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

发布于:2010-03-31 09:38:3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作者: 赵乃莉 来源:《山西建筑》
长久以来,植物配置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是把植物仅仅当作“建筑材料”,不看重其生物学特性;其二是把植物配置当作单纯的艺术创作,仅仅关注于细节之美。但若想塑造出完整而连贯的植物空间,则任何造园要素都不能被单独考虑,应从空间与结构入手塑造丰富的植物空间环境。

  1 植物景观空间概述
  1. 1 植物景观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的统一
  尤纳•佛莱德曼( Yona Friedman) 在1956 年现代建筑大会提出“可变”概念:“城市存在的真实原因是满足人们日益频繁的休闲活动,建筑师必须允许一定的自我建造,并使这种建造尽可能的‘可变’[1] 。”正如纽约中央公园一样,Olmsted 将植物空间简单地分为两类:“友好的”和“群体的”,而这种“可变”的植物空间能在任何时期适用于人们的多种用途。“可意象”是指“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出发,对这种潜藏认知结构的一种量化的描述”。分析显示,秩序规整的平面,其几何形式虽清晰可辨,但可理解度可能较低,如果没有地图指引,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迷路,而某些古镇的迷宫式变形网格平面却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其中集成度高的地方往往与更多的街巷相连,即使陌生人也只需稍加走动,便能来到集成度较高、人们活动较集中的少数空间中,因而不会迷路。因此空间中“可变”与“可意象”相统一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在设计之初建立一个完备的结构体系。
  1. 2 植物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
  1. 2. 1 水平层面
  水平层面界定区域的边界,包括不同种类、高度、色彩和质地的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它们暗示着空间的地平面边界。
  1. 2. 2 垂直层面
  垂直层面分为“结构构件”和“可变构件”两类。“结构构件”类似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它们支撑着整个空间,为空间氛围定性,使得空间“可意象”,提高其“可理解度”。“可变构件”相当于室内的家具或围隔结构,为空间提供更为适宜的功能,需结合园林中其他造园要素,单就植物而言,可以采用耐修剪的绿篱、垂直绿化等。隔离树丛的树种,常选用分枝点低的常绿乔木,或枝叶发达、浓密,枝条开展度小的灌木类。
  1. 2. 3 顶层面
  植物同样能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植物的枝叶犹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并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当树木树冠相互覆盖、遮蔽阳光时,其顶平面的封闭感最为强烈。

   2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实例
  2. 1 宏观层面:植物景观空间的结构
  2. 1. 1 米勒庄园
  丹•凯利(Dan Kiley) 将米勒庄园分为花园、草地和树林三部分,它们之间的衔接一气呵成,关系清晰而准确———翠绿的常春藤搭在挑檐之上,迷离的花影打碎了建筑的边界;花园西边界的皂荚树林荫道不但挡住了西晒,将斑驳的树影撒进房间,而且成为了花园和草地之间一道透明的屏障。顺着花园南侧的小台阶走到草地旁边的树丛中,虽然草地呈现出被树林围合的长方形,但因为一直走在树影中,所以会觉得草地和树林是连为一体的,并不像凡尔赛大草坪那样由整形的树丛加以勾边从而突出“控制”的力度。站在树林回望住宅,会发现住宅恰似轻放在绿丝绒上的白色宝石,略显人工气息的绿篱、道路因透视而消失。在这里,植物所塑造的空间平静而宁和,在这种“隐藏的均衡”之中我们得以全身心放松,投入诗意的世界[2] 。
  2. 1. 2 福•勒•维贡特庄园
  福•勒•维贡特(Vaux2le2Vicomte) 是勒•诺特园林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垂直的林墙与水平铺展的刺花草坪、大草坪等相互对比,从而勾勒出花园独立的空间和宏伟的轴线。浓密的林墙形成了花园的背景,构成了花园的空间,并在花园的南端收缩、随地形上升,将视线集中于海格力士雕像及其身后的茫茫林海之中,透视深远(见图1) 。中轴形成路径,所有的主要空间都围绕着轴线开展,每一条轴线都是一个空间序列。空间的分割主要由植物来完成。修剪的常绿树在轴线两侧,作为四季不变的稳定构图要素。浓密的林缘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空间对比强烈[3] 。
1.jpg
 2. 2 微观层面:植物景观空间的感官体验
  2. 2. 1 法国古典园林的宏伟画卷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道路两侧一般列植树木,如榆树、椴树、七叶树、悬铃木等巴黎地区乡土树种。经过修剪的乔木林界定、强化轴线空间,宏伟的林荫道将视线引向远端,形成一条条视觉轴线,中部多为绿毯,作为延长透视线的一种手段。中心区的一点透视构图使得园林的画面感强烈,均衡、宏大而稳定。追求广袤无际,而又不乏细节,不密集而且毫不堆砌,庄重典雅、简洁明快。法国古典园林利用两侧密实的树墙来强化中部宏伟的轴线,将视线引向远方的灭点。由此可知,若要营造“稳定”“牢固”“永恒”或“广袤”的空间,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譬如利用密实的树墙、绿篱等屏蔽周边的景物,将视线集中于一点;采用单一的种植形式或种植单一品种的植物,从而弱化人们对于周边景物的关注;植物种植位置距离游览路线较远,从而降低游人和植物之间的相对移动速率,产生“广袤”之感;利用集中种植的树丛或灌丛,减慢游人与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速率;除此之外,色彩、质感等也可以产生微量的影响。
  2. 2. 2 中国古典园林的丰富体验
  “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绘画是我国造园之母,西方绘画遵循的是灭点透视,而中国画运用写意的散点透视。前者只能取景物的一个视角,后者则如电影放映,更为自由地“屈伸变换,穿插映带,婉蜒曲折”[4] 。西方近代所提出的“多维空间”“流动空间”等理论在我国园林中早有运用。尽管我国古代造园家并未系统地提出这种理论,但他们的造园实践却朴素地印证了这些理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多种手法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结合[5] 。园林中的空间渗透手法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还借助廊、花木、假山来界定和划分空间,以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见图2) ,孤植或丛植的植被群落塑造了多样的视觉焦点,行走其间、步移景异,植被所塑造的空间特性随着人们的视线游走而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2.jpg
3 结语
  通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植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不但可以借助植被建立起明晰的结构,使整个空间便于识别、适于生活,而且可以打破植被原有静止的状态,随着观者的脚步产生流动感,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和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 尤纳•佛莱德曼. 为家园辩护———尤纳•弗莱德曼[M]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5.
[2] Gregg Bleam. Modern and classical themes in the work of Dan Kiley[A] .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a Critical Review[C] . 2005.
[ 3] Clemens Steenbergen ,Wouter Reh.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The Design Experiment of the Great European Gardens and Landscapes , Birkh¾user.
[4] 王欣. 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成志军.“流动空间”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 . 中外建筑,2003 (4) :50-51.

1.jpg


2.jpg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appleto03
    appleto03 沙发
    不错的,学习了
    2010-12-25 15:40: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uzy_sg
    luzy_sg 板凳
    学习了,要是有更多的阐述就更好了。
    2010-12-21 16:19: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8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景观设计中场所隐喻性研究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里,尤其是在国内环境景观理论比较落后的当今,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在对场所应该满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场所的精神需要不断增多,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注意到环境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场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景观设计除应当具有一定功能满足外,更应当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反映更多的是景观作为人生存和向往的人文关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