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中国小城镇发展透视

中国小城镇发展透视

发布于:2005-05-18 14:49:18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中国小城镇发展透视

编者按: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极大地制约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几十年内,是中国城市化能否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城市化应当选择多元化推进的战略,实行大中小并举、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本文设想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三个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力争通过三、四十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或达到70%,基本实现全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根据这个设想,文章对小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布局、数量规模以及与农业产业的关系等分别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加强一般建制镇建设的同时,应当重点支持中心镇的发展,形成一大批5-10万人规模的中心镇,并使一部分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乃至中等城市,增强第二产业的积聚效应,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提高整个国家的社会发育水平。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工业化与与城市化不协调。以1998年为例,全国由第二、第三产业构成的非农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1.6%,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仅为30.4%,两者相差51.2个百分点,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极大地严重制约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中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看,城市化应成为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各有其优点和缺陷,能够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应当实行多元化推进的战略。大城市现有社会发展程度高,第三产业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是中小城市所不能取代的。但是,中国现有大城市已经面临人口过多、就业困难、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空气污染等一系列弊端,不能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中等城市虽然可以缓解大城市存在的种种弊端,在第三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发展潜力较大,看起来以中等城市为主似乎是城市化的最佳途径,然而却不是最具可行性的选择。主要原因是中等城市与农村距离依然过远,在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也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并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相比之下,小城镇数量众多,分布最广,具有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二、三产业和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投资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的风险和成本,能够容纳最大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吸纳依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及其赡养人口迁来居住。同时,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必然有一部分演变为小城市,小城市在发展中也必然有一部分逐步扩展为中等城市。可见,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排斥中等城市,而是为中等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国城市化应当"实行大中小并举、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在城市化问题上已经延误了相当长的时间,错过了不少宝贵的机会。今年几十年内,是中国城市化能否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时期,中国小城镇发展就能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整个城市化进程就能明显加快。实现农村城镇化,应当从整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把小城镇发展与大中城市建设、小城镇布局与农业发展布局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在明确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规划,规模适度,分批建设,逐步推进。小城镇发展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八年、十年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几十年的较长时期,在这个问题上切不可操之过急。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的小城镇发展应当及早加大推进力度,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zishan100
    zishan100 沙发
    大家加油吧
    努力顶好论坛
    努力做好祖国的绿化事业
    2005-05-19 12:50: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whh2849
    wwhh2849 板凳
    建设"企业化"小城镇

      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超越这一历史进程。世界上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城市化的程度就越高,城乡差别也就越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农村种、养两业的剩余劳动力已达1.5亿,今后十五年可能达到2.3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不能及时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有效地转移,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农民收入下降、农业增长后劲不足等等,均源于农民数量过多,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得不转移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毫无疑问,广大农村周边的小城镇将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的城镇化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为一个阶段,其后为第二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9万个小城镇,常驻人口2.75亿分别占全国和农村人口的22%和32%。由于我国农村与小城镇在地域、环境、经济、民俗的天然联系,建设好小城镇,在解决农村、农民问题上就显得尤为突出。找出一条适合小城镇发展的模式。不仅是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带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
      生存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不大。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生存,就将占用耕地、消耗水等自然资源,与此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发展与经济结构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生存之外,还要发展。盲目种植或养殖市场上已经饱和的产品,缺少信息,缺乏市场观念,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发展与社会的矛盾。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为了生存聚集到大城市,造成大城市的环境、交通、住房、治安、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我国目前大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基于以上的各种矛盾,把过剩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其附近的中小城镇,这样既使农民与原来居住的环境有一种情感外,又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建设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因此,建设中国小城镇势在必行。
      建设小城镇计划,已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已列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纲要,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建设小城镇,可以实现对资源的统筹安排,避免浪费,便于集中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污染等。可以相对地集中人口,调整乡镇企业的布局,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到小城镇,加快乡镇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
    2005-05-18 14:51: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5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沈道义 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2001年和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分别是37.65%和39.1%,已经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1998年38%的城市化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的城市化正在从初级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化。由于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阶段性转折,我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然而目前发展城市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化理念问题,最大的难点是资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城市资本化经营理念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首选策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