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施工组织设计 \ PHC管桩桩基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PHC管桩桩基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发布于:2009-08-25 16:16:25 来自: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 [复制转发]
PHC管桩桩基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PHC管桩桩基承台施工,采用砖砌胎模。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材料:
1 水泥:宜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含泥量不大于2%。
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说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大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垫。
6 绑扎钢筋铁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8 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9 红砖:采用MU10等级机制红砖作砖胎模。
2.1.2 主要机具:
1 浇筑混凝土:应备有混凝土输送泵、磅秤、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
2 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加工机械、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火烧丝用)、弯钩机、木折尺以及组合钢模板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设计要求挖完土,检查桩头偏差数据,而且办完桩基施工验收记录。
2.2.2 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同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2.3 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
2.2.4 对于冻胀土地区,必须按设计要求完成承台梁下防冻胀的处理措施。
2.2.5 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2.2.6 现场定位放线完毕,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2.2.7 有地下水的工程,应做好降水措施。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开挖桩承台基坑土方 → 桩头处理 → 放桩芯锚固钢筋 → 灌桩芯混凝土 → 混凝土垫层 → 砌砖胎模、抹水泥砂浆 → 钢筋绑扎 → 安装模板 → 墙、柱插筋 → 浇筑混凝土
3.2 桩承台土方:
3.2.1 施工工艺执行土方开挖工艺标准。
3.2.2 采用机械开挖时,剩下20cm至30cm厚度,采用人工挖并用机械配合倒土。
3.2.3 开挖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做好边坡保固和基坑排水措施。
3.3 桩头处理:包括接桩和锯桩,采用机械锯桩,如设计有抗拨桩时应注意按设计要求留置锚固钢筋。
3.4 混凝土垫层:采用现场搅拌,浇注前必须通过基槽隐蔽验收。
3.5 砌筑砖胎模并抹水泥砂浆:其砌砖厚度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然后抹1:3水泥砂浆。
3.6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核对钢筋半成品 → 钢筋绑扎 → 预埋管线及铁活 → 绑好砂浆垫块
3.6.1 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3.6.2 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6.3 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3.6.4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3.6.5 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7 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确定模板方案 → 安装模板 → 模板预检
3.7.1 确定组装模板方案:应先制定出承台其它需要安装模板部位的方案,并经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
3.7.2 安装模板:安装模板执行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3.7.3 模板预检;模板安装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对拉螺栓、连杆支撑等进行预检,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3.8 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搅拌混凝土→ 浇筑 → 振捣 → 养护
3.8.1 混凝土浇筑执行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
3.8.2 浇筑、桩头、槽底及帮模(木模时)应先浇水润湿。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若用塔机吊斗直接卸料入模进,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
3.8.3 振捣: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
3.8.4 留接槎:纵横接连处及桩顶一般不宜留槎。留槎应在相邻两桩中间的1/3范围内,甩搓处应预先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继续施工时,接槎处混凝土应用水先润湿并浇浆,保证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
3.8.5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4 质量标准
执行土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
5 成品保护
5.1 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
5.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
5.3 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5.4 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实而露筋。
6.2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养护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
6.3 偏差过大:模板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混凝土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混凝土胀肚、错台、倾斜等缺陷。
6.4 插铁钢筋位移:插铁固定不牢固,振捣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钢筋,致使钢筋位移。
6.5 对于地震高设防区:当承台梁采用支模浇筑时,承台梁侧面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土并夯实。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验收单抄件。
7.3 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7.4 模板标高、尺寸的预检记录。
7.5 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7.6 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9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10 地基验槽(坑)记录表。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攻城师16111

    PHC管桩桩基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PHC管桩桩基承台施工,采用砖砌胎模。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材料:
    1 水泥:宜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含泥量不大于2%。
    4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说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5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大烧丝提前预制成或用塑料卡垫。
    6 绑扎钢筋铁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7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8 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9 红砖:采用MU10等级机制红砖作砖胎模。
    2.1.2 主要机具:
    1 浇筑混凝土:应备有混凝土输送泵、磅秤、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
    2 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加工机械、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火烧丝用)、弯钩机、木折尺以及组合钢模板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并按设计要求挖完土,检查桩头偏差数据,而且办完桩基施工验收记录。
    2.2.2 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同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2.3 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
    2.2.4 对于冻胀土地区,必须按设计要求完成承台梁下防冻胀的处理措施。
    2.2.5 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2.2.6 现场定位放线完毕,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2.2.7 有地下水的工程,应做好降水措施。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开挖桩承台基坑土方 → 桩头处理 → 放桩芯锚固钢筋 → 灌桩芯混凝土 → 混凝土垫层 → 砌砖胎模、抹水泥砂浆 → 钢筋绑扎 → 安装模板 → 墙、柱插筋 → 浇筑混凝土
    3.2 桩承台土方:
    3.2.1 施工工艺执行土方开挖工艺标准。
    3.2.2 采用机械开挖时,剩下20cm至30cm厚度,采用人工挖并用机械配合倒土。
    3.2.3 开挖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做好边坡保固和基坑排水措施。
    3.3 桩头处理:包括接桩和锯桩,采用机械锯桩,如设计有抗拨桩时应注意按设计要求留置锚固钢筋。
    3.4 混凝土垫层:采用现场搅拌,浇注前必须通过基槽隐蔽验收。
    3.5 砌筑砖胎模并抹水泥砂浆:其砌砖厚度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然后抹1:3水泥砂浆。
    3.6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核对钢筋半成品 → 钢筋绑扎 → 预埋管线及铁活 → 绑好砂浆垫块
    3.6.1 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3.6.2 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6.3 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3.6.4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3.6.5 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7 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确定模板方案 → 安装模板 → 模板预检
    3.7.1 确定组装模板方案:应先制定出承台其它需要安装模板部位的方案,并经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
    3.7.2 安装模板:安装模板执行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3.7.3 模板预检;模板安装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对拉螺栓、连杆支撑等进行预检,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3.8 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搅拌混凝土→ 浇筑 → 振捣 → 养护
    3.8.1 混凝土浇筑执行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
    3.8.2 浇筑、桩头、槽底及帮模(木模时)应先浇水润湿。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若用塔机吊斗直接卸料入模进,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40㎝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
    3.8.3 振捣: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
    3.8.4 留接槎:纵横接连处及桩顶一般不宜留槎。留槎应在相邻两桩中间的1/3范围内,甩搓处应预先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继续施工时,接槎处混凝土应用水先润湿并浇浆,保证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浇筑。
    3.8.5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4 质量标准
    执行土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
    5 成品保护
    5.1 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
    5.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
    5.3 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5.4 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实而露筋。
    6.2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养护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
    6.3 偏差过大:模板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混凝土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混凝土胀肚、错台、倾斜等缺陷。
    6.4 插铁钢筋位移:插铁固定不牢固,振捣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钢筋,致使钢筋位移。
    6.5 对于地震高设防区:当承台梁采用支模浇筑时,承台梁侧面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土并夯实。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钢筋的出厂证明或合格证,以及钢筋验收单抄件。
    7.3 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7.4 模板标高、尺寸的预检记录。
    7.5 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7.6 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7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7.9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10 地基验槽(坑)记录表。
    2014-07-17 21:37: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udongnet
    wudongnet 板凳
    原来是砖胎膜啊
    2011-11-02 11:19: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施工组织设计

返回版块

2.43 万条内容 · 30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教一个有难度的施工方案

一个工程,10000m2的单层车间,主体框架,屋面钢结构。100*100m,现场自然地坪标高-2.6m,独立柱基底标高-5.7m,独立柱基中心间距差不多3m*3m,总共600多个。基础柱平均300*300mm,-2.2m以下回填土并70mm厚C20找平,结构地坪板面标高0.000。0.000处都有300*700mm到300*400mm不等的梁。也就是-2.2到0.000有架空层用来通风的,基础周围没有挡土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