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转载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转载

发布于:2005-08-11 12:55:11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

沈世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150090)

摘要:本文通过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对各种形式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复杂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作了探讨, 通过所完成的2800余例各式网壳的全过程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稳定性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关键字:网壳结构 稳定性 全过程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一、概 述

  稳定性分析是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国外自70年代以来,国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网壳结构发展异常迅速,其稳定性问题遂成为研究热点领域之一。
  结构的稳定性可以从其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中得到完整的概念。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是把结构强度和稳定问题分开来考虑的。事实上,从非线性分析的角度来考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和强度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可以准确地把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至于刚度的整个变化历程表示得清清楚楚。当考察初始缺陷和荷载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实际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时,也均可从全过程曲线的规律性变化中进行研究。
  但以前,当利用计算机对复杂结构体系进行有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尚未能充分实现的时候,要进行网壳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不得不求助于连续化理论("拟壳法")将网壳转化为连续壳体结构,然后通过某些近似的非线性解析方法来求出壳体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例如文献1-3都提出了关于球面网壳稳定性的计算公式。这种"拟壳法"公式对计算某些特定形式网壳的稳定性承载力起过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连续化壳体的稳定性理论本身并未完善,缺乏统一的理论模式,需要针对不同问题假定可能的失稳形态,并作出相应的近似假设;事实上仅对少数特定的壳体(例如球面壳)才能得出较实用的公式;此外,所讨论的壳体一般是等厚度的和各向同性的,无法反映实际网壳结构的不均匀构造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因此,在许多重要场合还必须依靠细致的模型试验来测定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并与可能的计算结果相互印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非线形有限元分析方法逐渐成为结构稳定性分析中有利工具。近20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相当活跃,尤其在屈曲后路径跟踪的计算技术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由Ricks和Wempnor提出并由Crisfield和Ramn等人改进的各种弧长法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成果,它为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路径跟踪提供了迄今仍然是最有效的计算方法卜[4-6]。但对于像网壳这样具有成千自由度的大型复杂结构位系,要实现其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并不像文献中通常给出的一些简单算例那么容易。大量计算实践表明,由结构过渡到大型复杂结构的全过程分析,不只是量的变化;在后者情况下,由于计算累计误差的严重影响和减少CPU时间的迫切意义,仅仅依靠改进路径跟踪方法可能仍然无能为力;为了保证迭代的实际收敛性,本文在非线形有限元分析理论表达式的精确化、灵活的迭代策略、以及计算控制参数的合理选择等方面作了较细致探索。应该说,现在已完全有可能对各种复杂网壳结构进行完整的全过程分析,并且较精确地确定其稳定性极限承载力。
  为便于实际设计应用,本文在上述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大规模参数分析的方法,进行网壳结构稳定性实用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网壳结构,在其基本参数(几何参数、构造参数、荷载参数等)的常用变化范围内,共计进行了2800余例实际尺寸网壳结构的全过程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考察网壳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最后从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提出网壳稳定性验算的实用公式。这一研究的工作量很大,但受到广大设计部门的欢迎。
  在参数分析中我们采用仅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因为:(l)如果同时考虑几何、物理两种非线性,所需计算时间尚需增加许多倍,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参数分析来说,至少在目前是很困难的;(2)网壳结构的正常工作状态是在弹性范围内,材料非线性对结构的影响实际上是使结构承载力的安全储备稍有下降;对这种影响已有可能从定量上作出适当判断[7]。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所述内容作简要介绍,但给出的稳定性验算公式已可供实用参考;更详尽的讨论可参阅文献12。
二、网壳结构全过程分析方法

  针对像网壳结构这样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结构体系,为了保证其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得以顺利实现,本文在理论表达式的精确化、合理选用平衡路径跟踪的计算方法,灵活的迭代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
  对于空间梁单元,如果按一般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推导单元刚阵,为便于对势能方程中的应变函数进行乘方、积分等运算,常忽略位移的一些高阶项;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ie3141
    jie3141 沙发
    以前没有接触这些,现在看了一下,还真不错,有前途的一个产业啊
    2005-08-21 01:28: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wn-789
    zwn-789 板凳
    七、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的稳定性

      方形或菱形平面的鞍形网壳是最常见的双曲抛物面网壳。双曲抛物面是一种直纹曲面,最常用的网格形式是沿直纹方向布置两组杆件,再加上斜杆,构成三向网格。但也可沿曲面的主曲率方向(对角线方向)布置两组杆件,形成正交网格,再加设适当数量的斜杆。后一种网格刚度较大,但前一种网格便于施工,比较常用。
      双曲抛物面网壳是负高斯曲率型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代表主拉和主压方向。由于有一个方向受拉,因而与球面、柱面和椭园抛物面网壳相比,鞍形网壳的荷载一位移全过程性能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网格形式、不同的矢跨比和不同的边梁侧向刚度,单层鞍形网壳的全过程性能十分多样化:有此网壳的承载力持续上升,根本不存在失稳问题;有些网壳虽发生分枝屈曲,但荷载仍继续上升,结构刚度矩阵始终保持正定;也有些网壳表现出通常的失稳特征,在临界点以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段和位移发展,然后荷载重新上升。不同网壳的刚度(包括早期刚度和后期刚度)也各不相同。然而,鞍形网壳的全过程曲线有其明显的共性,即总体上荷载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塑性和强度限制,结构始终维持实际的承载能力。这是与鞍形网壳负高斯曲率的曲面特性分不开的。对于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实际网壳,可以设想它们的全过程曲线将具有更加明显的单线上升特点。因此从实际设计的角度,可以认为:对鞍形网壳来说,稳定性不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但作为一种替代保证,结构刚度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来进行验算。
      鞍形网壳的矢跨比f/L(或高跨比H/L)对网壳工作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网壳两个主方向的矢高f是相等的,网壳高度H=2f,L为对角线长度。图5把五种不同高跨比(L=60m,H=6,9,12,15,18m)的方形平面鞍形网壳的全过程曲线画在一起进行对比,图6则给出不同高度网壳在使用荷载(2kN/m2)下的结构最大位移。可以认为,当网壳高度为9m或6m,即高跨比小于1/6时,结构刚度已难于满足实用要求。
      网壳边梁也需具有一定刚度。边梁刚度不足时,网壳位移明显增大。
      

    图5 不同高度网壳的全过程曲线       图6 不同高度网壳在使用荷载下最大位移
     八、结语

      本文试图对作者及其梯队近十年来关于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的点滴成果作一简要介绍,内容包括:
      1、 针对象网壳这样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结构体系为了使其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得以顺利实现,在非线形有限元理论表达式的精确化、合理选用路径跟踪方法和控制参数,灵活的迭代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探索,编制了较完善程序。大量计算实践表明,所编程序对实际网壳的稳定性分析是十分有效的。
      2、 采用大规模参数分析的方法,共计完成了2800余例各种类型实际尺寸网壳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揭示了各式网壳结构丰富多彩的全过程受力性能、其失稳的实际过程和各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3、 通过对上述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为各式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提出了实用的稳定性承载力验算公式。这些公式形式较简单,便于使用,但具有相当可靠性,其回归性相关系数一般均在99%以上。对双曲抛物面网壳则建议用刚度验算来代替稳定性验算。
      作者希望,本文的这些结果能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设计提供参考。
    转载地址:上面有图及公式
    http://www.mstcenter.com/kepulunwen/lw9.html
    2005-08-11 12:58: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6 万条内容 · 113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MST和SFCAD间转换小程序

好的东东和同志们分享!!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