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建筑智能化 \ 再探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再探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发布于:2005-08-12 16:16:12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再探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2005-8-12
陈嘉伟



一、概 述
首先应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不是智能建筑的目的,而是实现智能建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它服务于智能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是为集成而集成,不是为"卖点"而集成。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元器件及回路数的急速增加,为解决相互间的关联性与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的矛盾,提出了集成概念并实现了CIMS集成制造系统,我所探讨的集成应局限在建筑弱电范畴。在建筑工程中,将电力、照明用电定义为强电,将电视、电话、安防、消防、报警等用电称弱电。智能建筑中的BAS、OAS、CNS更是典型的弱电系统,这些系统又包含诸多子系统,我们要探讨的弱电系统集成正是在这个范畴之中。
智能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大体可归纳为二个方面:也即是二个集成平台,一个是控制网络平台;一个是通信网络平台。所以把弱电系统集成可归纳为:建筑物内设备的控制集成和建筑物内信息集成及二者的大集成IBMS。IBMS集成是指通过相似或兼容的技术实现不同系统在同一技术平台上实现集成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减少设备投入、简化施工、减少维护、降低人工费用、实现系统优化、提高效率,所谓信息集成是指不同系统之间往往需要交换信息,或需要综合多个系统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这就要求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能够共享。
弱电范畴所涉及的子系统最多,新技术更新的周期最短、工作量极大、难度也最大,根据实现需要和技术规范将弱电的集成分作两级,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控制集成称作BMS,将控制与信息集成称作IBMS是将CNS、OAS和BMS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

二、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误区
"没有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从技术角度讲这一结论是客观的,但一段时间以来,在工程实践或在市场宣传中盲目追求"系统集成",不管建筑物的用途,入住对象的需求,一味大集成、高标准。实际上需求并非千篇一律,可以说包括中国的大企业在内、包括政府在内,要求"高度集成"的单位屈指可数,大多数工程只要求到BMS这一级,从目前智能建筑的实际情况看,真正作到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集成(BMS)的智能建筑为数不多,在西部地区更是寥寥,但由于BMS集成的实际功效,较容易被业主接受,因此BMS需求正在逐步增长。另外集成技术正在涌现与成熟之中。无论BMS,还是IBMS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功能实现是以软件为主。因此不少有能力的公司已在BMS和IBMS的软件开发中投入较大的力量,也不乏一些产品在智能化市场上推销,但确切的说,这些"集成"产品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都称不上"成熟"二字。因此在"集成"市场上不少有势力公司为了达到集成目的,不得不投入技术力量搞自行开发。其结果是集成不理想,耗时耗资与效果不完全一致,这又倒过来影响集成市场,这是盲目"求大"、"求全"、"求高"带来的误区。
在许多建筑物中没有必要要求大集成(IBMS)。一幢出租、出售的写字楼有必要去考虑整个大楼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吗?又有何必要将OAS与BAS、CNS集成呢?即便是政府机构,出于保密的原因也没有必要将控制网络平台和通信网络平台集成在一起。在住宅小区中机电设备控制信息资源与各住户需要索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是一种浪费,住户们并不关心园区内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只关心安全问题,动力(水、电、气)供给问题,通信(电话、数据、多媒体通信),逐渐会关心家居智能化问题,硬将控制平台与通信台集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占用网络资源,因为机电设备的控制与状态信息24小时不间断要在网络上传输的。住宅小园的系统集成应重点考虑二个层面:其一是物业管理的需要,其二是住户的需要。如将家居报警、三表远抄、可视对讲、家居智能化-家用中央空调控制、窗帘、灯光控制、家电控制、环境营造系统控制等家居上网等集成起来,用家居智能控制器完成前端需求)。
集成的另一误区是:认为集成没什么好处,多花钱,系统运行不畅、不可靠、人机界面不好。与其如此,干脆不作集成,这是"集成"不成功的实例造成的后果,因噎废食。一些业主把集成看作是好高骛远的想法,认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必要现在就作。
集成的目的是实现各子系统的资源共享,使大系统最优化,从而取得效率、效益。不能因噎废食。系统集成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其实许多已实施的工程中受客观需要已多多少少作了集成,如:火灾报警消防系统中都必须考虑联动控制问题。一旦有火灾时,除消防系统外还应联动电梯、中央空调、照明以及电视监控等系统。这些联动需要就是系统集成的需求,真正作到系统集成后这些联动控制的实现就太容易了。集成对于远程监控与管理来说更是必由之路。因此不认识"集成"的好处,实际上是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更不知道"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leepinggod
    sleepinggod 沙发
    强烈鄙视这样的帖子,高山上打鼓阿!
    说的嚣张点,这样的东西,我上学时,写的垃圾和他的是一样,并且OPC我们已经做成型了!
    2005-08-15 22:42: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junhua-xu
    junhua-xu 板凳
    谢谢!是篇不错的论文!
    LIXINGLONG,辛苦了!
    2005-08-12 17:00: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建筑智能化

返回版块

12.4 万条内容 · 3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电话线穿管

技术措施的P174:由电话分线箱、过路箱至电话出线口间的电话线路保护管,最小标称管径不小于15mm,最大标称管径不大于25mm.一根保护管最多布放6对电话线,当布放电话线对于6对时应增加管路数量。问:我看过好多多层住宅的电话干线都是一根管,而且都超过6根,有的20多根还穿一根管?困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