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再论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他

再论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他

发布于:2005-08-25 10:22:2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再论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他

贺承军

  八九年初季,我返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书。秋霜未结,一种荒诞的语境中的忧愁,却带着比霜天更重的寒意袭击着我。八十年代近十年的读书热,就要在复杂的社会政治中结出一个不如意的歪茄子,心境一下子变得"后现代"了。

  "后现代"包容了反讽、自我嘲讽、颠倒黑白、艺术的指鹿为马、堂皇展厅的大便器、真裸体艺术、美术馆枪击、街头妓女在电视上做秀、商业繁荣、混杂着大量广告的街道、俚语俗语大流行、建筑上噱头与装饰符号并举,等等。总而言之,倘若定义"现代性"提倡着个性、天才、独创、精英、真理、制度、纯洁统一、高雅之类概念的话,"后现代"似乎就是提倡与之相反的东西:平庸、混乱、市井,这些东西有何不好?

  在中国的建筑界,在赶世界文化时髦方面,几乎总是潮落滩头时方露出几方礁岩,唯独在引介"后现代"时几乎独占潮头。八十年代初,建筑界就出现了译介"后现代"建筑艺术的文章,到八三年,以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和同济大学的罗小未教授的同时刊登于《世界建筑》杂志的两篇长文,以及《世界建筑》主编曾昭奋先生为"后现代"概念的流布所作的努力,显示出建筑理论界对于"后现代"的较成熟而完整的把握。八九年我就读于吴焕加先生门下,先生即嘱我翻译美国建筑师兼理论家罗伯特·范裘里(也作文丘里或凡丘里)的名著《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有意思的是,中国去美的访问学者很少有人去过或知道拉斯维加斯,但大大小小的行政长官们去美观光,大多去过拉斯维加斯,甚至小赌一把。我的翻译作为练习,持续了半年,到九0年春季即译出初稿。

  在翻译过程中,感到了范裘里先生对于建筑的理解,与我自己的理解有极大的冲突。可以说,在中国学建筑的学生,所接受的建筑思想和技巧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之中:(一)建筑的委托业务应该来自趣味高雅的国王、总统或地方长官;(二)建筑应该是属于不惜成本、造价高昂的纪念碑式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比如国家歌剧院、音乐厅、展览馆、体育馆之类,绝对可以激发建筑师的创造力;(三)城市应该处于独裁统治者之下,街道整齐、主干道开阔,而且人们还应该笑逐颜开,欢欣鼓舞;(四)建筑师的地位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五)建筑师的理想是规划设计出一座象古希腊的雅典卫城、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路易十四的巴黎和伊丽莎白的伦敦那样的不朽城市,或者象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埃及金字塔之类的不朽建筑。可是现实并不如建筑系学生的意,他们在社会上将遇不上国王或总统,或者即使遇上,发现对方的趣味极为低俗。建筑师们倒是遇到了不少具有王者气派的商人、科长、厅长和省长,这些"伟大"的业主们希望将古今中外的建筑遗产全数在自己的辖区内再现出来,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想把古今中外的所有美女集中在自己的花园里。于是乎,"欧陆风格"、"皇家气派"之类建筑和关于建筑项目的词汇粉墨登场。面对这样的业主、这样的嘱咐,建筑师们一方面感到啼笑皆非,一方面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后现代"的反讽和玩世不恭去应付,甚至还可以积极一点,通过迎合商人和长官们的低俗趣味而大赚其钱。

  于是乎,我们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见到了大大小小的世界名建筑缩微景园,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迪斯尼式的梦幻。以至于北京某些年轻的文科教授大吹特吹的当代世界一体化的特征,除了中国的白领们关心莱温斯基裙子上的精液之外,还有埃菲尔铁塔和白宫的缩微品在中国城市中的四处耸立。"后现代"如此廉价地在中国蔓延。美国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事件(包括暴力与血腥)持续地成为中国公民的关注对象,而中国自己的阴暗面却总是在正面的阳光掩饰之下,这种情状,是一点都不"后现代"的。我们是处在一种"前现代"的情境中,谈论着"后现代"的幻景。

  中国的建筑界热热闹闹地"后现代","后"了二十年,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几乎无一遗漏地复制出来了,可是,仍然没有一件象样的本土建筑作品可以进入世界建筑史。罗伯特·范裘里先生的几件"后现代"作品,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的名作,他们宣扬的"后现代"建筑思想终究不是无所用心的玩闹而已。

  受到吴焕加先生的鼓励,我将《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译稿交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那是九一年初的事。出版社答应出书,那时尚可未经版权许可而盗印。我辛辛苦苦将图片和其他资料均准备好,可是出版社似乎看不到这本名著的销售前景,迟迟未能付印。到了九六年,我已博士毕业,台湾的田园城市文化出版公司很热心地出版了我的博士论文《建筑:现代性、反现代性与形而上学》,一本大而空的概念理论书,除了其中个别章节据说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批评的较好篇章之外,似乎乏善可陈。田园公
  • whofwho
    whofwho 沙发
    文中透露了一个建筑理论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
    尤其花大把大把的钱来建造粗俗的“丰功伟绩”,不如让那些不雅的、粗俗的、混乱的小城镇和乡村建筑多一些吧!至少后者对人是平等的!
    2005-08-25 12:58: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徐卫国   我们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大量建设,给建筑师提供了无穷尽的设计机会。改革开放以来,虽不能说中国建筑界形成了设计流派,但近20年的建筑实践,建筑设计思想的倾向性是明显的,现简述如下:  1、"民族形式"的设计不是新生事物,它是历史上传统复兴思想的延续,由于建造的不经济性和施工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体量的庞大等等因素,"民族形式"的设计显现出不适应性。2、当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现代主义"设计像开闸的洪水,迅猛发展,遍地生要,大量性建造的建筑几乎都按"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设计,这一实用经济的设计思想仍将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量建筑设计的基础。3、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建筑心理行为科学等交叉科学理论的影响,建筑设计表现出一种"前卫设计"倾向,这一倾向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构成模仿西方设计,追求奇特与动感,具有广告性及标志性,建筑类型集中于娱乐、商业及服务业建筑,具有商业化表现。4、新西洋建筑指运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装,或是一种商业标签,若去掉这些附着物,完全是一付现代建筑的面目,这一设计倾向的出现其社会根源或许在于人们的崇洋心理。5、"乡土设计"指在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运用自然生长的乡土建筑的形式、空间,甚至建造手段设计建造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这一倾向试图留住地域建筑文化的根,但在追寻地方性的同时失去地方性。6、智能化设计已有萌芽,随着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人们将完全进入信息社会,高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