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9-12-03 17:38:03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1999年,刚刚经历住房制度改革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正悄悄地发生着“绿色”裂变。
这一时期,全世界都已体会到石油与能源短缺带来的问题困扰。国内的能源问题同样突出,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燃煤紧张、拉闸限电、北方冬季供暖受阻、成品油价格一涨再涨。一场由“能源危机”引发的节能运动开始被各个行业关注,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学界和产业界早就已经关注到中国建筑的能耗问题,并在相关的专业期刊上和学术会议上建议中国建筑绿色的发展方向。中美节能示范楼及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的问世,更从技术本身影响着社会对于绿色建筑的看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秦佑国表示,但是由于观念、政策、认识等方面的不足,中国绿色建筑在彼时的发展仅处于萌芽状态。
绿色思潮遭遇认知错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秦佑国、江亿、朱颖心等是国内较早一批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学者。20世纪末,他们就从国外了解到了“绿色建筑”理念,并认为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需要这种理念。在1999年夏天,他们还有了具体的行动。
这一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示范性住宅建筑。通过这一项目,他们将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围护结构设计、小区风场设计、自然通风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引入了国内。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正式开展绿色建筑研究的项目。
满怀喜悦之情的教授们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与工作——“绿色建筑技术推销员”。当时,他们锁定了以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首的几家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我们是一家一家上门推销。”朱颖心回忆说。
但事与愿违,几个月下来,接受绿色建筑理念的仅有深圳万科一家,其他企业都拒绝了这一“免费的技术支持”。
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一个没有采用其中任何技术体系的开发商竟堂而皇之地以“此楼盘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纲设计的绿色建筑”为标题大做广告,成为了他们的营销卖点;有的开发商则认为,“没有这样的技术体系,我的房子也能卖出去”。
就在学者们纷纷布道但应者寥寥之际,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尚未把绿色建筑列入政府探讨议题,但已关注到了建筑能耗问题。1999年10月,原建设部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现已作废)编制完成,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