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住小区设计的研究分析 现在许多的居住小区在设计中都遵行了一个设计流程——规划、建筑、景观。在最后才开始建设甚至规划景观,这种和整体规划和建筑脱节的设计流程使许多的小区的景观设计和主体建筑脱节,缺少统一感,出现很多问题。有许多的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都趋向西方园林形式靠拢,许多小区打着“法国小镇”、“荷兰小镇”等旗号采用大量的模纹花坛、欧式花架及方尖碑等元素。如果一味追求高品位,洋文化,而忽视居民的文化底蕴,忽视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单纯照搬最终不会得到居民的认同;许多的开发商和设计者没有空间绿化的意识,出现绿化面积不达标,绿化率缩水的情况,为了满足绿地率要求, 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 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 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 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同时选用的树种也不符合实际的小区的情况;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 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总之,。居住小区景观缺少与人的交流,不仅包括人与景观的交流还包括人与人的交流,一个人性化的居住小区景观必须要考虑景观中的交流的部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理念的更新,人们追求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现代小区环境空间设计应遵循“可观、可行、可用”的原则。如有的小区水景做得很漂亮很壮观,但是水声比较大,居民白天在家睡觉会受到干扰,夏天在外面散步蚊虫也比较多,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应多考虑细节问题,把水声比较不妨设计一些浅水池、旱喷泉,这样夏季可满足儿童戏水的需求,冬季又可改为冰场或广场。另外现在的社区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活动设施和物业服务,这一点不够人性化、小区普遍缺乏无障碍设计;应创造一系列空间来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包括体育运动、散步、骑车、练操、静坐、阅读、休息、交谈、赏鸟、私人会面、公众聚会等,但建筑师不应简单地将这些空间罗列,而要真正地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用心体会,才能设计出真正的、适宜的、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空间,让居民在公共环境空间内体味无微不至的关怀。 2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哲学。人性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然在人性化的设计中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社会的人、群体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和社会整体的结合。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的方向,以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在城市设计中 ,拥有无可挑剔的建筑外形和无可挑剔的组合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城市设计就一定优秀。评判设计的优劣,首先要看人们是否自愿愉快的在设计师所提供的空间中的活动、生活,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人的行为等因素,从而得出真正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包括行为活动的物理空间、需求以及思维活动的心理层次需求。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尺度宜人的空间: 2)适度围合或开敞的空间: 3)宜人的物理空间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热环境等: 4)安全、方便的活动设施: 5)考虑不同情况的人群需要,设计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场、注意动静分区等等。 人心理层次需求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维变化,引发心理感知。 主要的心理层次: 视觉形象带来的愉悦感、对场所的认同感、获取更多的信息、心里的安全感、社会历史的延续等 。 2.1小区绿化设计 绿化是实现生态住宅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小区必须拥有好的园林设计。用于绿化的植物不仅可以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调节局部温湿度“小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满足人们观景、亲近大自然的“亲绿情结”。作为人性化的设计,不仅仅要求绿化面积和绿化率的达标,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组合的合理性,空间的趣味性、以及环境的舒适性。努力实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综合运用,例如:根据地域特点实现不同植被、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实现乔木、灌木植被的立体化、交叉化、层次化。使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成为一个流动的生命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居民在小区内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每种活动都各自对场所有所要求, 实难面面俱到。但其基本活动主要以散步、停留、小坐、交谈等为主。这些基本活动是构成其它活动的基础, 如交往活动、游戏活动、休息活动等, 都是由基本活动组成。 散步:散步是居民在小区绿地中的大量活动, 分为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两种。有目的性的散步和步行距离及步行路线有关。对小区绿地的大量调查表明, 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执着的,如果看到目标, 他们总是逞直走向那里。因此, 在绿地规划中, 在各目的地之间应按最短距离组织人流。无目的的或目的性不明确的散步, 人们希望有景可观、清静幽雅或是柳暗花明, 因此应重点考虑在各景点设计中, 力求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线路。 停留:小区绿地作为两点的过渡区,充当一定的滞留空间便于交谈,休息之用。在小区绿地的具体布置中, 让居民逗留的方法有为居民提供户外的支持物, 如一棵树、一个小品等, 都是很好的支持物。空间边缘地带因其既可提供防护, 又具有良好的视线, 因而成为较好的逗留场所。细节设计也能创造较好的逗留场地。如座凳、植物、树木之类的精心设计等。 小坐:小区绿地能否为居民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 是评价绿地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 2.2道路及铺装设计 居住区内的道路路网也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有效的,避免了车流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小区的安全和安静。然而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因此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等,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间。由此道路空间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居住区的铺装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居住区的铺装要根据交通对象的要求和气候特点,为居民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路面,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舒适的通行;铺装要通过铺砌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划分不同的性质的交通区间,增加居住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地面铺装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交往空间,合理的铺装材料可以使枯燥的空间环境“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交往环境。如在居住区的入口的主要作用是小区聚焦和分散,道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铺装要以简洁明快,有聚集感,并且要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在居住区园林小路要自然化,要多采用卵石、碎师、木板等铺装,追求和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 2.3街道空间设计 2.3.1 主要界面 居住小区街道的主要界面是由地面、建筑物、绿化、小品、设施等实体组成,它承担了社区街道空间的认知的功能,给人们印象,为人们记忆,形成人们社区生活。 侧立面——建筑立面 作为街道侧立面的建筑立面是社区街道空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街道空间轮廓线的组成,也是人们对街道意象感知的主要的对象。良好的街道空间离不开完整连续的建筑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效应,街道两边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以及底层空间的开敞或是封闭,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底界面——地面或水面 水面或地面作为街道空间的底界面,是人们融入街道生活的主要的落脚点,是构成街道的肌理组织,通过自身形状、尺度、色彩以及质感的变化来营造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 2.3.2 节点 节点作为街道的核,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街道的高潮,对人们的环境的认知和活动的组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 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的扩大可以形成广场,不仅可以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铺地、雕塑、小品等设施来加强街道的可识别性和导向性。 街道局部的节点 在连续的街道将局部的空间扩大形成小广场,这种广场或者是社区重要的入口的结合设计,或者是考虑人的心理学,为人们提供可以逗留、休憩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2.3.3 细部设施 细部设施与人的接触更加接近,其色彩、尺度、质感、纹理、形式以及是否与周围环境协调都会给人最直接的印象。一般来讲,街道的细部的设施可以分为实用的设施,如路灯、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路障等;审美的设施,如花坛、行道树、喷泉、雕塑等艺术品,地面的铺装设计等;视觉传达系统设施,如路标、路牌、地面标志等。 2.4公共活动场地设计 广场是居住小区的标志,没有广场的小区是不太健全的小区,缺乏高潮与序列感,从而使居民生活的心理感受平淡,认为生活缺少变化。良好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内容,把居民从电视机旁、麻将桌前吸引到广场上来,电视机里的人物是假模假样,广场上的人真实自然,要比演员洒脱生动。把广场设计成为小区中心、交往中心、娱乐中心、健身中心、游憩中心,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活动、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 为居民的使用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活动场地的多功能使用是居民使用小区的特点之一,道路上散步跑步的人流、广场晨练群、宅前路上的羽毛球赛、夜晚路边灯下的棋局、树间路边跳皮筋、草地上翻滚、墙树上攀爬。无论你设计时是否考虑,不管你愿不愿意,居民的使用行为是一种自由与创造并举的行为。设计时必须有意引导,否则会造成破坏,给管理者带来许多麻烦,尽可能多的设施是疏导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想爬有爬的方便,想跳有跳的工具,想滚有滚的场所,设计者的预见性高于居民的创造性时,居民的不良行为则没有滋生的土壤。活动场地应避免在萧瑟的秋冬季节变成空旷的通风道,在炎热的夏季则成为一个大热锅,采取各种手段使之秋冬避风向阳,夏季通风阴凉,一般退休老人有怕孤独及与社会生活隔离开的心态,他们喜欢聚集在休憩娱乐以及方便热闹和向阳的地方,而一些专门为之考虑的、相对安静的场所,逐步被他们抛弃,原因在于设计不符合老年心理。 2.5 模糊性空间的塑造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公共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 模糊性空间是居民心理学的要求。模糊性空间设计是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功能主义、国际主义缺乏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自身的空间的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住户的参与下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 2.5.1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 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2.5.2 空间的功能多义性 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2.5.3 空间感受的含蓄性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 2.6 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3 结语 居住小区景观无论以何种形式和面貌出现,人性化都要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不同的景观设计方法类型都将在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下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关注和研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渗入到小区景观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居住环境将充满了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关怀。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 万条内容 · 19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GB-T50083-1997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论文简介: GB-T50083-1997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附件名:20104281272432101786.rar 文件大小:7627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