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城镇发展与人口迁移 文献综述

城镇发展与人口迁移 文献综述

发布于:2009-02-25 20:20:25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论文简介:

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这这现象的产生以及流动人口的动向
、流量等与社会竞技水平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其中首要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人口的迁移受到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当前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根据农村人口迁移的 主要动力机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实现农村人口的城镇合理迁移,保证城镇的良好秩序,实现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无论是从不断破解我国长期村庄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我国人口城市化的角度出发,还是就其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件名:20092251235564410212.zip

文件大小:46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 humen44
    humen44 沙发
    多谢提供——希望提供更多更好资料
    2009-02-28 11:37: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

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目前全世界建立的保护地共 30350 处 (1977)[1]。这些保护地多数是在 70 年代以后建立的,至今保护地数量仍处在迅速增长的趋势之中。这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所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保护地,则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正是从 70 年代以后,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对物种和生境的保护要寓于人类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之中,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将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2]。从而对保护地的理解和管理思路产生了革新性的变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概念以及后来制定的塞维利亚纲要[3]。从生物圈保护区概念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如下一些重要启示: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认识和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多方面价值和作用,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保护自然不能把人排斥在外,“孤岛”和“堡垒”式的封闭保护已经完全不合时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当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结合起来;全面发挥保护区的功能需要实行伙伴式的合作管理。然而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概念,不可避免地会对保护区的传统管理和政策带来一系列冲击和挑战。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在过去的 20 年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 1978 年的 34 个发展到 1999 年的 1146 个,覆盖国土面积从 0.13% 到 8.8%。这无疑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许多深层的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显示出来。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