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办公建筑规范

办公建筑规范

发布于:2010-04-12 20:40:1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6-11-29发布,2006-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方子晋 徐延峰 陈政恩 庄逸苏 吴藻生 姚国梁 沈介骏 张建良 谷玲玲
办公建筑规范2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3.1基地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2办公室用房

4.3公共用房

4.3公共用房

4.4服务用房

4.5设备用房

5防火设计

6室内环境

6.1一般规定

6.2室内小气候环境

6.3室内光环境

6.4室内声环境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2暖通空调

7.3建筑电气

7.4建筑智能化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办公建筑规范3
1总则

1.0.1为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符合安全、卫生、适用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的设计。

1.0.3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办公建筑分类
类别

示例

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等级


一类

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

100年或50年

一级


二类

重要办公建筑

50年

不低于二级


三类

普通办公建筑

25年或50年

不低于二级



1.0.4办公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办公建筑 office building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公寓式办公楼apartment-office building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

2,0.3酒店式办公楼hotel-office building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

2.0.4综合楼multiple-use building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5商务写字楼business office building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

2.0.6开放式办公室open office space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7半开放式办公室semi-open office space由开放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形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8单元式办公室unit-typed office space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1.9单间式办公office space in singler moclule一个开间(亦可以几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



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1.1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1.2办公建筑基地宜选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利、市政设施完善且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

3.1.3办公建筑基地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规定。

3.2总平面

3.2.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

3.2.2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当办公建筑与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内或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分区明确,宜设置单独出人口。

3.2.4总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人口。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人口。

3.2.5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库)。

3.2.6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办公建筑规范6
7建筑设备

7.1给水排水

7.1.1办公建筑的生活用水水质及防污染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J94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7.1.2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2确定。

表7.1.2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位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使用时数h

小时变化系数ks


1

坐班制办公

每人每班

30~50

8~10

1.5~1.2


2

公寓式办公

每人每日

130~300

10~24

2.5~1.8


3

酒店式办公

每人每日

250~400

24

2.0



7.1.3卫生器具进水管处的静水压不宜大干0.35MPa。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性能良好的产品。

7.1.4办公建筑如需设置热水系统,可根据办公性质选择系统运行方式。坐班制办公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酒店式办公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

7.1.5办公建筑的饮用水供应设施(包括开水和饮用净水),应根据办公性质和办公人员的生活习惯设置。当采用管道直饮水系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110的规定。

7.1.6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7.1.6确定。

表7.1.6饮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序号

办公方式

单位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

使用时数h

小时变化系数ks


1

坐班制办公

每人每班

1~2

8~10

1.5


2

公寓式办公

每人每日

5~7

10~24

1.5~1.2


3

酒店式办公

每人每日

3~5

24

1.2



7.1.7水泵应采用低噪声产品。高层办公建筑的给水加压系统应有防水锤措施。

7.1.8档案室、重要资料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和晒图室等服务用房如有给排水管道穿越,应采取严防漏水和结露的措施。

7.1.9办公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执行。7.2暖通空调

7.2.1根据办公建筑的分类、规模及使用要求,宜设置集中采暖、集中空调或分散式空调,并应根据当地的能源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供冷、供热方式。

7.2.2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其室内主要空调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4℃,冬季应为20℃;

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55%,冬季应大于或等于45%;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木应低于30ms;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0m/s;

4)室内空气中含尘量应小于戌等于0.15m9/m3。

2二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6℃,冬季应为18℃.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0%,冬季应大于或等于30%;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25m/s;

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m9/m3。

三类标准应符合下列条件:

1)室内温度:夏季应为27℃,冬季应为18℃~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小于或等于65~,冬季不控制

2)新风量每人每小时不应低于30m3。

3)室内风速应小于或等于0.30m/s4)室内空气含尘量应小于或等于0.15rng/ms。

7.2.3釆暖、空调系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集中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应根据用途、特点及使用时间等划分系统;

2进深较大的区域,宜划分为内区和外区,不同的朝向宜划为独立区域;

3全年使用空调的特殊房间如计算机房、电话机房、控制中心等,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

7.2.4釆暖、空调系统宜设置温度、湿度自控装置,对于独立计费的办公室应装分户计量装置。

7.2.5办公建筑宜设集中或分散的排风系统,办公室的排风量不应大于新风量的90%,卫生间、吸烟室应保持负压。

7.2.6办公建筑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供热设备。

7.3建筑电气

7.3.1办公建筑负荷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类办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

2二类办公建筑和高度不超过50m的高层办公建筑以及部、省级行政办公建筑的重要设备和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

3三类办公建筑和除一、一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供电。

7.3.2办公建筑的电源迸线处应设置明显切断装置和计费装置。用电量较大时应设置变配电所。

7.3.3办公建筑电气管线应暗敷,管材及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7.3.4办公建筑的照度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甙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并符合表7.3.4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

表7.3.4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
房间或场所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值(lx)


普通办公室

0.75m水平面

300


高档办公室

0.75m水平面

500


会议室

0.75m水平面

300


接待室,前台

0.75m水平面

300


营业厅

0.75m水平面

300


设计室

实际工作面

500


文件整理,复印,发行室

0.75m水平面

300


资料、档案室

0.75m水平面

200



7.3.5办公建筑的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荧光灯及节能型光源,灯具应选用无眩光的灯具。

7.3.6办公建筑配电回路应将照明回路和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应有防漏电保护措施。

7.3.7办公建筑的防雷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类防雷建筑物:

1)一类办公建筑.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

2二类防雷建筑物:

1)预计雷击次数大干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0.06次/a的二类办公建筑。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三类办公建筑。

7.3.8办公建筑应有总等电位联结。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7.3.9公寓式办公楼和酒店式办公楼内的卫生间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7.3.10办公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源与回路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7.4建筑智能化

7.4.1办公建筑智能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规定。

7.4.2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7.4.2办公建筑应设有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功能。

7.4.3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满足语日、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要求。

7.4.4一类办公建筑及高层办公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

7.4.5办公建筑内的大、中型会议室宜设扩声、投影等音响、声光系统。根据需要宜设同声传译及电视电话会议的功能。

7.4.6有汽车库的办公建筑宜设置汽车库管理系统。

7.4.7办公建筑内弱电机房的设备供电电源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时,应有电源隔离和过电压保护措施。

7.4.8具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办公建筑防雷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执行。

[ 本帖最后由 xsqjg25 于 2010-4-13 09:12 编辑 ]

全部回复(1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g5265886
    wang5265886 沙发
    很好的资料。收藏
    2014-03-05 14:51: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intersunshine
    希望制成PDF格式
    2014-03-05 09:5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第2届国际可持续建筑大赛金奖作品,绝对值得一看!!

第2届国际可持续建筑大赛金奖作品,绝对值得一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