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康山蓄滞洪区运用预案

康山蓄滞洪区运用预案

发布于:2010-01-13 21:32:13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康山蓄滞洪区运用预案
一、康山蓄滞洪区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1.1.1蓄滞洪区工程概况
康山蓄滞洪区是国家重要蓄滞洪区之一,是江西省最大,首先启用的蓄滞洪区,负担分蓄洪量15亿立方米。康山蓄滞洪区位于鄱阳湖东北岸,上饶市余干县城西北部,赣江南支,抚河、信江三河汇流口的尾闾。蓄滞洪区北部以康山大堤与鄱阳湖分界,西抵康山垦殖场,东至石口镇,南达瑞洪镇。区内以湖积平原洼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地形平坦开阔,湖汊密布,间或有丘陵出露,地面高程一般在12.0~13.0米之间,南部属浅丘地貌,地面高程一般在13.0~23.0米,区内结合农业开发筑有分片生产堤,堤顶高程一般为15.0~16.0米。
1.1.2蓄滞洪区所在水系水文气象特征
蓄滞洪区属鄱阳湖水系,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据鄱阳湖主要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381~1848毫米之间。多年平均蒸发量(E20)各地在1300~18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19ºC之间,多年平均风速在1.5~3.9米/秒之间。
鄱阳湖流域径流由降水形成,五河入湖径流年内分配与降雨分配一致,汛期4~9月占全年的75%左右。鄱阳湖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
鄱阳湖水位涨落受五河和长江来水双重影响。
1.1.3蓄滞洪能力
康山蓄滞洪区集雨面积为450.3平方公里(包括信瑞联圩106.9平方公里),其中蓄洪面积312.37平方公里,总蓄洪容积16.58亿立方米,有效蓄洪容积15.92亿立方米(分蓄洪区高程~面积~容积关系见表1、附图1、附图2,),设计蓄洪水位为20.68米(吴淞高程22.55米),设计蓄洪量为16.58亿立方米,设计进洪流量为9630立方米/秒,(摘自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省鄱阳湖区康山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表1:康山蓄滞洪区高程~面积~容积关系表

高程(黄海m) 面积(km2) 总容积(108m3)
15.00 260.00
16.00 277.88 2.69
17.00 289.83 5.53
18.00 294.83 8.45
19.00 300.50 11.43
20.00 307.46 14.47
20.68 312.37 16.58
21.00 314.68 17.58
22.00 321.92 20.76
23.00 328.88 24.01
24.00 335.25 27.33
25.00 342.15 30.72
1.2 社会经济情况
康山蓄滞洪区是在1966年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围垦灭螺为主要目的,兴建康山大堤,从而形成的。区内有: 瑞洪镇、石口镇、三塘乡、大塘乡、康山乡、康山垦殖场、大湖管理局等7个乡、镇、场、局共55个行政村,共计21205户、 96719人。蓄洪水位以下需要安全转移的居民有6372户、26919人。区内居民居住集中,大部分在南面丘陵岗地,只有里溪、重洲、大塘、康山等地蓄滞洪时形成孤岛,(见附表1:蓄滞洪区基本情况表)。
蓄滞洪区属鄱阳湖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现有农作物17.483万亩,养殖水面20.6579万亩。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是水稻、油和水产品等作物。据统计,年产粮食13.99万吨,油料36.2万公斤,水产品413.58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9306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6002万元,农业产值67060万元,(见附表2:蓄滞洪区社会经济统计表)。
区内安全建设相对滞后,直到1999年才正式启动,进行阶段性建设,目前已建大堤转移道路36.5公里,生产转移道路3条(锣新、里石、插东),长66.7公里。锣鼓山安全区以保护锣鼓山排涝泵站机组设备为目的,区内有少部份单位职工居住,锣鼓山分洪码头为防汛物资、器材、分洪工具转运之用,蓄滞区内无重要企业。
1.3 蓄滞洪区历史运用情况
康山蓄滞洪区1983年发生自然溃口一次,至今未主动分洪运用过。
1.4洪水风险概况
1.4.1运用机率分析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方案,江西省鄱阳湖蓄滞洪区分洪运用条件为当湖口水位达到20.59米(吴淞高程22.50米),并预报继续上涨且危及长江重点堤防安全时启用。因此,湖口水位超过20.59米(吴淞高程22.50米)的机率即为康山蓄滞洪区分洪运用机率。考虑历史调查洪水并将1954年洪水作为特大值处理后,得出湖口水位超过20.59米(吴淞高程22.50米)的机率为5%。
1.4.2洪水风险分析
根据蓄滞洪区特点,本次洪水风险图分析中,没有考虑不同洪水频率的洪水风险,而是按照分洪口门进洪能力充分进洪,直至设计蓄洪水位作为运用后蓄滞洪区内水位。
康山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依据洪水淹没时间、范围、水深、流速等因素划分洪水风险区,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次洪水风险图主要根据设计蓄洪水位和区内地形、地貌计算淹没水深及淹没区域范围作为洪水风险区划分的主要评估参数。
将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TM)、防洪工程分布图、行政区划图合成为工作底图,把等高线、高程点、道路面、水系面等高程数据分别导入各自的Access数据库,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制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编程实现图形导航、放大、缩小、漫游、标注、图层控制等基本功能,将基础数据库中的记录快速反映到图形对象上,依据洪水风险分析提供的成果,进行危险程度分区。再在图中叠加区内各村镇转移安置情况、转移线路等数据并用不同颜色绘制成康山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见附图3: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
表2 :蓄滞洪区危险程度分区表

危险分区 危险区 重灾区 中灾区 轻灾区 安全区
高程(m) 黄海 <18.68 18.68~19.68 19.68~20.18 20.18~20.68 > 20.68
吴淞 <20.55 20.55~21.55 21.55~22.05 22.05~22.55 >22.55
颜 色 橙 黄 绿 蓝 灰

1.5 防洪工程情况
1.5.1 防洪工程现状
康山蓄滞洪区由康山大堤与南部和东部沿山岗地修筑的间断隔堤组成蓄洪封闭圈。康山大堤西起瑞洪镇驾湖村,东至石口镇院前村,全长36.5公里。现状堤顶高程22.68米(吴淞高程24.55米),堤顶宽7.0~8.0米,堤身内外坡比均为1:3,已按设计标准达标。堤防等级为2级,堤防设计洪水位按湖口控制水位20.59米(吴淞高程22.50米),推算康山相应水位为20.68米(吴淞高程22.55米)。沿康山大堤建有梅溪嘴闸、大湖口闸、里溪闸等自流排灌闸,锣鼓山、落脚湖2座排涝泵站,装机容量共计8910千瓦。莲池、驾湖、罗家、仓前、院前垭口封堵工程于2001年新建,与信瑞联圩分隔的隔堤于2003年进行了加固处理。分洪口门位置在康山大堤18+120~18+500桩号处,口门宽380米,在分洪口门两侧布置水泥搅拌桩格墙裹头保护,施工已完成。
1.5.2 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蓄滞洪区内的康山大堤为八十年代建设,因受当时投资限制,存在标准不足、不配套、堤身填筑质量较差等问题,且已有护坡损坏严重,一旦分洪运用,堤防自身安全无法保证。区安全建设经费不足,安全设施没有完建。
1.6 安全设施状况
1.6.1 安全设施状况
区内锣鼓山安全区已完成,用于保护锣鼓山电排站。西安全区建设基本完成,用于保护瑞洪镇梅溪片和新生片罗新路于西的村庄,及康垦总场和莲池村。堤顶高程22.68米(吴淞高程24.55米),西安全区正在实施,东安全区、古竹安全区已规划,还没实施。避水楼7栋,面积4440平方米;生产转移道路3条,长66.7公里,为混凝土和泥结石面路,路面宽4.0~6.0米。
1.6.2 预警通信系统情况
蓄滞洪区组建了防汛无线警报网和信息反馈通信网。区内现有无线预警发射台一座,单功能无线电台8台,对讲机14部,报警接受器86台。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当地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和人工报警抢救等辅助方法。
1.6.3存在问题
现有的防汛无线警报网和信息反馈通信网在历年的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频率干扰大,通信质量不理想;(2)功能单一,没有数据传输等办公自动化功能;(3)系统设备陈旧,手段落后,可靠性及灵敏性均较差,在防汛抢险期间,一旦启用,无法满足蓄滞洪区频繁通信联络的要求。
二、康山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2.1 指挥机构
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动员和调动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保证蓄洪运用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上饶市余干县成立了运用指挥机构。
2.1.1分洪指挥部
指 挥:李晋明(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指挥:郑小明(县委副书记)
黄辉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自生(县政协主席)
王春龙(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
刘德年(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吴克俭(县水利局局长)
(瑞洪镇党委书记)
(三塘乡党委书记)
张金阳(石口镇党委书记)
刘洪波(大塘乡党委书记)
吴永东(康垦场党委书记)
徐振兴(大湖管理局局长)
张 奕(康山乡党委书记)
邱发模(蓄滞洪区管理局局长)
2.1.2人员安置领导小组
组 长:郑小明(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刘德年(县政府副县长)
朱庭辉(县公安局政委
李亲云(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 万冬苟(县民政局局长)
彭永固(县粮食局局长)
黎毛先(县交通局局长)
叶明耀(县商业公司经理)
张兴木(县物资公司经理)
姚晓青(电信公司经理)
王永发(移动公司经理)
刘正和(石口镇镇长)
涂新兴(三塘乡乡长)
许向东(大塘乡乡长)
余文兵(瑞洪镇镇长)
胡绍辉(康垦场场长)
江 武(康山乡乡长)
邱发模(蓄滞洪区管理局局长)
2.1.3部门责任分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各级各成员分工明确、包干负责,各部门、各行业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1)水利部门结合蓄滞洪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紧急救生、转移安置实施方案。对蓄滞洪区围堤禁脚汛前清障、整险和穿堤涵闸的封堵以及抢险器材筹备。
(2)水文、气象等部门分别负责各水文站网的测报和异常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向防汛部门提供雨情、水情、气象预报和公报。
(3)物资、供销等部门要千方百计搞好分洪区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及搭棚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和防汛抢险必要的储备,做到有求必应,保障供给。
(4)广播电视、通讯部门要确保蓄洪预警讯息的畅通,确保声音有效覆盖率100%,对蓄滞洪区现有的杆线进行检修与维护。
(5)电力部门要科学灵活的调整电网的负荷分配,保证正常供电及电网运行安全,同时还应协助好水利、农机等部门搞好安置区的发电供电工作。
(6)医药、卫生防疫部门应切实做好分洪区群众的卫生防疫和药品器械供应工作。在群众集中转移安置地设立医疗卫生点,在外转码头、主要路口设立临时医疗点,由县卫生局组织安排医疗人员。
(7)交通运输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蓄洪转移交通调度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渡船调集到蓄滞洪区内各渡口,随时准备摆渡,调集外转群众运输车、防汛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和应急备用车,征集救生船和打捞船,随时待命。
(8)公安部门做好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以及重要领导视察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水利工程和通信设施安全,为分洪区群众及财产安全转移和分洪后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9)民政部门负责好灾民的安置,在5小时内必须在各主要转移路口、桥头等设立转移群众的干粮、饮水供应点,保证转移群众在转移中临时生活物资供应。8小时以内落实各转移安置地转移群众的干粮、饮水供应方案。
(10) 军分区、武警支队
军分区、武警支队组织人力,完成转移桥梁、道路的抢修、防汛抢险、抢救灾民等任务。
指挥机构根据蓄滞洪区运用时的需要,设立以下责任小组:
(1)警报信息发布组:负责蓄滞洪区运用的预警报发布和传递任务;
(2)转移安置组:负责人员转移安置任务;
(3)分洪口门运用组:负责实施进洪时口门的扒口、爆破任务;
(4)应急抢险组:负责蓄滞洪区围堤和隔堤的防守、抢险和人员救生任务;
(5)物资供应组:负责防汛物资的调拨和运输任务;
(6)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筹集和发放、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任务。
2.2 抢险救生队伍
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专业与常备相结合”的防汛抢险队伍。事先进行培训和演习,并配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抢险设备。抢险救生队伍由基本队伍、抢险应急队、突击队、抢险督查队、抢险指导队、后备队组成。各队伍的职责及抢险方案如下:
(1)基本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人员由圩区内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男女劳力组成,根据洪水涨幅,警戒水位每公里5人,每涨高0.5米,增加15人。当湖口水位达20.09米(吴淞高程22.05米)时,由指挥部另行通知,全面动员并请求部队支援。
(2)抢险应急队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民兵和共青团员组成,登记造册编成班组,做到思想、工具、物料、抢险技术四落实。由乡、镇统一管理和调配,处理各乡责任堤段的突发险情。
(3)突击队以乡镇为单位,建档报指挥部,由县指挥部直接调动。每支突击队队员50~80人,由素质高、体质好、技能全的人员组成,担负处理圩区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
(4)抢险督查队由县统一调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法院人员组成,对应到位而未到位的在岗情况进行督查。
(5)抢险指导队由县统一抽调各机关人员组成,下到各堤段的乡镇、村指挥机构,协助乡镇、村抢险的组织和指挥。
(6)后备队当湖口水位达到20.39米(吴淞高程22.35米)以上,除请求部队支援外,由县防汛指挥部调动全县乡镇劳力进行支援。
2.3 防汛物资准备
防汛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国家、省级、地方专储、代储和单位、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
县指挥部每年都预备一定编织袋、木材、石料放置防汛仓库和寄管在各圩堤管理单位。管理单位每年都筹备10万只编织袋和编织布、木料存放仓库,在各管理点上放卵石1500立方米、块石500立方米。另在锣鼓山专设一个防洪物料仓库。
2.4 宣传
蓄滞洪区运用宣传是一项长期的群治工程,要大力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突现大众化、科普化,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1)运用前,制定宣传计划,分乡镇、村、组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预案。建立宣传栏和临时性宣传标语、横幅、板报以及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手册等。通过宣传教育,使蓄滞洪区内群众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防灾避灾的措施,熟悉各种预警信号、撤离路线、转移安置方案和应急处理办法,以及各类人员在运用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做到乡镇村建立人员转移登记表,户户发放转移登记卡。
(2)运用后,指挥部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做好蓄滞洪区卫生防疫办法的宣传和生活保障措施信息的发布,使蓄滞洪区内群众每天能了解分洪后的有关信息、生活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人员转移安置
3.1 通讯报警
3.1.1 警报发布
在各乡镇所在地、各渡口、巡逻船只及车辆等架设无线电台,蓄滞洪区每村安装l~2台无线电报警器,布台工作主汛前完成,汛前、汛中定期试机。
接到分洪命令,各级部门进入紧急状态,指挥人员到位,各乡镇迅速派人封闭交通路口进行管制,只能出不能进。各村委会负责人通知村民做好转移准备。
3.1.2 报警方式
组织车辆(包括摩托车),带上高音喇叭和扩音器进入区内反复通知至乡(镇)、村、组、户人员撤离低洼地,在分洪转移命令下达24小时内未断电的情况下,通过有线电视转播全天滚动播放分洪转移命令;电信部门保证分洪时电话畅通和移动电话的备用;通讯部门负责关闭蓄滞洪区内所有民用无线通讯频道,增设备用无线通讯频道,保证分洪无线通讯畅通。同时根据当地风俗,采用点火把,烧烟火,传达分洪命令及转移安置方案。
3.1.3 报警信号分级
根据蓄滞洪区启用不同阶段,预警信号分为警戒、待命、行动、结束四级。
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0.09米(吴淞高程22.50米)时,水位乃有上涨趋势,根据上级命令发布警戒信号,各级部门进入警戒状态,蓄滞洪区进行交通管制,原则上只能出不能进。将老、弱、病、残和贵重物品转移到安置点。
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0.39米(吴淞高程22.35米)时,发布待命信号,立即用电台、报警器、电话、广播、电视迅速向蓄滞洪区进行传播分洪转移命今。并组成500人专门队伍,每小分队5人,清查、核点各户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清场。
当湖口站水位达到20.59米(吴淞高程22.55米),根据命令发布行动信号,在蓄滞洪区上空用飞机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
运用后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布结束信号。
3.2 转移安置
蓄滞洪区内居住在设计蓄洪水位20.68米(吴淞高程22.55米)以下居民,近几年移民建镇和群众新建房屋自动搬迁到高地等措施,区内现需要转移与安置的居民户6372户、人员26919人(其中10岁以下61岁以上人数5222人),占总户数30.2% ,总人口的27.83%,(见附表3: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附图4:蓄滞洪区群众转移路线示意图)。
3.2.1转移安置负责人及其职责
蓄滞洪区运用时,根据人员安置领导小组安排,各乡(镇)、场、村的党政领导负责人员转移安置,并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确保转移调度安全有序,不因分洪死人,把损失尽量减到最小。安置做到食有粮、住有房、书有读、病有医,使安置人员尽可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
3.2.2人员转移
康山蓄滞洪区三面濒临鄱阳湖,区内地形平坦开阔,湖汊密布,蓄滞洪区内村庄大,居住集中,村庄大都沿丘陵岗地而建。因此,沿湖低洼位置可采取就近就高的原则转移。大堤路两端:K2+000处(包括通往插旗分场的路口)由康垦总场负责,K36+300(院前村)由石口镇负责。锣新转移道路两端由康山乡、瑞洪镇负责;插东路由瑞洪镇负责;甘古路由石口镇、康垦总场负责;禾里路由康垦总场负责;各村出口由所在乡派员协同各村负责。
各乡需转移人数为:石口镇1267户计6216人,大塘乡789户计3623人,瑞洪镇2648户、计11228人,康垦总场99户、计468人,康山乡1547户、计5321人,大堤管理局6户、计18人,大湖管理局16户、计45人,共计6373户、26919人, 其中老弱病残人数达5222人。
3.2.3转移措施
(1)转移交通工具
根据区内居民居住地与转移地较短的特点,人员可一次性转移到安置地点。转移交通工具采取车辆转移为主,辅以船只,转移车辆、船只由县指挥部统一调度。
(2)转移路线
石口镇:向骑背山、大岗顶山、大坂良、榨山、南坂、白石岗等本村高地转移。
大塘乡:向户山、唐山镇、背对山、新园村等本村高地转移。
瑞洪镇:向杨寺园、朝拜山、新瑞镇、大路口、移民新村及村高地转移。
康山乡:向金山古、茶园、程家背、康山小学、移民新村等地转移。
康垦总场:向四季岗、总场高层建筑、移民新村等地转移。
(3)人员安置
管理局对区内居住在设计蓄洪水位20.68米(吴淞高程22.55米)以下居民户,发放“分洪转移安置卡”,并对“分洪转移户” 进行了挂牌,钉在各户大门上。使居住户对转移有心理准备。新增居民按规定不得在分洪水位以下建房,每户转移人员变动由乡村组织调整安置。需要安置的居民约占总户数30.2%,基本上都可以就地就近安置,各乡安置地点为转移地点。
为减轻政府的压力,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由乡村负责,发扬亲友相助,共度难关的优良民风,建公共设施和临时搭棚的方法就地安置。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高地居住户在居住宽裕情况下强制安置。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统筹安置。
3.3 生活保障
凡有安置任务的单位,要按预案和指挥部的命令,认真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好转移群众生活物资和牲畜饲料的供应。
(1)转移群众26919人,按5天不能用炊计算,每人每天0.5公斤,5天共需各种干粮67.3吨。按每人每月供应15公斤大米,每月需大米403.8吨。
(2)食油每人每月2公斤,每月需油53.8吨。
(3)蔬菜每天1公斤/人,每月需蔬菜807.6吨。
(4)燃料每天1.2公斤/人,每月需煤969.1吨。
3.4 治安保障
社会治安秩序由公安部门负责和维持,打击趁机打劫、制造事端等违法活动,及时处理转移安置过程中突发事件。每处移民集中安置地配备武装保卫人员30至50人。蓄滞洪区打捞船只上配备巡逻执勤人员150人。外转群众安置,由各区公安局负责落实所在行政区派出所的责任。
3.5医疗救助
卫生部门从医疗单位抽调医务人员组建医疗救护队,配备必要的药品、器械,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出动,抢救伤病员。各转移群众集中安置地的医疗队要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控制流行病发生,保证转移群众就医。医药管理单位根据医疗单位提供的供药方案,保障药品供应。
四、工程运用
4.1 启用条件和运用方式
4.1.1 启用条件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长江洪水调度方案的通知》(国汛[1999]10号),当湖口水位达到20.59米(吴淞高程22.50米),相应康山水位为20.68米(吴淞高程22.55米),并预报继续上涨且危及长江重点堤防安全时,由国家防总或长江防总决定运用鄱阳湖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上饶市及余干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4.1.2 工程运用方式
首先启用康山蓄滞洪区,如果不能控制湖口水位上涨且危及长江重点堤防安全时,依次运用珠湖、黄湖、方洲斜塘等蓄滞洪区蓄纳洪水。
4.2 进退洪运用
4.2.1进洪方式
采取爆破扒口分洪,爆破位置设在康山大堤桩号为18+120~18+500桩号处,口门宽380米,48小时蓄满。根据口门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加强抛掷爆破。爆破由省军区作训处、工化连、省武警总队承担,余干县武装部协助实施,炸药由省国防工办负责协调有关专业厂家供应。
4.2.2 退洪方式
康山蓄滞洪区采用自然退洪方式,待鄱阳湖水位下降后,由进洪口门退至外湖,内水退至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堵口复堤。
4.3 应急抢险和救生
4.3.1 工程抢险
围堤、涵闸等一旦出现险情,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水利部门制定的防守抢险预案进行实施,确保围堤、涵闸等重要防洪设施的安全。 控制分洪口门宽度的发展和底部冲刷,采取在口门两侧堆放块石进行裹头保护,口门堤内脚抛石防护。
水位达到闸底板高程并在上涨时,封闭圩堤沿线闸口,并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水位高,风浪大时,在堤顶铺盖防浪布,防止风浪冲毁肃蚀,保证堤身安全。
发生泡泉时,对堤基泡泉采用围井减压,反滤压盖等方式进行处理。根据历年出现的泡泉位置和范围,汛前预备充足的土料和反滤料等抢险物资,在泡泉出现时使用。
堤身发生渗漏时,则根据实际渗漏险情,可分别或同时采取导渗和反滤抢险措施。在汛前必须备足反滤材料,堆放在堤身渗漏易发段。
4.3.2 人员救生
在非口门处流速条件允许船只尚可通行情况下,派10吨位以上的机帆船和小机挂桨进行巡回搜索、救援临时避洪人员。对未及时转移的人员,采取扎排、搭架及组织冲锋舟、救生艇、汽船等运输工具搜寻未脱险人员。
五、人员返迁与善后工作
1、根据水位下落情况,及时迅速组织人员重迁家园,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发动群众进行灾后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并认真组织核查灾情损失。
2、按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规定,遵循保障蓄滞洪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蓄滞洪区恢复农业生产,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做到了登记造册、张榜公布,确保了及时、快捷、公开、公平的开展补偿工作。
3、根据分洪时间和鄱阳湖水位下落情况,选择适当的水位进行初堵,以满足生产自救(捕渔为主)。组织恢复生产、抢种补种工作;帮助修缮、重建因灾倒塌和损坏的民房、水利、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校舍、医院及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待冬季水干,组织专门队伍进行修复。



附表1:蓄滞洪区基本情况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蓄滞洪区名称 康山蓄滞洪区 安全设施解决人口(人)  
兴建时间 1966年 运用时需转移人口(人) 26919
所在河流 鄱阳湖 通讯设施 已旧
所在县市 余干县 报警设施 喇叭
设计蓄滞洪水位(米) 20.68 船只(只)  50
设计蓄滞洪量(亿立方米) 16.58 撤退道路 条数 3
淹没面积(平方公里) 312.37 长度(千米) 66.7
耕地(亩) 152233 进洪闸 名称 分洪口门
地面高程范围(米) (注明高程系)  13~23
(黄海) 分洪水位(米) 20.68
运用机率 5% 设计泄洪量 (立方米/秒) 9630
涉及区域 乡镇(个) 7 退洪闸 名称 无
行政村(个) 退洪水位(米)  
人口(万人) 设计泄洪量 (立方米/秒)  
区 内 人口(万人) 55 行洪口门 口门位置 18+120~18+500
行政村(个) 9.7 口门高程(米)
安全区 (保庄) 安全区(处) 2 口门宽度(米) 380
围堤长(米) 5607 蓄滞洪区
堤防 堤顶高程(米) 22.68
堤顶高程(米) 22.68 堤长(米) 36500
可安置人口(人)   堤顶宽(米) 7~8
避水楼 (房) 座 数 7 防洪标准 5%
安全层面积(平方米) 4400 备注:

可安置人口(人)
安全台 (台庄) 座 数  
高程(米)  
面 积 (平方米)  
可安置人口(人)  
附表2蓄滞洪区社会经济统计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序号 城镇(个) 村庄(个) 人口(人) 牲畜(只) 耕地面积(亩) 粮食年产量 (公斤) 油年产量 (公斤) 棉年产量 (公斤) 鱼年产量 (公斤)
7乡镇场局 55 109322 1413 124023 74413800 361748 16697200
1 康山乡 6 8888 203 9786 5871600 37136 7285000
2 康垦场 3 3287 123 32135 19281000 20484 105000
3 瑞洪镇 26 49452 572 33570 20142000 184136 12090000
4 大塘乡 6 8706 156 5500 3300000 35720 7300000
5 三塘乡 4 16798 215 26820 16092000 67192 794700
6 石口镇 9 21885 14 2412 1447200 15856 3500
7 大湖局 1 306 130 13800 8280000 1224
重要企业
重要道路
重要桥梁
农业总产值(万元) 33078
工业总产值(万元) 26002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150386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30344
经济发展模式 种养殖等
产业结构形式
人均年收入

附表3:康山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号 乡、镇
场、局 村委会 居住
高程(米) 总人口(人) 就地安置人口(人) 转移
人口(人) 转移
安置地 转移
距离
(公里) 转移线路 转移交通工具 转移安置主要负责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备


县机关 乡镇 村委会
一 石口镇 21885 15728 6157
1 南源 19.5 1438 1169 269 大岗顶山 1.0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丁茂荣
2 东湾 19.5 3025 1933 1092 南坂 1.0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余发胜
3 湖滨 19.0 2480 1704 776 白石岗 1.0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余定怀
5 后何 19.5 2610 1173 1437 骑背山 0.5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章厚盛
6 古竹 18.5 3220 1849 1471 榨山 1.0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朱良水
7 前何 19.0 1902 1079 823 大坂良 1.0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朱青华
8 院前 3140 3130 10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彭玉生
9 刘埠村 20.0 3325 3046 279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江捍东 刘正和 刘长龙
续附表3:康山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号 乡、镇
场、局 村委会 居住
高程(米) 总人口(人) 就地安置人口(人) 转移
人口(人) 转移
安置地 转移
距离
(公里) 转移线路 转移交通工具 转移安置主要负责人姓名、单位及职务 备


县机关 乡镇 村委会
二 大塘乡 8706 6124 3582
1 和平 20.0 2213 1553 660 塘山镇 0.5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方庆
2 胜利 19.0 1927 1264 663 护山 0.5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三友
3 幸福 21.0 1080 109 791 本村高地 0.5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伟星
4 同心 19.0 1280 721 559 后山 0.5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国生
5 江家山 19.5 1261 894 367 背对山 0.5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振太
6 陈家塘 18.5 945 399 546 新园村 1.0 村级路 车辆 涂雪水 许向东 吴明善
7
8


续附表3:康山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号 乡、镇
场、局 村委会 居住
高程(米) 总人口(人) 就地安置人口(人) 转移
人口(人) 转移
安置地 转移
距离
(公里) 转移线路 转移交通工具 转移安置主要负责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备


县机关 乡镇 村委会
三 瑞洪镇 49452 28943 20509
1 后山 19.6 3490 1339 2151 新瑞镇 2.0 罗新公路 车辆 董港生 何龙彩 张湖章
2 西岗 18.5 6800 2827 3973 新瑞镇 1.0 罗新公路 车辆 董港生 何龙彩 张学行
3 江家 18.5 5612 1498 4114 移民新村 1.0 村级路 车辆 董港生 何龙彩 朱巨印
4 后沿 19.0 1419 510 909 新瑞镇 1.0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曹益斌
5 前沿 18.5 940 187 753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张占坤
6 湾头 19.0 1186 795 391 本村 1.0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张光恒
7 下西源 19.5 1278 846 432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张安禄
8 后岩 19.0 1680 654 1026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胡万安
9 把山 20.0 1398 738 660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张细玉
10 仓前 21.0 1720 1625 95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冯初武
11 驾湖 21.0 2488 1969 519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黄守南
12 上西源 21.0 1790 1016 774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张金成

续附表3:康山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号 乡、镇
场、局 村委会 居住
高程(米) 总人口(人) 就地安置人口(人) 转移
人口(人) 转移
安置地 转移
距离
(公里) 转移线路 转移交通工具 转移安置主要负责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备


县机关 乡镇 村委会
四 瑞洪镇
13 柏叶房 981 974 7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先中 何龙彩 张报华
14 大源垅 19.5 1285 1168 117 朝拜山 1.0 村级路 车辆 周 明 吴永东 吴学军
15 东一 20.0
5458 5053 405 杨寺园 1.5 村级路 车辆 周 明 吴永东 吴国柱
16 东二 朝拜山 1.0 村级路 车辆 周 明 吴永东 吴余良
17 东三 本村高地 0.5 村级路 车辆 周 明 吴永东 吴才光
18 建设村 19.0 3405 2224 1181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张志贵
19 谢家 20.0 4804 4166 638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胡达亿
20 前山 19.0 1090 592 498 本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徐吕岗
21 罗家 20.5 2628 762 1866 移民新村 0.5 村级路 车辆 李军辉 吴永东 罗返桃
22




续附表3:康山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修改时间:2005年12月


号 乡镇
场局 村委会 居住
高程(米) 总人口(人) 就地安置人口(人) 转移
人口(人) 转移
安置地 转移
距离
(公里) 转移线路 转移交通工具 转移安置主要负责人姓名、
单位及职务 备


县机关 乡镇 村委会
五 康垦 3287 2735 522
1 莲池 20.0 1283 1224 59 总场 0.5 村级路 车辆 袁永广 江建中
2 甘泉洲 16 .0 983 653 330 四季岗 2.0 村级 车辆 袁永广 刘宾辉
3 里溪村 20.0 1021 888 133 本村 0.5 村级 车辆 袁永广 刘宾辉
六 康山乡 8888 3620 5268
1 金山 19.0 1923 811 1112 金山古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井寺
2 团结 19.5 2899 1136 1763 茶园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晓平
3 大山 小学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运鹏
4 府前 18.0 1013 419 594 府前岭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三明
5 山头 18.0 756 227 529 程家背 0.5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美福
6 王家 18.0 2297 1027 1270 程家背 1.0 村级路 车辆 张志勇 江 武 袁发山
  • moqixiaoxing
    moqixiaoxing 沙发
    设计匠心独具.绘制细腻入微.设计匠心独具.绘制细腻入微.
    2012-05-07 10:58: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5 万条内容 · 2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几个2008水保规范续

终于找到2008坡耕地规范,与上次几个规范间隔时间较长,另做一个题目传给大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