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08-16 23:20:16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发展节水灌溉不能重骨干工程、轻田间工程
我国当前节水灌溉的薄弱环节主要是斗渠以下田间灌溉技术相对落后。5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长期实行的投资政策是:灌溉系统骨干部分由国家投资,斗渠以下、甚至支渠以下由群众负担,灌溉工程的投资预算,实际上是骨干工程预算,而田问部分只做一点简单的典型设计,且不计投入工程总投资。这种不对相当于骨干工程1~2倍的田间工程投资做必要的分析和统一筹措的结果,使灌区田问工程长期不能配套,既影响了骨干工程效益的发挥,也造成了田间用水无法节制而不得不大水漫灌的后果。
田间工程是供水与作物需水之间的交汇点,是实现供需平衡、杜绝浪费、保护环境、促进增产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所以灌溉系统的设计,不论采用何种灌溉方法,都必须是自下而上地从田间开始,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首先确定分区灌溉方法,制定包括供水、排水、平整土地、改善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在内的分区土地改良方案,并按照管理体制,确定田问工程布局。然后确定骨干工程乃至全流域的灌溉规模和
布局,为保持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节水灌溉是以新的灌溉技术取代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灌溉技术,是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变革。因此,首先必须确定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根据本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发展旱作节水灌溉的经验,喷灌和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喷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美国和原苏联都发展到占灌溉面积一半以上。我国从70年代开始,用了近20年时间,经过引进、试用、筛选和独立研制,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固定和半固定式喷灌和微灌系统成套设备,如时针式喷灌机、滚移式喷灌机、轻小型喷灌机以及绞盘式喷灌机。虽然有些还有待改进,但已在全国1000多万亩喷、微灌面积上应用多年。在软件建设上,加年代颁布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微灌技术规程》(部颁标准);包括喷、微灌工程设计规范在内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和《喷灌与微灌技术管理规程》(部颁标准)也即将发布。这些标准吸收了近20年来国外积累的许多成功的设计方法、管理经验和试验研究成果,成为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国喷、微灌发展的技术法规。根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现实和超前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如灌溉管道系统优化设计、大坡度山地喷灌系统立体布局、自动调压供水系统、方形喷嘴喷头、喷洒水量土壤入渗均匀性、管道供水系统压力调控机
理、地下滴灌、喷灌节能等等,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喷、微灌的持续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抓好规划设计和人才建设
大规模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必须有一个全面发展规划和分步具体实施的设计,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灌溉工程质量不仅表现在构件的质量上,更重要的是新工程必须保证农业产量的增长和节约用水,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作,保持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工程控制范围内自身农业的发展,就一个流域来说,它又关系到上下游之间、地上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曾经发生过甘肃石洋河流域上游节水、下游土地沙化;黄河流域中游大水漫灌、排水成湖,下游河道则长时期断流等问题。这些事实说明,在发展节水灌溉时,必须针对不同流域制订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全面发展规划,避免顾此失彼,造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应当把一个个局部节水灌溉的发展,联系起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放到全流域进行考察。在这方面过去教训不少,要加强研究,以免重蹈覆辙。
大规模的技术变革,必须从大量的规划设计成果开始,仅依靠科研单位和渐渐萎缩的灌溉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各级水利设计院(所)的设计力量,结合当前的先进灌溉技术组织一次再学习,才能投入到灌溉的变革中去。
技术革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中国的灌溉革命在召唤着更多的、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投入到这场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技术变革中去。抓好人才建设,将是推动这场变革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水利报》2000-12-11第3版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