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9-12-14 10:40:14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容柏生(1930.8.27--)简介:
建筑结构专家。广东省珠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70年代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实践,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实用型设计方法及计算机程序。1983年在国内首创出新型的“超级构架”结构体系。1985年成功地在花岗岩残积土层上用天然地基建成18层高建筑。1989年采用多项新技术及措施设计并建成63层高大厦,为当时国内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高层房屋,其中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楼盖的应用属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风采展示: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容柏生)
容柏生,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广东省第一个建筑结构院士。提起这个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结构和高层建筑,因为他的一生以及成就都与这两个词密不可分,他的名字已
被镶嵌入城市的高层建筑中。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登山,攀登的路上免不了有云雾遮挡,但只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向前,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容柏生院士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不断攀登新高度中成就了他卓尔不群的人生。
成就篇:一个中心、二种体系、三个代表作
说起容柏生院士的成就,虽然数不胜数,但最有名的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二种体系、三个代表作”。
一个中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容柏生成功研制了一套完善的运用计算机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全面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在广东省该领域的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套程序为当时我省结构计算中心及国内外许多兄弟单位做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的结构计算,对促进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推动、指导和直接参与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坚持结合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对提高设计院的设计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种体系
1983年,容柏生在国内首创新型的“巨型构架”结构体系。
容柏生注重在设计中总结、在传统中创新,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巨型构架”结构体系。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先设计一个巨型构架,然后在“大房”中建小房子。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大房”内大柱、大梁少,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快、布局非常灵活等优点。
后来容柏生首创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广泛应用。广州大部分30层左右的住宅都是用这种结构来建造的。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流行这种结构体系,重庆还编写了短肢剪力墙结构规程。
三个代表作
由容柏生大师亲自主持设计的工程不少,而且他的每一个代表作都是精品,都是当时的最高层建筑之一,每一个代表作品都攀升了一个新高度。广州海运局大楼(15层)
1972年,容柏生主持设计了广州海运局15层通讯大楼的结构设计工作。海运局大楼属于三级人防重点工程,设计计算非常复杂。当时,广州除了爱群大厦(14层),高层建筑少之又少,那时国内的高层建筑也不多,可供参考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资料根本找不到,而且计算工具落后,要准确地推算出15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数据,其难度可想而知。
执着而又敢于攀登高峰的容柏生并没有知难而退。他不停地探索计算方法,与同伴一起用手摇计算机将设计所需的各项数据“摇”了出来。他的方案上报到交通部后,顺利通过了专家的审查。
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38层)
1981年,当时已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的容柏生主持了深圳亚洲大酒店(现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设计工作。
这座38层、高114米、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Y型建筑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容柏生的过人胆识和超人的设计才华。他创造性地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构架结构体系,以三角形的核心筒与每翼尽端两个小筒体作为竖向支承,将高达114米的建筑分成6大层的钢筋混凝土巨框,使每个巨框都成为受力单元。这种形式的结构既极大地方便了建筑平面布置,可使六个单元同时施工,又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这种结构体系属国内首创,获得了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香格里拉酒店国际集团的高层在多次考察深圳的建筑物之后,一眼看中了这栋建筑物新颖的外形和特别的结构,收购了亚洲大酒店,并改名为香格里拉大酒店,这座外形新颖的五星级大酒店成了深圳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广东国际大厦(63层)
广东国际大厦是广州的骄傲,也是容柏生的骄傲。这幢摩天大楼就是由他在1985年主持设计的。
该建筑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物,共63层,高200米。它的外形呈削角矩形,犹如巨大的擎天柱,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一座63层的建筑来说,结构计算无疑是一大难题,如竖向荷载、风作用、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内外筒竖向变形差、预应力张拉影响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容柏生一头扎进电脑房,计算完打印出来的电脑纸足有10多公斤重。
这幢大楼采用了筒中筒结构设计,即把一大一小两个“筒子”竖着放,呈回字形,内筒与外筒之间采用平板结构。按常规的做法,楼板需要布置梁或30cm的厚平板,但如果这样大楼就显得太重了。容柏生大胆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整个楼面没有梁,将楼板厚度降至22cm,结果不仅节省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而且每层争取到了更大的净高,在200米高的建筑物内做63个层高为3.1米的楼层现在都少见。
1989年,就在广东国际大厦封顶的当天,容柏生喜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他的作品攀升了一个新高度,他的人生也登上了一个新高峰。
成长篇:起伏跌荡的成长期
1930年容柏生出生于广州,父亲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官衔高至中将。
然而安逸的日子很快被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断,母亲带着几个子女在战乱中四处流离,后来主要在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生活。每到一地,母亲都将容柏生送到当地的学校读书,学习随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断断续续。直至抗战胜利后,一家人迁回广州,容柏生才开始念高中。
1949年,刚参加完高考,广州城解放了。由于父亲的特殊身份,容柏生随着家人逃到了澳门。在澳门得知已被广州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容柏生既兴奋又为难,为难的是父亲不同意他回广州上大学。因考虑到澳门没有条件好的综合性大学,容柏生还是坚持要回广州读书,父亲只好同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准容柏生念岭南大学。容柏生从小一直对机械感兴趣,在报考时,他同时报了中山大学机械系和岭南大学土木系,而且两个都考上了。当时的中山大学是比较进步的学校,游行示威等学潮活动较多,而岭南大学是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基本上不接触政治活动,学术氛围更为浓厚。
就这样容柏生遵循父命选择了岭南大学的土木系。学校开学的时候,他和妹妹两人回到了广州读书。
1949年10月,国民党败走台湾,临撤退时,炸毁了海珠桥,身在岭南大学的容柏生听到一声惊人的爆炸声,差点将他正在骑着的自行车震翻。父亲后来又去了台湾,而母亲因放心不下在广州读书的兄妹俩,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回到了广州。
父亲走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刚开始靠母亲变卖首饰、家具等过日子,住处也由大房换成了小房。日子越来越穷困,到最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妹妹就不念大学参加了工作。容柏生也将面临缀学的危险,他想过退学,然后找份工作糊口帮补家庭生活,可又实在不愿轻易放弃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左右为难、百般无奈的容柏生向当时的系主任吐露了苦衷,系主任非常同情他,并鼓励他想办法克服困难,继续学业。他认为容柏生学习成绩好,经济上有困难,可以申请免交学费(学校有一项规定,成绩出类拔粹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学费)。容柏生的免学费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学费解决了。住宿和伙食也需要一笔费用。容柏生就在学校的附属小学当兼职教师,这样就可免费住宿。为了解决每月12元的伙食费,容柏生还申请了工读,每天为学校打工二小时,每月可赚得16元,这样,不仅伙食费解决了,还略有点零花钱。他每天中午不休息,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或给系主任当打字员。那时候打字是用蜡纸,刚开始容柏生根本不会打字,但害怕学校不用他硬是没敢说,在去系主任那里当打字员之前偷偷地用几天时间学会了打字。
他的时间就像上弦的发条,没有一丝松懈。在学校,所有教课的书都是英文,全部采用英文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完全是西式的:先不讲新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学,然后再提问,最后老师才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总结。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让容柏生在课堂上提心吊胆,但也培养了他主动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习惯,令他终身受益。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既要学习又要做几份工作,这种超负荷的重担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可容柏生还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可以继续在学海中遨游。
在整个大学期间,容柏生响应全国对在校大学生的号召,修治过淮河,修过公路。1952年全国院校大调整,岭南大学的文、理科并入中山大学,工科则迁到石牌成立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953年,容柏生成了华南工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
当时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统一分配,容柏生本以为参加工作后就可以帮补家庭了。也许是生活、学习压力太大,积劳成疾,容柏生在毕业体检时被查出有肺病,他只好在学校休养几个月后再去复查,竟然什么病也没有了。可是已经错过了统一分配的时间,全国分配委员会已经解散了,容柏生的同班同学全部被分配到了北方,而他最后由地方人事部门分配工作,最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慧眼识英雄,接受了他。就是这样一段小插曲才让今天的广东多了一位设计大师。
如果说人生就像登山,这段起伏跌荡的成长期则是容柏生的登山口,他做足了登山的准备工作。
上图:容柏生在新白云国际机场工地
设计生涯:不离不弃的设计生涯
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容柏生,被分配到广东省建筑设计公司(现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在这个省级设计院一呆就是五十多年,用他执着的攀登精神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大学毕业的容柏生一到设计院就受到了重用,一般人从二级助理技术员做起,但容柏生一到设计院就被定为四级技术员。他工作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育才小学,接着又做了不少难度较大的项目。三年后,他因基础理论扎实、工作能力强、完成任务出色被史无前例地破格跳了四级晋升为工程师。
容柏生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建筑结构设计,是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晋升为工程师后,容柏生以为可以兢兢业业地从事自己所钟爱的设计工作,满怀希望地准备攀登高峰时,没想到却掉进了谷低。
从1955年开始的肃反、清理阶级队伍等政治运动,直至1966年疾风骤雨的文化大革命,由于父亲的身份,容柏生就一直成为了被审查的对象。虽然自从父亲去台湾后没有过任何的联系,但“狗崽子”、“反动派”、“国民党特务”、“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一项接一项莫须有的罪名劈头盖脸地砸过来,他被绑起来批斗,戴高帽、游街。有一次在牛棚关了7个月,还被下放当了一年的农民、三年的工人。当时已四十多岁的容柏生人生和事业都陷入谷底,但他坚信这种日子总有结束的时候,自己的冤屈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对建筑设计不离不弃的信念从没动摇过。
1956年,因当时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上级部门开办了一个技术培训班,专门培训建筑工程设计的人才,并决定抽调容柏生去任教,尽管他很留恋设计工作,但还是到任了。后来培训班逐步发展,最后成为一所专科学校(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容柏生被委任为结构专业负责人。学校早期师资奇缺,也缺乏现成的合适教材。为了不耽误教学,哪一门课缺教师他就担任哪一门课的老师,并负责该课程的教材编写。容柏生先后担任过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设计实习指导等不下十门课程的教学,有时甚至同一时间开设两至三门课程。这段负担超重的教学经历,使容柏生研读了大量书籍、资料和文献,充实了基础理论,丰富了专业知识,通过讲课还煅炼了语言技巧。
直至1972年,容柏生才得以回设计院工作,尽管他仍然是被“限制使用”的对象,许多重点工程都不让他插手,但毕竟能回到原单位做回自己的本行,觉得还是挺满意的。他埋头做了不少一般性的项目,业务能力得到了肯定,很快被提升为主任工程师。
70年代初期,国内兴建的高层建筑为数甚少,更没有相应的一套设计方法和规范。在广州,抗震设防设计还刚开始。1974年,院里交给容柏生一项任务:设计海运局大楼,这是设计院承接的第一个高层建筑项目,且是三级人防工程。对于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三级人防,容柏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在一幢建筑内同时兼备三者,难度相当大。不过容柏生始终都有一个信念: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只要肯努力、花时间、动脑筋、锲而不舍,困难总是能克服的。容柏生凭着自己敢于面对困难的信念,把任务接下来了。经过若干个不眠之夜后,建筑的设计图纸拿了出来,并很快通过了专家的审查。
80年代初,容柏生不仅能够独挑大梁主持设计院的重大工程,还被公派出境考察,这些都意味着他的政治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他不再被限制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他事业的春天来临了。1983年,容柏生主持了38层的深圳
亚洲大酒店的设计工程,创建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构架结构体系,既给了建筑设计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又为施工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
容柏生担任广东省设计院总工程师职务后,主抓设计技术管理工作,设计院里的所有大型项目都由他审核签字,但遇到有重大的设计项目还是由他亲自设计。1985年,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高楼———广东国际大厦,是当时世界上采用预应力平板楼盖的最高建筑。该大厦建筑结构设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从主持设计15层高的海运局大楼、38层的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到后来设计的70层珠海巨人大厦(已完成设计,因其他原因未建成),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在攀登新的高度,在攀登新高度的同时,他的事业也随之在攀登中腾飞。
容柏生几十年的设计生涯,突出的业绩,使他获得了诸多荣誉。他两次被授予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立功证书;省劳动模范称号;被选为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风采:独具魅力的院士
1995年当选为院士后,容柏生的工作负担非常重,可以说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都在工作。院士可以不退休,但职务是可以辞的,容柏生院士2003年申请辞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职务,结果报告打上去,半年后才批下来。院里还是聘请他为终身荣誉总工程师。
目前,社会上有个不好的风气,什么都想请个院士参加。容大师说如果每次都参加工作日程不仅写满,而且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如果不是有关专业的活动,他一般都推掉不去。容柏生认为,技术工作才是他的重点。
他热心参加和支持技术方面的社会活动,参与我国和广东省多项专业技术规范的编制,参加国际交流或国内的各种技术交流会。作为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和第四届理事会的名誉理事长,容柏生以学会为平台,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因他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高深难懂的高新技术化解成通俗易懂的原理,他的讲座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追捧,场场爆满。凡是学会组织的有关的大型技术交流会,容柏生都会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还有市建委的审查、技术论证、鉴定、技术研讨,国家规范的修编,建设部重大工程的审查等政府技术工作他都参加。一些社会上的重大工程请他当工程顾问,支持创新技术、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在容柏生眼里也是不可推卸的工作。为别人做工程、为社会工作成为了容柏生的工作重点。
说起业余爱好,容柏生说:“我没有业余爱好,主要是没有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工作,即使是在家里,他的大半时间都呆在书房里。容柏生从来没请过秘书或助理,哪怕是讲课用的powerpoint文件,都是自己亲自在电脑里编辑。
容柏生说:“我在长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工作态度是:一、对待困难决不畏缩,坚持刻苦探索直至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这样既能增强信心,也能丰富知识,甚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新的道理;二、凡事从广度和深度多作思考,把问题全面彻底弄清楚,对疑点是必求甚解,这样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多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和改进;三、处事认真细致,决不马虎,尤其是工程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差错出现在易于被忽视的环节而贻误大局。“我工作比较认真,只要接受了一个工作,就要做好,花工夫认真做好,要对得起人家、对得起自己。”正是他这种“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认真工作到底”的精神成就了他卓尔不群的人生,或许这才是容柏生设计大师、工程院士最具魅力的风采!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大夫不如泥腿汉,
忍辱屈就了年华,
常思当年去留意,
不知后世浮名传。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