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回国还是不回

回国还是不回

发布于:2005-06-21 14:15:21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回国还是不回




一个中国“文青”的美国困惑

在美国呆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几乎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喋喋不休地追问你追问自己:以后想不想回国?……

曾经,出国留学读学位,毕业留美找工作,娶妻生子买房子,是一个水到渠成毋庸置疑的选择。他们在经过那么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胆战心惊地找工作之后,“美国梦”实现了。买了大房子,门外有草坪、草坪外有栅栏、栅栏里有花丛。可是,说到底,那不过是那曾经被耻笑的农民理想“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国版本而已。

说到底,他内心的隐隐作疼,与这一切“物质生活”都没有什么关系,他所不能忍受的,是那种生活的“尽头感”,是曾经奔涌向前的时间突然慢下来、停下来、无处可去,在他家那美丽的院子里,渐渐化为一潭寂静的死水。

如果是这样,干嘛不回国算了?这时候,他又开始怀疑自己对国内的种种向往,也许只是“距离产生的美感”。他开始担心,“毕竟,在中国创业,是要靠关系的,我又没有什么关系,回去也白回去。”他想“美国再怎么不好,基本上还是一个凭本事和能力吃饭的地方,至少还有公平可言,不用平白无故受很多气。”

想到国内走到哪里人们都是一拥而上没人排队随地吐痰环境污染严重;想到国内那些衣衫褴褛的民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年底竟然可能拿不到工资;还想到那些个被假药假酒假奶粉毒害的人们;他越想越多,越想越疼,越想越害怕。(据《南方人物周刊》刘瑜/文)

一个“海归”的生存尴尬

我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于美国赛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本来在美国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我不顾女朋友还在国外并强烈反对,怀着一腔激情回国。

在美国时,听说国内发展之神速,所以害怕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断然决定回国发展。但现实生活的残酷却让人迷惘。局外人绝对不会相信,中国美术最高高等学府的基本工资居然只有可怜的1300元人民币,加上课酬,也不过总共在2500徘徊。北京的消费很高,我最初住的一居室月租就是15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月总是入不敷出。现在搬到远郊居住,房租是下来了,可每天得花2小时在公交上。

我现在在美院负责把交通工具设计组建发展起来,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很有一种使命感。但如果像现在这样,生存都成了问题,我的使命感也很难再兴奋起来了。我现在可以回到美国或换工作以摆脱困境,但是,因为我回来发展交通工具设计这个专业,专业已开始招生,我不想半途而废。

回国后,我看到了很多喜人的变化,但这些变化还都是在硬件上,而对于人的尊重,对于软件的投入还太少,浮躁之风很盛。就我的专业领域为例,“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只是投入所谓的技术和管理,可外方分得的利润是中方的三倍。”这就是我们缺乏软件投入,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所付出的代价。中国真的没有人才吗?还是我们这个社会不认为中国有人才?

(据《新京报》唐庭斌/文)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gl0424
    lgl0424 沙发
    中国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至少还有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
    想家了就回来吧。
    2005-06-22 10:17: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uoxaomin
    zuoxaomin 板凳


    希望这方热土不会让大家热情变冷。!!!!!
    2005-06-21 17:01: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4 万条内容 · 1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

上学是件辛酸的事 让子女通过上学改变身份和命运,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最大的心愿。但昂贵的教育支出,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人生最为艰难的抉择:保一个孩子上学,强迫另一个辍学。农民们不得不做“对手心手背的痛苦取舍”。对很多农民的孩子来说——— 王洪印是河北省故城县青罕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去年9月,他的心愿实现了———大儿子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大学。可是,与此相关联的,却是小儿子在上初中时就被迫辍学。在大儿子上高中时,家里供两个孩子上学就已经紧巴巴的。这时,刚上初三的二儿子对父母说:以咱家这条件,即使我考上了高中也供不起,不如我出去打工,供哥哥好好读书吧。面对懂事的孩子,经济拮据的父亲没有坚持,答应了他辍学的请求。如今,王洪印对二儿子满怀愧疚。他对记者说,二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大儿子好,如果给他机会,应该能考上个更好的大学。但这个机会可能这辈子都没有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