中有最为丰富的节点连接形式,能进行部分角度的斜交节点设计,程序可对所有节点进行自动设计,并多设计结果进行归并,用户可部分修改自动设计的结果,或者重新人为选择节点设计;能对节点连接进行抗震验算,支撑节点设计形式丰富,特有的带支撑柱脚节点设计;能输出详细的节点设计计算书。
屋主小评:SS2000的节点设计无论从节点连接类型以及设计结果来说都是比较完善的。
第四轮PK,SS2000胜出。
五,后处理出图
1,STS框架模型后处理出图中,程序可以参数化自动出图,分设计院设计图以及施工详图两种形式。加工详图可接力PKPM新推出的STXT详图软件输出,可满足加工要求;输出的图形可直接编辑各种标注后再转CAD的DWG文件。
屋主小评:STS的标注拖动移位功能可大大提高后处理出图的图面整洁度。
2,3D3S框架后处理出图中,程序直接生成CAD的DWG文件,可采用参数化自动输出节点图、平面、立面布置图、构件图、加工详图、板件详图;可对构件进行归并后出图;分设计图、施工详图以及加工详图三种选择;
屋主小评:3D3S框架后处理出图中,节点图有点混乱,需要人工修改,尤其斜交节点图,因为3D3S目前是采用投影面绘图,所以斜交节点图比较混乱;3D3S的归并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3,MTS框架后处理出图基本上还停留在设计图阶段,无构件详图,无论是节点图还是布置图都还比较粗糙。
屋主小评:MTS的后处理节点设计一直为用户所诟病。
4,SS2000框架后处理出图中,程序可参数化自动输出节点图、平面、立面布置图、构件图、加工详图,分设计图和加工详图,构件归并可按照设计图或者加工详图的不同要求归并;程序另带图块移动、尺寸标注、符号移动的功能,可在生成DWG文件之前整理图面。
屋主小评:SS2000的后处理出图是非常完善的,唯一一点不方便就是程序自带的大字体形式不好,生成DWG文件后编辑移动不便。
第五论PK,SS2000胜出。
六,附加功能
1,STS多高层钢结构依附PKPM的SATWE、TAT、PMSAP三大有限元分析软件,能对结构进行一阶、二阶线弹性分析,抗震一阶段弹性、二阶段弹塑性分析,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弹塑性静力分析等。
2,3D3S的多高层钢结构可进行一阶弹性分析,但是9.0推出的高层模块将增加弹性时程线性、非线性分析,地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抗震一阶段弹性、二阶段弹塑性分析。
3,MTS多高层钢结构能对结构进行一阶、二阶线弹性分析,以及弹性时程分析,特有的多高层结构防火设计。
4,SS2000多高层钢结构的附加功能暂无介绍。
第六轮PK,PKPM-STS胜出。

屋主总结:在国内的多高层钢设计软件中,尽管在上面各项PK中STS并不占绝对优势,但PKPM-STS占据最大的用户,得益于PKPM系列软件开发时间比较早,以及开发单位建研院的名气;随着其他软件的升级发展,相信会跟上PKPM-STS并赶超PKPM-STS。

全部回复(5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黑今哥
    黑今哥 沙发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2016-08-10 12:59: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逍遥月如
    逍遥月如 板凳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2016-08-10 12:50: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2 万条内容 · 10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高层钢结构设计ppt

系统介绍多高层钢结构设计思路,对新手有帮助。[ 本帖最后由 zdw1006 于 2010-5-13 14:05 编辑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