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设计 龙志华

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设计 龙志华

发布于:2010-04-29 10:44:2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设计
龙志华 李施宝 龚莉


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用地3000平方米,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用地浦东B片区。捉住上海世博会的机遇,通过马来西亚馆推广马来西亚的文化、历史、宗教、民族风情及旅游,是马来西亚馆设计的核心内容。根据上海世博会的相关要求及主题,从实用功能出发,与外部形态结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内部空间及功能进行调整设计。

1 场馆外部设计
场馆总用地3000平方米,为了达到有效地宣传效果,结合马来西亚馆特殊的外观造型,利用外观墙面作为露天放映屏幕,以吸引世博会游客。充分考虑到场地的利用率,设置了开放式的舞台及露天的茶座,既体现马来西亚当地风情,又作为一个吸引游客进入馆区的亮点之一。

2 场馆内部设计
2.1功能设计
馆内的功能布局及空间是根据概念方案来调整的,既要体现马来西亚特色,又要满足功能及中国设计规范的要求。
除参展商各具特色的展区外,首层设置了会议厅(放映厅),让进入到场馆的游客,对马来西亚有更深入的了解;结合马来西亚的地域特色,通过交通路线的变化,营造出马来西亚特有的风景展示区,如热带雨林、沙滩、双子塔、高尔夫场等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缩景,使游客进入场馆后,马上感受到马来西亚特有的异国风情。
这一设计安排同时符合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副主题,促进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让进入馆内的游客充分感受到马来西亚这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中,人、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三者间是如何相互融合的。二层除展区外,布置了工作人员的办公区,接待贵宾室,会议室。还根据马来西亚的宗教特色设置了礼拜室。
作为国家代表的马来西亚馆内,高度缩影了马来西亚人工作、交流、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马来西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2.2 交通流线
场馆在南面设一个主出入口,所有游客需经由此入口进入馆内。由于场馆规模不大,一个出入口能有效地控制人流,同时方便各项检查检疫的工作。
沿着围绕中心热带雨林的形成一条环形的交通路线,可到达各个特色展示区。首层中部热带雨林区上空,使二层的空间感更开阔,同时由能共享一层优美的绿化景观。二层里,沿着中庭环形走到通向展区、办公区、贵宾区、礼拜区。上下两层的环形交通,通过双子塔观光梯连接,垂直空间上形成纵轴与同心圆的优美的景观序列。
由于消防设计上的需要,在东西面角落设置疏散楼梯。东面考虑到景观上的需要,设计为螺旋楼梯,丰富首层的景观。西面设置为疏散楼梯,有独立的对外出口。

3.3 人性化设计
会议室设有一公共出入口,另设一贵宾出入口连接贵宾休息室,有效地对人流进行了分流。二层的办公区域除了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外,还设置的独立的茶水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3 外形视觉冲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作为国家馆的马来西亚馆,在设计上首先突出的是国家的形象,让人看到场馆就能想到代表的国家。概念设计由马来西亚旅游局提供,在马来西亚传统屋的造型中,进行解构重组,马来西亚馆既具有传统马来西亚特色,又宛如一只振翅飞翔的海鸥。不但烘托出马来西亚岛国风情,更是作为马来西亚象征的震撼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由于上海世博会对场馆的高度有要求,原概念设计的建筑高度超过的世博会的规定。因此在调整方案的过程中,同时对建筑外部形态进行了调整,在不改变原概念设计的前提下,对建筑高度进行的一定的总体调整,继而根据调整后的空间形态,对馆内的空间及功能再进行局部的调整,以达到外部形态与功能的融合。

4 结语
功能与外部形态的融合,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空间,让建筑风格与民风民情更圆融,让建筑空间更趋元化。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ggq0753
    wanggq0753 沙发
    没有配合图纸可惜
    2010-05-07 10:34: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aierda1988
    aierda1988 板凳
    真抽象~~~~~~~~~无图么?
    2010-04-30 23:47: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4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岭南旧城区改造 龙志华

岭南旧城区改造——西樵海北路、江浦西路设计心得摘要 本文从西樵旧城区实际问题出发,浅论旧街区改造设计的构思。从建筑形式风格入手,融合当地环境,运用现代手法和现代材料,结合岭南建筑元素,在改造中突现现代岭南特色;考虑减少干扰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提高居民协同改造的可能性、可操作性与改造后的耐久性;街区改造中建筑与配套设施,体现个性和共性的兼容。关键词 岭南特色 现代手法材料 减少干扰 耐久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