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地图片 \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西线恐推迟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西线恐推迟

发布于:2009-05-23 22:38:23 来自:施工技术/工地图片 [复制转发]
  5000万年度研究经费停发

  南水北调西线:世界最大水利工程或“无限期推迟”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就差钱”?

  南水北调西线再遇“断流”危机

  张一君

01.jpg

  74岁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黄委会规划设计院”)原副院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谈英武有些焦虑,尽管他已经退休。

  2009年度南水北调工程5000万元的研究经费至今没有下发,相关研究人员不免感到慌张,尤其在东线和中线工程整体推迟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甚至萌生了退意。

  已经在南水北调项目上工作了一辈子,谈英武非常清楚年度研究经费暂停的可怕。57年的工作积累,还有堆积如山的资料,顷刻之间可能变得毫无用处,谁来最终为这件事情负责?

  57年来,西线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几经挫折

  兵马未动,粮草告罄

  每年5000万元的拨款,是西线工程前期规划阶段唯一的经费来源。这笔钱从2001年1月份开始划拨,到2008年,八年间实际共拨款3.3亿元。

  对于为什么是3.3亿元而不是应该有的4亿元,现为黄委会规划设计院顾问的谈英武解释说,八年期间总有特殊的年份少一些。

  2002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中线和东线一期工程开工,西线工程继续进行前期规划,5000万元的年度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西线工程的勘测、规划、调研以及技术攻关等工作,承担西线工程的黄委会规划设计院也因此有了符合政策的经费来源。

  按照惯例,每年三四月份,5000万元的经费应该基本到位了。但今年到目前为止,黄委会规划设计院还没有收到相关计划,不仅研究人员人心惶惶,本来就已经推迟了4年多才完成的西线工程规划意见书,至今也没有机会向上级汇报。据谈英武说,这份意见书去年底已完成修订。

  黄委会规划设计院一位工程师坦言,有同事觉得没有信心,想离开设计院了。而当初仅中科院一家就有将近200名水利专家和学者为西线工程服务。

  57年来,西线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是没有停顿过。1959年至1961年间,国家遭遇三年大灾,经济发展受阻,加上西线调水工程浩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从1962年到1977年,各项野外调查工作中断了16年。

  2001年,水利部审核通过了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交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将这个构想具体化为打造一条海拔3500米的人工隧道天河的工程,按2008年价格水平预计未来40年内总花费达3040亿元,把170亿立方米长江上游水浩浩荡荡送入黄河上游。这堪称中国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水利工程。按照规划,西线将在2004年完成项目建议书,200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2007年开始初步设计。

02.jpg

  但2004年底,有四川学者上书温家宝总理要求重新评估西线工程,使工程项目建议书推迟到2008年底才得以完成。而2008年底,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的工作会议,又决定将东线和中线的工程整体完工时间推迟5年。

  谈英武无法确定拨款没有下达的原因。对于外界盛传的西线工程完成后水价可能过高的问题,他不怎么担心,因为南水北调工程不是一个仅仅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的工程,它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规划,受益不在一时。

  谈英武只能用以下猜测安慰自己:是不是2008年底决定推迟的中线和东线工程的评估工作,至今还没有完成?

  推迟开工是利是弊,各方意见纷纭

  西线工程遥遥无期?

  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示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里,西线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第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前后开工。”12月27日,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西线一期工程2010年开工。

  但5000万元经费没有按时划拨,给了为此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明确的信号,原计划不可能实行了。

  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国家工程要经历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开工等阶段。2008年,西线工程建议书已经完成,但原定2009年初向上级的汇报无法进行,即便汇报了也没办法实施下一步论证。

  就算今年项目建议书获得通过,后续工作大概需要八年时间,西线工程最早也要2017年才开工。而在原规划中,2015年西线工程一期通水。

  “在我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西线工程)开工了。”谈英武有些伤感地说。

  2005年6月,水利部下文,鉴于西北地区缺水量较大,将规划的第一、第二期工程合并,推荐调水量80亿立方米。让谈感到意外的是,“两步并作一步走”的决定最早是水利部下发的,而不是直接管理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国务院发改委。

  当然,如果西线工程的开工可以像当初的中线和东线工程开工一样,只要修订计划一出,就立即批复开工,初步设计、招标设计等程序都不必再走,2010年开工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中线和东线工程目前的状况,无疑让这种“可能”不再可能发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长期在西线工程一线考察的向传三则认为,推迟开工有好处,可以促进西线工程更好实施,并与整体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有机结合。

  向传三称,南水北调工程应该继续扩大联系的水系,除了目前已经规划的三条线路外,最好能把大渡河、金沙江等水系也规划在内,这样完善后的水系网络,将能够满足各个区域的用水要求。

  作为西线工程组织机构的“黄委会”,又是工程最大受益者

  尴尬的“黄委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英武和向传三这两位在西线工程上各自劳碌了半个世纪的专家,都刻意回避一种结果:西线工程会不会由此搁置,并在很长时间内不再启动?

  河南财经大学教授、长期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专家史璞对此表示担忧:从目前情况来看,中线和东线工程不可能停滞不前,毕竟很多明渠、暗道都基本修建到位,搁置的维护成本非常高,再说大部分投资也已到位,但还没有动工,甚至未进入项目计划的西线工程,前景就难以预料了。

  长期以来,公众对西线工程的争议也确实多于东线和中线,其中当然有西线工程投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等因素,但近年来各界对三峡工程的质疑,也增加了西线工程的不确定性,东线和中线工程的推迟,对西线来说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在所有关于西线工程的争议中,2004年底四川省社科院离休研究员鲁家果上书温家宝总理,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170亿立方的调水量被高估,工程成本远远不止3040亿元”的质疑。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公开承认,鲁家果的上书是导致原计划2004年完成的西线项目建议书推迟的原因之一。

  鲁家果是向传三的同事,他也是从向传三手里看到西线工程规划的。向传三很清楚当初鲁家果等人上书的背后地方政府的微妙态度。作为西线的调水源头,四川省政府一直认为: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多少会产生影响,为什么这一切都需要地方承担?

  上书事件发生后,向传三曾专门调研过西线工程对四川的影响,结果发现西线工程源头所在地之一雅砻江水电开发企业的损失巨大,一旦调水,有关企业的年利润将损失250亿元左右。

  很显然,最早提出反对声音的,就是这些水电企业集团,他们本来就是水利系统内的,很明白不能打着水电损失的旗号唱反调,生态环境牌是他们最好的表达方式,毕竟不管什么样的工程,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何况西线工程对生态的影响确实难以估量。

  很多细节都是饶有趣味的。南水北调对调水区的移民和生态要做后续投入,当西线调水投资高达3000多亿元的消息传到规划中调水点四川甘孜和阿坝一带,地方官员一度十分高兴,对调水补偿抱有很高期望。但补偿方案只列出了淹没损失,距离当地政府的期望甚远。

  更让地方政府不能接受的是,这些水从四川源头转移到黄河上游,上游发电厂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发电量可以提高70%。

  西线工程的组织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利益相关方受到更直接的指责。

  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黄河中上游确实可能成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个全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的最主要受益者,黄委会的尴尬地位,更加重了西线工程未来的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曾致电南水北调办公室宣传处人士,求证以上种种说法,但对方未予正面回应。

  (本报河南记者站董昭武、刘永对本文亦有贡献)

01.jpg


02.jpg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nzhigang520
    linzhigang520 沙发
    我是楼主提到的设计院的一名职工,看到上面的话,思绪万千,单位这些年确实付出了很多,我们也很着急,汶川地震使西线暂停,目前,西线项目一切工作都停下了!
    2009-06-01 15:05: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ahuihao
    yahuihao 板凳
    是投资那么多钱 但是到了用钱单位还能剩多少谁也说不好的 别说少5000完 就是少10完那些人也能撂挑子。。。。。。没办法说的事情
    2009-06-01 12:38: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地图片

返回版块

50.19 万条内容 · 3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各位前辈 我是学暖通的 不知道我们女生就业怎样

各位前辈 我是学暖通的 不知道我们女生就业怎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