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07-07 17:10:07
来自: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施工
[复制转发]
作者:李琦(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原文于《园林古建技术》杂志,并配图:
大观楼位于滇池之滨的昆明市大观公园近华圃,为历代人们观五百里滇池和西山睡美人的绝好去处和休息游览的良好场所。该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僧人茅庵“建楼二层,名曰大观”。后因面临滇池,风帆烟树,揽湖山之胜,遂改名“大观楼”。道光八年(1828年)按察使崔锦观重修,改为三层。咸丰七年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提督马如龙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毁楼,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及住持僧性田重修后保持至今。大观楼周围的附属建筑有康熙年间兴建的催庚馆、观稼堂、涌月亭以及后代修建的揽胜阁、澄碧堂、牧梦亭、华严阁等。民国初期,大观楼辟为公园,增建曲廊将各楼阁堂馆联接起来。大观楼自建成后颇得名人雅士之青睐,诗词楹联不断,最著名的为悬于底层正门,由乾隆寒士孙髯翁所撰的“古今著名第一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观楼也因此而享誉中外。底层后门有清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宋湘撰书的木刻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楼二层正面有咸丰帝御书颁赐大观楼的“拔浪千层”匾额。一九六一年,郭沫若游大观楼,乘兴赋诗《登楼即事》一首,置于厅内。鉴于大观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物价值,大观楼在一九八三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观楼曾于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进行维修,一九九八年,为迎接一九九九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再次对大观楼进行落架大修。我院趁大修之机对大观楼进行了实测,下面,根据实测结果对大观楼各方面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剖析。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东西方向宽21.30米,进深4.75米,台高1米,设有石栏杆,通过七级台阶下到地面,使大观楼的正面蔚为壮观。月台南北方向长18.90米,北面月台因西面缩回,宽18.60米,进深2.40米,由于北面地坪抬高,月台仅0.15米高。整个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长廊为后建)。大观楼的平面布局简洁,主要八口在南北向,东西向各有两道拱形小门(因管理不便已封)。两座楼梯在建筑东西两侧,从底层上楼到二层,经过廊再进入室内,走廊和室内用樘板门窗分隔;三层没有外廊,通过楼梯直接进入室内。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只是最好用PS调一下曲线好一些!
黑了点!!
回复 举报
呵呵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63_125402_1.htm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