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9-01-20 15:51:20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连续加了一周的班,每天晚上两三点。
昨天干到早上六点收工,打图,关机,回家。
就如王杰唱的:“我走在清晨六点,无人的街,带着一身疲惫”。
这也是自己的匠人生涯的平常的一天。
可能以后这样的生活还得继续。
那么我们这种作图出图,变更修改的日子,究竟意义在哪里?
我们的生命是寄托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还是浪费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CADKING给了一个他的解答。
楼主的系列作品,我都一一看过,今天的最后一篇,感触最深。
我们这个行业,在冷酷死板的外衣下,实际上有着一颗颗热情的心。特别是楼主的亲身体验,更是让人明白了,“技”和“艺”之间的联系,真是熟能生巧,存乎一心。
或者真像火云邪神所说,“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就我个人的观点,在这个行业技术上的生存和发展,就两条路,一条是快,一条是精。
快的这条路楼主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是任何一个各人或设计院生存的根本,也是养家糊口,劳动致富的正道。
精的这条路,却是更难。
因为一个工程师一生能碰到的项目是有限的,从前期方案到最后造好,要经历好几年时间。
而真正复杂的项目,更是需要很多高手之间的通力合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央视这样的项目只能在华东院等少数几家进行设计,耗时数年,改动无数,据说设计费摊到人头上,居然是亏的。
那天,近距离听汪大绥讲了央视的设计过程,当谈到主体结构的联结螺栓放下去的时候,他们一帮老头兴高采烈的情景,还真是颇为感动。
因为不管外界怎么评价这个建筑,裤衩也好,痔疮也好,在一个真正的结构师眼里,都可以归结为“噪音”,可以直接用滤波器滤掉,然后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客观的所在。虽然它只是存在于你的电脑里,甚至草图里,但从那个时刻起已经有了生命。
它的生命,一般是五十年。也就是说,在它还在中老年之前,你就已经步入中老年。
作为一个普通的结构师,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建筑比我先死,即是是改造也不愿意。
从哲学上说,无形之物,总归虚无,即是写进宪法,也有删除的一天。而有形之物,它的存在就是意义。至于钢筋和混凝土,更是设计师赋予它们生命。
看到CADKING的文章,感慨颇多,写篇文章记录一下,胡言乱语,不知所言。
全部回复(2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v很好的资料,学习了,很好的资料,学习了,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