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07-30 16:56:30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写在前面的话:我们做了好多污水处理的工程,现在大家关心过他们怎么样了,有成就感吗?看看下面的东东,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我国一些城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的完全没有运行,有的实际处理污水量不到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全国环境监察系统今年对全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被检查的532座污水处理厂中,有275座非正常运行,占51.7%。其中出水水质超标的111座,占20.9%;还有一些厂随意堆放污泥,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本身却成为污染源。 (2004年7月13日)
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环境监管难到位。
二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不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分,使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已建成的532座污水处理厂,年设计处理能力为145.6亿吨,而实际处理量为95.9亿吨,仅为设计处理能力的65.9%。其中192座污水处理厂因收集管网不配套难以正常运行,占36.1%。
三是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低,征收不到位。
四是部分工业企业以已缴纳污水处理费为由,超标、超总量排污,而城市污水处理厂难以接纳,却成为企业违法排污的“保护伞”、“避风港”。
五是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存在污染隐患。
六一些污水厂的管理,运行落后,人员素质差。
投资几个亿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敢开机,谁开机谁就亏损越大。”这在污水处理行业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但采访中记者深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再让“政绩投资”的泡沫掺杂其中,更是当务之急。 每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研报告中,都有着详尽的投资、效益分析,但为何还会经常出现“建好一个,趴下一个”、“投资闲置,污水照流”的怪现象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是为“政绩”搞投资,而不是为治污搞投资。2003年2月27日
100万吨;山东省已建成的80多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日处理能力470多万吨,实际日处理污水仅为280多万吨,不到设计处理能力的60%;湖北省现有的26座污水处理厂,也半数以上达不到规定的处理负荷。
我国一些城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的完全没有运行,有的实际处理污水量不到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污水厂污水处理“打折”现象严重
山东省本次检查的83座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具备运行能力的有80座,处于调试或待试运行阶段的有3座。在具备运行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中,有43座运行较正常、16座停运、21座运转不正常。而且,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率较低。据了解,这83座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量只有282.9万吨/日,仅为设计处理率的59.9%,实际处理率达75%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只有25座,占总数的31.2%,而实际处理率在60%以下的则有39座,占到总数的48.8%。青岛和淄博两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率在75%以上和60%以下这两个范围中所占的比例都很突出。2005-5-19
十年治淮600个亿,淮河对我们的回应,
淮河自1978年以来发生的多次重大污染事故:——1989年,1.1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蚌埠闸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带,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
——1994年,发生震动全国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续时间55天,污染农田5000余亩,经济损失1.7亿元;
——2001年,淮河上游1.44亿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带,水利部门从骆马湖调水8亿立方米补进洪泽湖;
——2002年,1.3亿立方米污水下泄,仅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达5.3万亩;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
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鱼虾蟹)千里。
2005年7月11日上午淮河上游干流的大污水团抵达淮安境内。意外的是另有一股污染严重的水体也从安徽砀山、宿州方向流入淮安境内,昨
此外,昨日环保部门还发现从砀山、宿州方向,有一股新的污染水体以每秒400立方米的流量经新濉河进入淮河。2005年7月12日
全部回复(4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体制也有问题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