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蒲生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理事、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合作与研究协会会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纤维混凝土学会理事、湖南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辞典编委、《工程力学》杂志编委。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87--1997年曾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建设监理中心主任等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访美国和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访丹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冷拔丝预应力技术和冷轧带肋钢筋推广应用等科研项目获国家和省的奖励。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联系电话:0731-8822382
E-mail:
shenying@public.cs.hn.cn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 410082
湖南大学教授中非常关心学生的一个,有着崇高的威望!
和他打过交道的学生没有不敬仰他的!
一个土木专家的三种快乐――记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沈蒲生教授
炎炎烈日下,池塘边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认真地举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根钓鱼杆,紧张地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眼睛紧盯着水面,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上下来,他手忙脚地乱地擦着汗,又推了推快要掉下的眼镜。一个上午过去了,尽管他象做学问一样认真,可是一条鱼都没有钓到――被人强拉出来“放松”的他一点也不放松,相反他懊丧极了,心想要是没来该多好啊!在家写写书,备备课不知要好多少倍!
唯一一次钓鱼的经历成了他“最难受的一天”。因为这不是他的爱好所在。
关于这位不喜欢钓鱼的老人“传说”还有许多:
65岁了还和普通的青年教师“较劲”,他带有2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要给研究生上课和指导,手头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个科研课题要做,已经是超负荷了,每学期还要为本科生亲自主讲土木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淡薄名利,不爱应酬,把著书、教学、育人当作人生的三重“快乐” !最爱听的“好话”是――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质量很高。
从事了43年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科研,历经和参加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调整、融合和变化过程,对混凝土结构及其相关专业知识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许多奖项,他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论著最多的学者之一,出版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概论》、《结构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未来的建筑世界》等专著、译著和教材20多部,发表过学术论文100多篇。由他所写的教材自1987年开始就在全国许多高校广泛使用……
他,就是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湖南大学的沈蒲生教授。
“我是读着沈教授的书长大的”
著书立说是他人生的第一重快乐。
196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沈蒲生教授,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他最经常的“遭遇”是――人们“不识其人”却早闻其名。 许多次会议上,当国内同行得知眼前这位谦逊的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蒲生教授时,都会投以敬佩的目光。他到过国内许多地方,经常能听到有人对他说“噢,你就是沈蒲生教授,我们很早就用你写的书做教材” 。已是同济大学知名博导的楼梦麟教授多次说“我是读着沈教授的书长大的!”诸如此类的话语,不事张扬的沈蒲生经常可以在各种场合听到,每每这时,他总能平静地体验属于自己的这份快乐――他感到欣慰的不是因为所谓的名气和地位,而是因为有人知道他的教材、了解他的著作。
目前许多高校采用了他主编的“混凝土设计原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这套被评2003年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的书一经使用,立刻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白国良教授说,这套教材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拓宽后的“大土木”知识平台和内容的系统性,注意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知识层次和学习进程,从而既然方便于讲授者,又方便于学习者。沈阳建筑大学刘明教授说,将两本混凝土规范(建筑、公路)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在国内尚属首次。
沈蒲生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的课件,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这就使得他的“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这门精品课程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广泛地传播。
谈及为何要坚持上本科生课,曾“主掌”过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十年的沈蒲生近乎“固执”――一所高校的名气不仅要靠争取多拿奖项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生,使学生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好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如果不合格,设计和施工的房屋和桥梁垮了,会导致人员伤亡,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培养一批真正合格的专业人才,优质的教学与堪称精品的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正因为如此,43年来他始终执着而冷静地关注和参与着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从没有离开过本科教学第一线,“只有上本科生课我才能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知道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才知道教材是否真正适合现在土木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编写出好的教材。”
“上‘老爷子’的课是一种幸福”
许多国内同行吃惊地问沈蒲生:“您还在上本科生的课呀?真是大材小用了!”言下之意似乎责怪学校对教授太过“苛刻”。
“给本科生上课一点都不累,相反我觉得很愉快!”说起他的第二个“嗜好”,沈蒲生一脸的“得意”――“他们喜欢听我的课!”
这种快乐也感染了他年轻的本科生“弟子们”。在他们眼里,沈蒲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爷子”――背地里学生们送给他这么个“昵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陈志华说:“上老爷子的课是一种幸福!他会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先告诉我们是什么,然后再告诉我们为什么!”
他至今还记得“老爷子”为他们上第一堂“混凝土结构设计”时的情景:沈蒲生举了湖南大学几个有名的历史性建筑物,如图书馆、岳麓书院、东方红广场的毛主席塑像等,然后笑眯眯地要学生们自己说出这些建筑物采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顿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说到毛主席塑像时,同学们有说是大理石做的,有些说是水泥做的,甚至还有人说是石膏做的。教授耐心地听完,然后才告诉大家――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做成的。随后,“老爷子”才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
“老爷子”总能想出一些巧妙办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譬如他从不点名查到,不对你说要学习认真云云,而是自己动手设计一些考卷,不时地搞一些小测验,在课堂上现场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又可起到考勤的作用。“这种小测验有些象军训时的分解动作,每一个分解动作都做好了,最后的考试就没有问题了。” 平时作业和现场小测验全都被“老爷子”归档造册了,将占这门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80%。
有一次,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面对刚下发的作业发呆,他实在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他也没有机会去投机取巧,因为“老爷子”给每个学生的题目和数据均不相同。最后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将专业知识重新“啃”一遍,还是自己独立完成了设计。“老爷子总能让最懒的同学也勤奋起来”,一位女生笑着说。
尽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均是沈蒲生主编的,他却并不照本宣科,而是有一份相当规范的讲稿。他会随时根据实际需要,辅之以学生们能够接触和了解到的工程实例,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讲解这门课;根据每年的新的行业法规,他还会随时修改讲稿,并及时地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新现象。
沈蒲生象一位技术高超的烹饪师,每一次课都为学生们端出一套精美的“食物”。他的执着和严谨,感动着年轻的学子们。曾有一位同学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去上他的课,事后多次向同学聊起这件事,一脸的愧疚,好象做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我觉得太对不起老爷子了”!
早在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时,沈蒲生就注重对学生从严要求,他一再对教师们强调:考试时不要为学生“开绿灯”,也不要担心试卷分数太低有压力,有什么责任我来承担,你们一定要把好这道关。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很重要,他也亲自参与指导。
至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仍是学得“非常辛苦的人”,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人”――他们以聆听过“老爷子”主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荣!
“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
“沈老师的为人相当成功!”跟随他上了四年本科生课的青年教师刘霞,目前是沈蒲生的博士生。她说:“他对自己的集体,对学生、同事都有着一种绝不矫揉造作的尊重和热爱,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身边的人!”他严于律己,从不享受“特殊待遇”。有一次,沈蒲生教授因为要参加全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通过正规手续将前后两次课调到了一起上,65岁的他一次性上了四节课。学生谢俐事后回忆:当上到第三节课后,他已经很疲倦了,整个人好象要靠墙壁支撑一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上第四节课时的效果,他讲课仍然风趣生动,声音洪亮,板书清晰工整。
平时,有些本科生怀着对教授的敬仰,课后绞尽脑汁想要和教授探讨请教些专业问题,这时沈蒲生总是很顾及学生的感受,哪怕是再肤浅的问题,他也会认真地略加思索才告诉学生们答案,从而让学生自觉问得还有些“高明”。
尽管他很尊重学生,人们都知道沈蒲生在学生学业上向来都是“铁面将军”。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学习上不认真,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学生。
与治学上的较真“苛刻”相比,沈蒲生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们又是极其温情慷慨。
1993年9月,一位素不相识来自江苏盐城工学院的青年教师荀勇慕名考上了沈蒲生的研究生,因为是往届生且是定向招生的,他必须向学校交纳五千元的学费。当时他为读书一事和单位领导关系处理得不好,单位不同意他来学习,并向他下了最后通牒如不立刻回去就会处以记过、停发工资等处分。内向而固执的荀勇兜里只有1000元钱,他交不齐学费,却死活不愿意回去。虽然当时彼此尚谈不上有什么师生情谊,沈蒲生得知这个情况后,他还是为荀勇求学的决心所感动。从来很少求人办事的他,亲自到研究生部为荀勇请求减免学费,最后学校同意少收2000元,可是还有2000元缺口,荀勇仍然一畴莫展,后来还是沈蒲生替他付了学费。不仅如此,为了改善荀勇和单位间的紧张关系,沈蒲生多次利用全国性学术会议等机会,和荀勇单位的领导沟通交流,为荀勇解除学习的后顾之忧。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荀勇已晋级为教授,成长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学术骨干。回想导师当年慷慨解囊助己成就学业,他至今感激不已。
他做研究生时的导师王寿康教授逝世前住院,他去医院探望,并给予经济上支援。2003年春节,他的一位博士生患了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病――急性胰腺炎,入院后不久,同病房和隔壁病房先后死了两人,他的情况也十分危急。他家里经济困难,妻子又刚生下孩子,一时付不起高额的医药费。紧要关头又是沈蒲生,他得知情况后,当晚就带着钱匆匆赶到医院,为他交了费,并且多次去医院,为治好他的病四处奔波,使他的病情很快好转。
诸如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沈蒲生觉得这是一种快乐。
沈蒲生说,回想当年自己上大学,经济上也很困难,全靠国家给的助学金生活。工作以后,考研究生,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访问学者,去丹麦奥尔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如今自己生活好了,有能力帮助和关心他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
多年来,不管是对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都是以这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教育着他们……(摘自湖南大学新闻网)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