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07-08 16:31:08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1 我国智能化居住小区的现状及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1.1 我国智能化居住小区的现状
我国居住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总体上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而且带动和培育了一个产业的发展。1999年,只有少量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规划设计了智能化系统,2000年,在部分商品楼盘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建设了智能化系统,甚至存在某些“炒作”或“广告不实”的现象。不少开发商往往十分看重智能化系统对楼盘销售带来的好处,而对居住小区建成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及所需的运行费用则很少考虑,存在着盲目建设“过火”了,开发商头脑“发热”了,应该让政府出面压一压,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不应该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眼光来看待。事实上到2001年这种具有“盲目性”的建设逐渐“冷”下来,开始转为“理性”。
目前,全国新建的居住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建设智能化系统,特别受到青睐的是安防装置与宽带接入网。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沿海城市等已建设了不少高水平的智能化系统。随着时间推移对智能化系统运营与维护、物业管理公司动作等方面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暴露了不少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它涉及到建设、公安、电信、广电、供水、燃气、电业等行业管理,也涉及到开发商、业主,甚至于政府等,但总的民展趋势是健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扩展,甚至将智能化小区扩大为社区或城市。
1.2 制定“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求与技术导则”必要性
总结这几年来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经验及教训,2003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及时地发布经修订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非常必要的。
(1) 可以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小区的性能,使其适应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信户较长期的需求。《导则》要求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与居住小区建设同步进行,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检测调试与验收。智能化系统建设应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要求智能化系统的室内外管网布线纳入居住小区的综合管网布线设计中,满足居住小区平面规划的要求以及房屋结构对预埋管路的地求。并要求按现有标准规范设计与施工。
(2) 《导则》的实施,规范了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促进了土建设计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紧密结合。在近几年建设的智能化系统不少是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他们往住把智能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用于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造成了系统建设内容过多,功能过于复杂,物业管理公司不愿用等问题。事实上智能建筑与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有很大的区别。把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简单地纳入智能建筑范畴是不对的。首先,智能建筑往往是写字楼或单位办公楼,对楼宇自控、安防系统、网络系统等建设要求远比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更高、复杂。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面向老百姓,系统简单易学、可操作等方面则比智能建筑的要求高。而在土建设计方面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比智能建筑地理范围更广,产品安装难度往往较大。
(3) 通过《导则》实施,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今后应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设计单位的一个专业,全面提高智能化系统的水平。
(4) 《导则》的实施可以引导国内智能化系统产品的研发。近几年来,国内围绕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开发迅速增加,特别是IP家庭智能终端、家庭智能化布线箱、数字硬盘录像、物业管理网站等,不少大公司也进入这市场。智能建筑中应用系统与产品大部分为国外产品,由于智能建筑对系统与产品技术要求较高,国外系统与产品相对成熟,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如:可视对讲、多表远程计量、家庭智能终端等,国外产品价位太高,因此,绝大部分智能化系统采用国内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导则》的实施可促进国内产品开发向实用、先进方面引导。《导则》中支持多网融合技术,IP智能终端、系统集成技术,这些都是目前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急需的技术与产品。另外,目前还不能做到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可以相互替换。《导则》的实施力求在产品互换性上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5) 《导则》的实施可以提高和必进物业管理水平。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对物业对物业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地求,盲目建设、物业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将会造成浪费。如何使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科学合理,既能满足住户需求,又能使物业管理公司掌握,运行维护费用合理,这是《导则》中实施内容之一。另外,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使物业管理在Internet网上展开成为可能,探索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也是《导则》实施中的一个内容。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2 大力发展基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
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提出了“Smart Home”或称为“Wise House”,实际上与我们“智能化住宅”概念差不多,其实质内容是:将住宅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通信装置、家电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家庭智能终端上,对这类装置或设备实现集中式的控制和管理,也可以异地监视与控制。异地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Internet网。换句话说,家庭智能终端是指完成住宅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传输的设备(或设备组合),一般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设备监控及信息通讯的功能。
早期家庭智能终端采用星型结构,每个探测器和家庭智能终端之间都必须单独布线缆,造成了在面积不大的一套住宅内要敷设几十根线缆,给建筑设计、施工和用户的装潢带来很多困难。家庭总线技术的推出改变了以往家庭智能终端星型结构的布线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智能化系统家庭总线的带宽要求将会逐步提高,对家庭宽带总线开始有了需求。其实家庭中的不少低速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不高。考虑造价因素,将会形成低速总线和高速总线在同一住宅中并存的局面,两者之间通过网关连接。由于这一方案成本较低,将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1988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组织编制了《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在美国约有4万户家庭安装了“Smart Home”系统,在新加坡也有许多社区采用了这一类家庭智能化系统。从居住环境而言,欧美以单体别墅的居住模式为主。家庭智能化系统是与市镇相关系统直接相连,美国目前仍盛行ADSL 、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方式,因此欧美的智能家居多数是自行独立安装,自成体系。
我国城镇大多选择建设密集型的居住小区,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对家庭智能化系统而言,房地产开发商不应该将其所有内容划入小区智能化系统中。而应该将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成业主完全可以自行选择的系统,业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产品和功能、可以自选升级。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为业主自行安装家庭智能化系统提供环境、建筑结构与技术上的支持,如管线、设备或装置的安装空间等。
家庭智能化系统可以成为智能小区的一部份,也可以每个家庭独立安装基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由于后一种工作模式将很大部分增值服务由物业管理部门转向于社会,克服了信息服务由物业管理部门一家包打天下的不实际的做法。从发展来看家庭自行安装其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一类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3 研究开发用于绿色建筑的智能产品是今后的发展重点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如何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已迫在眉睫。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变传统建筑的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舒适和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简称为舒适空间),同时实现自然资源、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涵盖了智能建筑、智能化居住区、节能建筑、健康住宅和生态住宅等内容。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再利用),绿色建筑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并且在建筑业还相当突出。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据统计,建筑业消耗的物质占全国物质消耗的总量的15%左右。2001年,全国建筑业主要建筑材料消耗为:钢材7810.1万吨,木材4519.3万M³ ,水泥41399.8万吨。每年房屋建筑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例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玻璃占70%、运输量占8%,建筑材料消耗的矿产资源约50亿吨/年,生产能耗约1.6亿吨标煤/年,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建筑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28%,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同时建筑占据土地资源和自然空间,影响自然水文状态、大气质量,对生产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绿色建筑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绿色建筑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集成了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和绿色建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行业科技含量。据统计,发展绿色建筑可带动新型节能墙体、节能门窗、新能源利用等30多个待业的发菜,市场发展潜力达164亿元。智能技术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提高绿色建筑性能的系统与技术、发展集中空调节能控制技术、建筑室内环境综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