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0人已点赞
分享
全部回复(77 )
主题
回复
粉丝
混凝土结构
140.22 万条内容 · 21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给了平面图,帮忙设计个建筑钢结构,看看哪样的经济~~哪位大侠先给传一个来看看~~~~~~先谢谢啦~~~~~~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7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首先应该明确这种刚度是否真实存在,如果这种刚度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就应该对中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中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1的做法是明显不对的.
赵兵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新版PKPM已经可以按混规方法进行中梁的刚度放大,按规范的要求做就可以了.
回复 举报
1.当梁板整浇时,考虑板的影响,形成T型梁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2.0;形成倒L型梁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如果不考虑板的作用,为矩形截面梁时,为1.0.
2.相关影响:当计算框架时,由于梁的刚度变大,梁端分配到的弯矩会变大;支座配筋增大\跨中弯矩偏小,如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可使跨中考虑的弯矩增大\配筋增大.
3.当按1.0计算时,个人认为这是在配筋计算时按实际截面形式选取的,而在内力分配过程的2.0的增大系数都是对于矩形截面计算来放大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