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生命建筑  

生命建筑  

发布于:2009-10-27 12:41:27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1994年,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聚会,提出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建筑与生物界相仿的、能感受外界和自身变化并作出反应的建筑物,这就是生命建筑。
  生命建筑的基本特征有:
  1、生命建筑具有"肌肉",对外界变化能作出反应。用能自动收缩和舒张的智能材料,如电热控制的记忆合金,就可改变梁内部的力和形状,使梁承受振动的能力增高。正在研究中的其他"肌肉"材料还有压电陶瓷、磁致伸缩材料、电磁流变液体等,它们已经在一些建筑上试验成功。
  2、生命建筑有能获得"感觉"的"神经"。这种"建筑神经",不仅能"感觉"到整座建筑或桥梁内部的受力变化,甚至能感应检测到承受外力时,桥察所受的震动和桥的变形。如果桥梁产生裂缝,"神经"信号就会终止,从而便于预防,并能及时查出建筑的隐患所在。
  3、生命建筑有能自动调节控制的"大脑"。在一座大型生命建筑内,会有许许多多的"神经"和"肌肉"材料埋在关键部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十分复杂,需要有一个控制和协调的中心,这就是生命建筑的"大脑"—一台大型计算机,它具有能判断、决策并进行协调的程序,对重要程度不同的部位所传递的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和处理。
  当地震造成建筑物大幅振动时,生命建筑就能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生存下来。近年来,日本发展了智能化的质量阻尼技术。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设在建筑物内的阻尼物(如流体箱)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振动。地震造成的建筑振动往往有若干个振动周期,美国科学家用化学混沌动力去干扰和破坏这样的周期振动,使建筑物的破坏性大幅振动转变为无序的能量分散的混沌运动。这如同一个振动着的音叉与一个率敌运动的小物体相遇,音叉的有序振动会变成杂乱无章的振动。这是一种以少量能量去影响和减少巨大能量对结构破坏的有效途径。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墙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是模拟生命而设想的,它具有生命的基本模式和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未来抗震建筑。

全部回复(1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davidliu_sha
    davidliu_sha 沙发

    好资料,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2020-09-07 09:16: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ang4535187
    wang4535187 板凳
    多谢楼主分享资料
    2015-09-25 08:0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文献名邦”云南建水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政府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 本帖最后由 nosuperman 于 2009-10-14 21:08 编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