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9-12-11 21:52:11
来自:商易宝社区/行业脉动
[复制转发]
本月25日,在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方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了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还有10天,为期两周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就将拉开大幕。中国方面明确公布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同样在25日,美国白宫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显然,中美两大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默契的展现出配合姿态并将“携手过关”。这样的表态并不能保证2009年的哥本哈根成为拯救地球的重要坐标,最后的协议很可能要到2010年才能补充完善。
毕竟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2005年议定书正式生效,拯救地球变暖的全球行动开始了。由于《京都议定书》有效期截止于2012年,按照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约定,2009年12月将召开“哥本哈根会议”,会上各国将就2012年以后的碳减排义务达成新的协议。
谁都不愿意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上的障碍,所以中美双方的表态是积极并值得赞赏的。虽然有专业人士对中国方面如此明确提出具体的减排目标表示惊讶,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空穴来风亦不是一蹴而就。
早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温家宝在主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就已经明确传递出信号:“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表示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这虽然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合国讲坛上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但是人们一直在期待中方更积极的表态。
事实上,人们并不会为40%或45%这样的数据所惊讶——因为几天之前,一些政府智囊团成员已经在某些公开场合提及相关数据。
这个目标起码从目前来看,中国方面是可以完成的。毕竟从1995年到2005年的短短10年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下降了43.1%;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亦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比2005年降低13%。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一目标有希望实现。
正如年初中国方面宣布今年的GDP将保持8%的增长时,引来外界一片质疑;此时中国方面已经成功的证明“保8”承诺,外界已经迫不及待分析中国今年将“超8”——中国政府证明了自己是说话“算数”的政府,当然他们也能证明“40%—45%”这样的减排目标兑现。
但深层的问题是,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现阶段是没办法减少的。这使得碳减排的目标更像是一场数字的“算数”游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方面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上有太大突破。
但是不管怎样,中国政府已经有底气表态:毕竟“十一五”期间单位能耗降低20%,就是中国政府自己设定的一个量化目标。虽然它不是直接针对二氧化碳减排,却也会产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客观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方面是否会把眼下的这个政府的约束性“国内目标”上升到“国际承诺”。如果成为国际承诺,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发达国家缔约方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减排责任,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则要以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方式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
上升到“国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一旦实际履行“三可”原则,将真正把每个中国人带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进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强制性目标,亦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低碳经济”也将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产业评论员 张春蔚 2009-11-27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