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破茧而出!真有弱建筑?

破茧而出!真有弱建筑?

发布于:2009-12-22 23:43:22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轉自 nikitawu.com
文/巫祈麟
由台湾建筑师 谢英俊阮庆岳和芬兰建筑师 马可·卡萨格兰(Marco Casagrande)所组成建筑团队“弱”(WEAK!),为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参展作品 “茧”(Bug Dome),于12月5日双年展开幕之前,预先开放并举行建筑随谈、读诗会、啤酒烤肉会与邀集地下乐团现场演出,随即成为本届双年展众所瞩目的焦点。“茧”的外型由全由竹子划片镂空编织而成,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周边摩天大楼群与天争高,在夜晚与星空比灿烂的辉煌灯火中,“茧”的存在显得怪诞好似惑星样的外来种,盘在荒地上身态轻盈地,与在微风中慢摇的黛绿杂草和白芒苇唏唆对话,全与都市里弥漫着污染烟尘和车水马龙的摩登进步气息无涉。


“弱 ”结社

经历各自人事沉潜三位建筑师年届中年男子组成建筑团队,不若青春无敌时代的偶像团体小虎队或F4在舞台和聚光灯下载歌载舞,娱乐大众。反倒求师大自然向昆虫学习建筑真意。最初,三人相熟于建筑师 季铁男主导在奥地利林兹举办的都市闪光(Urban Flashes)会议,随后马可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作调研,马可选定宝藏岩作为发表作品的场所,谢英俊自发出手帮忙,造就两人间的革命情谊,马可也因为宝藏岩的作品“ 台北有机层”有机会认识当时淡江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陈珍诚,获邀客座教授教职,在淡水任教数年。马、阮、谢便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阮、马合作的项目包括第三届台湾设计博览会未来馆和多次在实践与元智大学举行的工作营,2006年由阮庆岳策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亦邀了谢与马参加。

2007年开春,三人齐聚谢英俊在日月潭的邵族基地欢度倒数,当时谢不久前和工作伙伴以泥土混和少许石灰与稻草作砌墙实验,颇让马可和阮感到惊奇。喝啤酒和吃烤肉的同时,三人便有组成建筑团队的想法。是年春天马可住在台北三芝起名 T工厂( T-Factory 的废墟里,发现 泥壶蜂偷了用来修补屋顶的水泥,混和唾液和泥土为自己筑窝,与先前在谢英俊处看到的工法有着奇异的相似度,但蜂屋的造型和空间构筑都属一绝,他马上拍了照片拜师学习研究,上了向昆虫学习建筑的 第一课

T工厂的 泥壶蜂窝
在接获双城双年展正式邀约后,原本就互相欣赏的三人,组成建筑团队的时间点也就顺水推舟,距开幕不到半年的时间中,交换讨论多种设计方案,马可领衔建筑美学轴心,谢英俊主导建筑工法及在地动员组织,阮庆岳接合建筑本体之外内在精神软结构,寻找在双年展官方提供非常有限的经费下琢磨可行的设计方案。

马、谢、阮三人虽起名团队名称为“弱”对应现代建筑间种种陈腐滥调和媾合机制,但各人既是独立的个体,理解建筑的“弱”方向亦有分别。对于谢英俊,他自多年各地灾区营建的经验里体悟“开放建筑”和引自法兰克福学派哈伯马斯( Jurgen Habermas)的“互为主体性”以觉察或在行动研究中用的反映提出的从下而上“互为主体建筑”理解。阮庆岳则偏道家文人思想,以道德经为本诠释。对于马可,一部1979年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哥夫斯基 ( Andrei Tarkovsky)电影《潜行者》( Stalker),就是他理解建筑创作的圣经。他爱引电影里如呓语般的名言,然而电影影像和主角们的关系和对话是他建筑语言的精神导师。一生带领追寻一处Zone,一个隐密而丰富的他方。令人玩味的是三种理解和走向弱建筑的精神,在不同调的音阶中,在耐心理解和同理体会互通有无中,似乎可以仍能找到些微的合音。

推翻设计与记忆有机共生

当距开展日近不到三礼拜,三位分居芬兰、台北、日月潭或重建灾区多地的建筑师们,为经费为施工方案和主办方拉距,已早不知合算到底有几次要退出。负责建造双年展的布展团队开出天价装置原来就定的设计案,谢英俊当下立刻紧急从四川灾区,调来还在盖里坪小学的伙伴刘政一人,支援组织“茧”的建造工程。刚满25岁的 刘政非常年轻,却和谢英俊合作一段很长的年岁,他从四川飞抵深圳,一天时间便决定基地的就地位置,号召长居深圳的友伴寻找建筑材料与协力。

Photo by Liu Zheng 刘政
“茧”基地处于颓废已久的建筑废料垃圾堆,漫草和秋芒为闲地披上生机。基地旁的围墙里,恰是深圳建筑打工仔们落脚的工寮(又称工棚),打工仔是当地对内地从四面八方的农村来深圳挣钱讨生活农民们带点嘲讽意味俗称,有时则脸孔不分的全叫“师傅”。他们大多小群聚合以某谙熟当地建筑缺工生态的潮州人为工头,仲介人力分配交涉工程。

“茧”的搭盖便就近探问几位工头后,组织第一批13位师傅组成的建造大队。刘政手中带着谢英俊和马可手绘几张单薄的设计草图和师傅们研究盖茧之方。为撙节成本以竹子劈成细竹条,代替原本用钢条作为建筑结构。两位从广西编织之乡丹阳村来的大韦、小韦两位师傅,为主体的编织工程献上绝大部分的智囊,建造大队的手工了得,竹编主体工程仅花三天时间,便大工告成。隔天绝大部分师傅收拾细软,不知奔向何处,留下刘政和他的好友们与四位师傅,继续未完的业。

离开幕时间一周,马可自芬兰来深,投入内装工程。他决定以徒手搬运的方式,自“茧”后方的废土堆里捡拾大块的水泥砖头回收废料,拼装火塘生火和台阶。整整一天和张师傅和成师傅,如蚂蚁带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力扛近千斤石。

若对照“茧” 原始设计方案,工程计划原是要把结构外头在敷上由泥土、石灰、碎石组成的“弱”水泥,营造昆虫半穴局的氛围,但工程过巨力有未逮逐一被推翻。在师傅们的巧手下,显现镂空半隐又别有洞天的生气空间。

马、谢、阮三位建筑师距开幕一天,总算跨越图面表象、网路电邮、skype的沟通,终于团聚“茧”中。实际站在基地上,作品因地制宜,结合两位韦师傅的工法,有机长成自身样,其本身的呈现向度早远远超越想像,再度量忖“弱”的意义,似乎隐指着人事弹性变通,与地和谐共生,尊重在地智慧的地方性知识(LocalKnowledge)与回收都市中过度消费后的残余,再生人与大自然间紧密而相亲的连接。工业发展后无章城市发展也到该转向的时刻,这步进程不应由已模组僵化的城市领头。这次农村不再以武装包围城市,而由重新赋予农村天地人相互尊重相依的新价值,以敬天人与大自然用爱包围城市。

住在工寮的两位韦师傅都才三十出头,自少年便离乡到深圳作建筑工,悠悠十几年过去,他们亲身参与城里一栋又一栋高楼,自田地中光炫长起的过程。谈到“茧”的合作机缘,他们反覆说了一遍又一遍,年幼时见乡里的大人如何用竹子搭墙与屋顶,竹子最忌蛮力屈折易断裂,小火稍烤竹枝,就能毫不费力的地使之弯曲定型。“茧”召唤着儿时在壮族间留传几世代的记忆与工艺,他们和马可共同分享森林打猎湖中钓鱼的美好经验。等工程全部结束,他们俩不好好休息,藉着夜色,拣最后的没用上的竹片和芒草就地编了一方小桌,送给团队当礼物放置由台湾 忠泰建筑艺术文化基金会赞助印行的“参展目录” 《茧响》(Cicada)

Bugs' Day and Night活动十分成功,所有硬体设备在临开始前到位,刚开始没电诗人扯嗓读诗、团体噪音、建筑经验分享座谈,佐谢老大盛名再外的烤肉,对饮啤酒听地下乐团的民歌,火塘越夜火益旺,开放舞台让各省乡音与清唱得到观众鼓噪叫好回响,这夜花费水酒车马,全由三位建筑师自掏腰包。韦师傅们也略带小小骄傲地,邀同乡同城打工的友伴来“茧”参观,用家乡话介绍,基地里的平台和阶梯是他们如何用木条和铁丝系绑而成,建筑体全以手工竹编结构,没用上一根铁钉!还有,老外使劲蛮力搬石头趣闻。来访观众有位任职即将建造深圳市民中心,另一新地标“水晶宫”国外建筑大师事务所十年的建筑师来访,见完“茧”他忍不住拉着弱团队的建筑师,大赞作品空间和其内涵如何令他动容,比较任职事务所对建筑规划的浮夸不真实,他立即当夜决定向老板递辞呈。

全文見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xsyisi
    xsyisi 沙发
    弱建筑是什么东西
    2014-01-04 09:56: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uang1643074426
    我没看懂到底什么意思!
    2014-01-04 08:59: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59 万条内容 · 1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谢谢了,学学习习

谢谢了,学学习习 :hug: :loveliness: :kiss: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