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继电保护 \ 智能建筑的防雷、电气保护与接地

智能建筑的防雷、电气保护与接地

发布于:2009-02-26 16:00:26 来自:电气工程/继电保护 [复制转发]
原帖转自http://www.chuandong.com/cdbbs/2007-8/29/078297FF65D4426.html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建筑智能化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2 防雷保护

  雷电波入侵智能建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击雷;另一种是感应雷。一般说来,直击雷击中智能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装防护直击雷的设备。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雷击。感应雷入侵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1)雷电的地电位闪络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2)由交流供电电源线路入侵;(3)由通信信号线路入侵。智能大厦的通信线路多由综合布线系统担当。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1)建筑群子系统;(2)设备间子系统;(3)管理子系统;(4)垂直干线子系统;(5)水平干线子系统;(6)工作区子系统。下面分析综合布线系统的防雷保护:

  (1)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两个及以上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电设备组成。若采用光缆作为建筑物间网络连接介质,不需要安装避雷器,甚至可以架空铺设。若采用双绞线,则必须穿管埋地敷设。进入建筑后,采用双绞线敷设时,导线必须均敷设在弱电金属桥架或金属管道内。金属桥架和金属管道与综合接地系统良好连接,充当导线的屏蔽层,不能与强电导线共用强电金属桥架或强电金属管道。

  (2)设备间子系统:由进线设备、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配线设备组成。它是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通常分为语音管理和数字管理两部分。子系统连接大楼外的各种线路,经与垂直干线子系统跳接后,连通各语音管理子系统,为防雷电破坏应安装雷柜作为通信线路的第一级防雷措施。连接进出大楼大对数地敷设,以防进出大楼的人感应雷电。数据设备管理子系统,即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是采用大对数双绞电缆作为传输主干缆。需要在机柜中安装计算机网络防雷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第一级防雷措施。若采用光缆作为计算机网络主干线。则绝对避免了雷电影响,是最好的防雷措施。

  (3)管理子系统:设置在各层配线间,由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分为数据和语音两部分。语音部分采用BIX安装架固定在墙面上。由接线板、绕线环等组成,需要安装信号避雷器作为通信线路的第二级防雷措施。数据部分绞线作为垂直主干线,也需要在机柜中安装信号避雷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第二级防雷措施,防护因引下线泄放雷电流而形成的电磁场突变所产生的感应雷。

  (4)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设备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分为语音主干线和数据主干线两部分。语音主干线按照程控交换机和电信系统的标准和做法,采用屏蔽大对数双绞电缆,因为管理区子系统安装了信号避雷器,所以这部分一般不需要再装防雷设备。数据主干线如采用大对数双绞电缆作为数据传输主干线,因为已在管理区子系统安装了信号避雷器,所以一般也不需要在这部分再安装防雷设备。如采用光缆作为计算机网络主干线,则绝对避免了由于引下线泄放雷电流而形成的电磁场突变产生的感应雷,是最好的防雷措施。

  (5)水平干线子系统:由连接管理子系统至工作区子系统的水平布线及信息插座组成。数据点和语音点均采用双绞线敷设在金属桥架和金属管道内。由于金属桥架和金属管道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形成了信号线路的屏蔽层。并且在管理子系统中,已备防雷保护装置,所以在水平干线子系统中不必再加装防雷装置。

  (6)工作区子系统:由连接在信息插座上的各种设备组成。连接计算机网络的数据点由于在管理子系统中已采取了防雷措施,所以在工作区子系统一般不需要再加装防雷设施,若需要利用调制解调器通过语音点连接计算机,由于语音线路与外线连接,则有必要安装信号避雷器。

  3 电气保护与接地措施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对常用的接地方式,分析以下几种接地系统:

  (1)TN-C系统

  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EN线连接)带电,对人身造成威胁,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因此T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见图1)。

  (2)TN-C-S系统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C系统前面已作分析。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那么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见图2)。

  (3)TN-S系统

  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只要象TN-C-S接地系统,采取同样的技术措施,TN-S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如果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见图3)。

  (4)TT系统

  通常称TT系统为三相四线接地系统。该系统常用于建筑物供电来自公共电网的地方。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一点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管三相负荷平衡不平衡,在中性线N带电情况下,PE线不会带电。只有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保护接地灵敏度低,故障不能及时切断,设备外壳才可能带电。正常运行时的TT系统类似于TN-S系统,也能获得人与物的安全性和取得合格的基准接地电位。随着大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的出现,该系统也会越来越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公共电网的电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智能化设备的要求,所以TT系统很少被智能化大楼采用(见图4)。

详情请点击:http://www.chuandong.com/cdbbs/2007-8/29/078297FF65D4426.html
  • 会飞的海豚
    讲得不错,接地系统是个很综合的问题,各个设备和建筑都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12-12-07 11:39: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继电保护

返回版块

7.32 万条内容 · 41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谁有CSGC-3000/EMS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说明书啊

如题,谁有CSGC-3000/EMS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说明书啊,谢谢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