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界的内外共生 【转贴】要求置顶加精

中国建筑界的内外共生 【转贴】要求置顶加精

发布于:2005-08-26 10:43:2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不知道单纯地以获奖项目的设计单位来评判目前的中国建筑市场情况是否严谨、科学,但是中国建筑界内的众多奖项被众多境外设计单位霸占着,在那些国际上的专业建筑奖项中,更是鲜有“中国设计”的印记,不能不让人觉得黯然……

“鬼子”与“狼”
中国的建筑界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世界建筑导报》称之为“鬼子来了”,众多业内人士称之为“狼来了”。“鬼子”和“狼”都是带着些调侃,然而究竟是“鬼子”还是“狼”我们没有论证的必要,它所反映出来的一个共同本质是:境外设计师真真切切地走了进来。
要追算起境外设计师在国内的开山之作,算是1975年日本日建设计为上海宝山钢铁厂进行的工业建筑设计。然而在众多国人心中坐得上首席的,恐怕是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它也是中国建筑史上公认最早的新时期外来建筑。这种认可存在的时间差异让我有些困惑。
将境外设计单位进入中国的时间稍做调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在1956年的时候进入中国外,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多数是香港的设计公司,有1980年进入的何显毅建筑事务所、1987年进入的香港许李严建筑设计事务所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早期的发展商大多是华裔,来自香港、东南亚,也有一些来自日本。”
考虑到沟通上、也有经营上的便利,投资商习惯性地与他们本国的承包商和建筑师进行合作,所以跟进的建筑事务所也大多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王寅《外国建筑师的中国印记》)这一时期的境外设计师给中国留下了至今仍能称为经典之作的一些建筑,比如香港王董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上海华亭宾馆、香港巴丹马公司设计的南京金陵饭店等等。
上世纪90年代后,进入中国的境外设计单位开始转变成西方国家为主力的军团,比如1992年进入的美国SOM、1997年进入的德国维思平、2001年进入的加拿大KFS等等。目前,中国境内的境外设计单位已经数不胜数,且在中国建筑版图中渗透得厉害。
以《北京青年报》2005年3月18日~4月20日的地产广告为例,刊登设计单位的项目广告共28例,其中境外设计单位设计的项目有14例,境内+境外设计单位有12例,境内设计单位独立操作的只有2例。在对《北京青年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新闻晨报》(上海)这四份报纸进行地产广告资料整理时发现,在其中明确标有地产项目设计单位的数量从多到少的排序也恰如以上的罗列。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猜想,在北京的购房群体相对而言更注重项目产品本身,深圳、广州、上海依序次之?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开发商玩噱头、玩卖点的可能性。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jtony_001
    jjtony_001 沙发
    奖项与耳光
    GOOGLE或者百度一下中国的建筑奖项,种类繁多,眼花缭乱。若要一一列举出来,恐怕不是用几章篇幅就能说得清楚的。在此我们挑选其中几个,以做论证。
    以“2004CIHAF中国建筑二十大品牌影响力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及“2004CIHAF中国建筑十大品牌影响力景观园林设计院”为例,前者境外设计单位占11个,后者境外设计单位占6个(具体名单见www.cihaf.cn)。在“2004年人文建筑奖”中,获奖项目有11个,其中全部由境外设计单位担任设计的项目有6个,还不包括境内外合作设计的。在“中国建筑艺术奖”中,境外设计单位亦是占据多数,且不论“2004CIHAF中国名盘”了。我不知道单纯地以获奖项目的设计单位来评判目前的中国建筑市场情况是否严谨,是否科学,但是这些中国建筑界内的奖项被众多境外设计单位霸占着,不能不让人觉得黯然。虽然这些奖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建筑奖,然而,在那些国际上的专业建筑奖项中,更是鲜有“中国设计”的印记。
    尽管王德源说,未来几年随着本土培养的国际化的建筑师出现,国内建筑界将会涌现越来越多优秀的新生代建筑师。尽管开发商们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多以项目本身作为出发点,他们也都十分看好诸多的本土设计单位,但在事实上,众多的获奖项目、品牌项目后站立的境外设计单位仍是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2005-08-26 10:44: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jtony_001
    jjtony_001 板凳
    我思故你在
    无论是拥有先进设计理念的境外设计单位,还是部分相对保守的境内设计单位,开发商的建筑意识以及他们对项目的理解起着直接的选择作用。要建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项目,相信绝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去选择一个纯粹的境外设计单位来做,这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有关。比如北京的观唐项目,其所请的就是国内的设计单位,从规划到立面到景观。
    那么,在除去这些传统风格的项目外,开发商又是如何看待以及选择设计单位呢?
    万科是地产的龙头企业,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引众多业内人士的眼球,我们也不妨来看看万科出品的项目。以《万科的作品》一书后面所列的项目为例,共列项目30个,其中所涉及到的境外设计单位共42家,几乎将国内稍有名气的境外设计单位一网打尽。
    综观而言,万科采取的基本都是“境外+境内”联合设计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项目的设计单位中都有万科自身设计部门的影子,要么是万科各分公司的设计部,要么就是万科旗下的万创公司。除了打着万科自身进行设计开发的旗号外,想必其真正用意在于学习,然而却用不着偷师这一招。北京万城华府总经理侯延良认为,通过选择与境外设计单位合作的方式,既能帮助提高境内设计单位的水平,且在利益上又不造成冲突,是一种各取所需的模式。
    在面对境内外设计单位的选择上,其实开发商们的立场还是相当坚定与明确的。做广告出身的尚美佳老总王德源最近做起了开发商,且最近正在与柏涛进行合作。给王打电话时,据他说正在逛商场。王认为,境外设计单位在工建、场馆以及其他的大型项目方面更有经验,然而在住宅上,境内设计单位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境内设计单位同样拥有众多的优秀“海归”,具有良好的个体创新能力、突破能力,且在文化认同度上更加地接近,沟通无障碍。比如深圳柏涛的王漓峰,海归,接受西方教育,但对中国有文化认同感。这也是尚美佳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创新能力强,产品研发强,沟通能力强”是王德源认为选择设计单位的三要素。重庆协信集团副总裁曾斌对此事抱有相同的态度,不同的是后者更加直接。曾斌认为产品设计环节非常重要,它是决定项目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而协信在面对项目时往往自己先行研究市场,确定方向,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聘请何种类型的设计单位。“境外的设计单位优劣势很明显:优势,设计理念、产品理解、设备选用;劣势,沟通成本、设计成本、设计交流等。”曾斌很坦白地告诉我。然而作为开发商,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在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时聘请优秀的境外设计单位,在实际过程中大多由境内设计单位执行。这是普遍现象。我有些忧虑,长此以往,境内设计师们是否终将沦为描图填色的工具?

    2005-08-26 10:44: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版四大美女

建筑版四大美女 当今建筑业迈入新时代,建筑结构是一个品种繁多的大家庭,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  而按照建筑受力体系的不同分类就有以下四种结构。  一,西施:倍受宠爱的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是有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受力体系的。是建筑中的优化组合,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优点于一身,既能抗竖向负荷又能横向抗整。  就好比西施既能得越国国王厚爱,又得范例深情。可说是居庙堂之高得三千宠,处江湖之远有百般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