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9-10-05 20:25:05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建筑师
[复制转发]
大家认为中国建筑界的现状什么时候转型?以什么方式?或者不转型?我们该怎么办?
论坛上吵架的很多,但是不少人都意识到了一点,建筑界总有一天会从新洗牌的,这个问题在我毕业之后就一直想,前几天看到不少人说了出来,实在想和大家探讨探讨:
啥叫从新洗牌?我的理解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是健康的话)——将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 一方面是建筑设计的水平不断提高,客户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造型、技术设备、精细化程度(特别是住宅)、功能的拓展,社会认同感等等。
2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供需关系在逐渐发生位移,大项目不断减少,小项目、改扩建项目逐渐变多,——要求设计的精细度与周期也不断优化。
3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甲方的身份逐渐多元化,渐渐加入了个人、小团体、小地产拥有者等等。——要求设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商品化,或者艺术化。(但现在看来这种趋势只是种可能,由于制度原因还需要伸长时间)
解释:
2 作为建筑设计者,我想我们面对的问题不出这几点。,无论如何我们是要都到这一步的:就是项目肯定越来越少,这种形势至少在未来50年,相对2000年左右的高潮应该是这个趋势。虽然我们的国家会使用杠杆来调节,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西部大开发),但是近期再也不会有在一级城市的核心地段,大规模实施市政项目、民用建筑项目的情况了。在未来或许文化、医疗建筑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不好,但是这也要看我国的经济复苏的如何,以及我们对社会的需求是否预估准确。
另一方面我们也欢迎这种现象的到来,至少这更像是成熟的建筑市场环境,例如在欧洲、日本,特别是关注延长建筑生命周期的国家——例如日本尤其如此。
1 关于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这一点我仍然想说,我们近几年来没什么进步,既没有我们独立设计的像样的现代主义建筑,也抛弃了我们在本世纪末努力思考本土建筑价值的执着尝试,而是面对当下的各种巴洛克的外在形式——一拥而上,不断地刷新着风格与设计样式,几乎到了丧失评判标准的程度,一些人很冷静,但是很难发出震动的声音,一些人干脆以陈旧的设计方法与设计逻辑不断地剽窃者时尚元素,缀饰着原本纯净的建筑体系。
但是在未来,这种设计方式有望被遗弃。因为如果身份多样的甲方在各个方面收到市场的掣肘,那么最佳的设计方案将自动脱颖而出,一些谎言将不攻自破。特别是中国建筑师在一种接受西方方式达的过程到饱和之后,早晚会回到自省阶段,从新考虑我们的文化价值。
现阶段似乎一些建筑技术在助纣为虐,但是建筑是在更加深的层面上认识他们时,还是会回到更理性的渠道上来,这也只是时间问题。
3 关于身份多样化的甲方,这或许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是我觉得根据我国的国情,这种现象也会以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方式逐步来临,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谈谈建筑师的该怎么办。上个帖子有个不知其道行深浅的师兄说,未来将会以优胜劣汰为主,这未免有些太泛泛了。
一年前我的反应就是一个——建筑设计是王道,只有坚持建筑设计的领先,才能在未来这样的趋势下生存。不好的将被淘汰,为优秀设计让路。
现在我略感这有些不妥:
1 首先我不敢确定什么是好的建筑设计。这点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让社会认证。
2 建筑技术的体现需要更强大的工作组配合完成。这是一种现状,也是一种未来的神话。
3 市场的萎缩会不会造成垄断的抬头。(这里有些问题,大家也多少有定论)
这样一来我们会看到——市场会向我们期望的“多样化”越走越远,特别是如果我们产生不了身份多样的甲方与需求。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
或许我们选择保持现状?但是市场的滑动是主要因素,我们并不能左右之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这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发展选择方向性问题,暂时市场不会萎缩,长期看必然是这样的,我们做设计有前途吗,还是做房地产,
但不论做什么,个人能力是个基本点,关键是市场的转型变化,是否还有舞台给予发挥,我们改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舞台呢?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