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0-03-18 09:13:18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据报道,北京大部分公园水质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解决“死水”问题最可行的方法,只能采取再生水提质回流。
公园的水景观是距离城市居民和游客最近的水面之一。而北京市水务局提供的一份地表水水质报告显示,2008年8月,北京市市属公园水景观水质较2007年同期有了明显改观,水污染问题特别是水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大部分市属公园的水景观水质仍然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景观水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水处理的专家表示“在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的情况下,很多公园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水华现象发生。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公园就像是被安置在市区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北京市的公共环境安全。”
景观水多为“盲肠式用水”
景观水体不能“体外循环”,缺乏流动性导致水质较差。
玉渊潭公园绿化科科长许晓波介绍说,“公园基本不会向湖里排放污水,源头水质好坏是决定景观水水质的关键。”玉渊潭公园水面占园区面积的一半,园内生活区、办公区以及游客用厕产生的污水是园内的污水来源,而且都通过市政污水管道送往北京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北京市动物园水景观面积有8.6公顷,但作为水禽类等动物的栖息地,水质要求较高。动物园副园长肖绍祥表示,他们通过生物以及自然修复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基本上能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源头水质标准。
现阶段,北京市各大公园对污水达标排放的工作较为重视。但由于景观水体普遍缺乏流动性,水质较差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北京市市属11家公园,除天坛公园没有水景观外,绝大多数公园水景观都属于‘盲肠式用水’。”据介绍,所谓“盲肠式用水”是指水景观通过水闸等手段独立于外部水系,不与外部水系一起循环。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从水源引水对水景观进行一定的补水。
“以前,北京市动物园的水来自长河,然后排向下游。但十几年前,北京市出于对公众饮水安全的考虑,改‘活水’为‘死水’。为了保证水质要求,我们会在气温较高、游客较多的季节里,积极与北京市水务局协调,让长河对动物园进行补水。”肖绍祥说:“尤其是在夏季的6月到九、十月期间,基本上是每个月都要引长河水进行补水,对景观水进行更新。”
许晓波说:“从以往玉渊潭治理水华的经验看,通过水务部门的综合调水增加新水净水的注入调控是根本措施,药物的投撒只能是临时应急措施,作用也十分有限。2008年,有上游补水的大湖区在7月明显清澈,而没有补水的八九月就明显浑浊。”
对此,笔者采访了北京沃格瑞特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杜修群,杜修群介绍了沃格瑞特的解决方案:给“死水”加上肺和肾,让死水变成活水,节能环保的设备应该具有自动排污功能,不用投放药物,使用微生物技术将水中污染物剥离,减少景观水中污染物,同时使溶解氧基本达到饱和。
怎样解决盲肠水?
景观水循环流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悬浮物始终在水中。
北京公园内“盲肠用水”的格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不科学的市政规划所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市自身水资源匮乏的原因等。同时,北京市河湖属于北京市水务局管理,部门协调等因素的影响,也增加了公园水景观从河道引水的难度。因此,让景观水在景观内循环流动成为北京大多数公园在现有条件下解决水华等水污染问题的通用手段。
对于小型水景观,通过一些物理方法让景观水循环流动是切实可行的。据调查,北京市动物园是通过67台推流曝气机以及人造山石水系来让园内水体循环流动并同时增加水体的含氧量。玉渊潭公园2.2公顷的西小湖则是利用水泵注水,让大湖(西湖)水对西小湖的水系进行物理更新。“即使在大湖水体质量开始恶化,仅目测水质好于西小湖的情况下,检测结果显示对小湖的治理效果仍然较好。”
对于玉渊潭这样的大中型水景观,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及功能,创造性地“制造”水体流动。许晓波介绍说,玉渊潭现在已经与相关公司合作,准备在大湖区域铺设管道,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大湖区域的水体流动;在2008年治理水华的过程中,使用快艇增加扰动带动水流的方法证明实际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现在的技术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质较差的问题,因为悬浮物始终还是在水体中,水体的透明度还是会下降。肖绍祥也持相同观点:“虽然动物园通过推流曝气机以及自然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但是耗电和设备保养维护开支不小。对城市水景观而言,引水换水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北京沃格瑞特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杜修群介绍了沃格瑞特的水处理设备的优点:采用非密闭式水力自动化设计,大幅度降低了水泵功耗,从而降低了用电成本;不用加混凝剂、絮凝剂,免除了药剂污染,更加环保;设备以塑代钢,全用UPVC塑料材质,无腐蚀,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设备运用虹吸原理,实现滤料的反冲洗,冲洗时间、强度都由水力自动控制。
再生水提质回流,根治盲肠水
引水换水不解近渴,根本措施是再生水提质回流,让公园水质提升。
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介绍说,北京不像伦敦、上海等其他超大型城市,它们本身就有丰富水系。而北京的水资源人均水平只有世界的1/20,属于重度缺水城市。特别是近9年的干旱,现在的人均水平只有200多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0。在总量减少后,北京市政府为保证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只有压缩水景观用水。统计数据表明,水景观用水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5亿立方米锐减到现在的1亿立方米。面对如此严峻的用水形势,要根治“盲肠式用水”,水务局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际上,早在2001年,北京市大面积水华现象发生后,市水务局就开始着手解决北京市景观水污染问题。俞亚平分析认为:“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源头治污、再生水提质回流。”据介绍,北京市水务局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污水处理率超过93%,基本做到了河道无废水排放。同时,水务局规划建设11座再生水厂,除满足工业及居民用水外,很大一部分再生水将回流补充河道。为了消除公园对再生水水质的担心,有效提高景观水质,水务局还计划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升再生水水质。
俞亚平强调:“现在很多公园认为再生水水质不佳,会加快水体恶化的速度,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举例说明,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两个人工湖,全部采用中水,现在看来效果也不错。 到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为北京带来10亿立方米的水,加上再生水质量和产量提高以及相关管网的铺设,可以大大缓解北京市的供水压力。
所以,再生水提质回流成为改善北京景观水的当务之急。引水换水虽是根本方法,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必须采取新技术提升再生水的水质,让北京的每一片水都自己“活”起来,给景观水安上肺和肾,让每一片水不再排出废水,实现自我更新。北京沃格瑞特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杜修群表示,为让北京的水更清、景更美,沃格瑞特将不断地加大产品、技术的研发力度和投入,让其专利技术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一池池的清水。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