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商易宝社区 \ 招标投标 \ 防御雷电灾害的知识

防御雷电灾害的知识

发布于:2008-12-14 01:38:14 来自:商易宝社区/招标投标 [复制转发]
雷电灾害的防御知识
雷电灾害防御常识
来源: 黑龙江省气象局办公室 日期: 2007-06-20

如今我省已进入雷雨多发季节,各地雷击事件也屡有发生,“5.23”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雷击事故还造成多人伤亡的惨痛教训。其实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防雷意识和常识,措施得当。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雷电知识和有关雷电灾害防御的常识。 雷电灾害防御常识 雷电基本知识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它的某些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雷是大气放电的声现象、闪电是大气放电的光现象。这种放电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后一种放电也就是落地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则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 2、雷电的特点主要特点:(1)冲击电流大。其电流高达几万、几十万安培。(2)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3)频率高雷电流变化梯度大,有的可达10千安/微秒。(4)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新特点: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可以概括为:(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与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孔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

例如发生在某地,二000年七月二十五日14点40分左右,一次闪电造成漕宝路、桂菁路附近二家单位同时受到雷灾,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闪电只是一个建筑物受损。(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例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2点,某寻呼台遭受雷击,导致该台中断寻呼数小时,其直接损失虽然只有80多万元,但间接损失达到数百万元。

3、雷电袭击的形式雷电袭击主要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1)、直击雷:指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放电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生命。防直击雷侵害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2)、感应雷: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及发生闪击的现象,主要危害建筑物内电子设备,是闪电放电瞬间在附近导体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静电感应: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导体感应并积聚大量与雷云相反极性的束缚电荷,当雷云主放电时,雷电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原来处于雷云附近导体中与雷云相反极性的束缚电荷被释放出来,形成自由电荷,如不就近泄散入地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电磁感应: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瞬态脉冲)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3)、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季节,偶然会发现殷红色、灰红色、紫色、蓝色的“火球”,直径一般十到几十厘米,甚至超过数米;有时从天而降,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通过烟囱、开着的门窗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无声地消失,或发出丝丝的声音,或发生剧烈的爆炸,因而人们习惯称之为“球形雷”。较为罕见。防球形雷侵害最好在雷雨天不要打开门窗,并在烟囱、通风管道等空气流动处装上网眼不大于4平方厘米,粗约2~2.5mm的金属保护网,然后作良好接地。

我省雷灾概况及特点黑龙江省是雷电灾害较重的省份,每年平均雷电日数为38天,最多的年份超过50天,我省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4—5月份就发生雷灾近10起,直接经济损失51万余元,间接经济损失37万元。雷灾给我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每个雷电季节来临之际开展雷电装置安全检测对减轻和避免雷击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雷电防护措施 1、建筑物预防雷击措施(1)农村、城区的防雷方式不一样:农村居民住宅区房前、房后电视杆(木、铁两种)分别在导体最高点引出接地线直接接地。城区一般居民住宅小区建筑物(楼房)装避雷线或避雷针,一方面将地面感生电荷经尖端放入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大地可避免雷击。 (2) 超高建筑物和山区建筑物,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较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可直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来防雷。 2、家用电器预防雷击措施 (1) 将每件家用电器都通过低压避雷器可靠接地。 (2) 在低压线路进入室内前安装一组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室内再装防雷插座,构成三道保护。 (3) 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线接地。如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避雷器或放电间隙。 (4) 雷雨前,尽可能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拔下,不看电视、不听收录机,不使用电话,有室外天线的,应拔下天线插头。 3、人体预防雷击措施 雷雨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如依靠建筑物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要注意离开墙壁和树干8m以上,还需注意不能多人聚集躲雷雨。因为在雷雨天气,多人挤在一起,热气多,温度高,空气加速上升,形成圆锥状向上凸起的特殊层结构,并向云层放电,引发耀眼的闪电。闪电时空气温度猛增,狭窄的闪电带内,空气急剧膨胀,雨水气化、温度又急剧降低,空气冷却收缩,这一膨一缩,会产生强烈震动,发出最大雷鸣响声,使众人遭雷击,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中小学校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要点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吸取“5.23”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雷击事故的教训,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对雷电灾害严重性的认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校内所有的建筑物、通讯网络、计算机房等设施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

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中国气象局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气发[2007]152号)、《黑龙江省气象局 黑龙江省教育厅转发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黑气发[2007]65号)、《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气象局关于做好中小学防雷工作的通知》(黑教联发[2007]17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忘,减少经济损失。


小学校防雷工作分直击雷和感应雷两大类,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学校的防雷设施应当做到: 1、学校校舍、水塔、旗杆以及安装在屋顶的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卫星接收器等设施,按照第二类建筑物防雷设施的要求,设置避雷带和接地引下线; 2、学校总配电箱及楼房配电箱设置一级防雷电源保护器; 3、在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广播室等配电引入处,设置二级防雷电源保护器; 4、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在依法取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核准书后方可开工建设,在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5、防雷装置必须由持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 6、对于已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依法进行年度定期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发挥作用。
防止遭受雷击的招术当雷电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2、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3、不宜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 4、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5、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7、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8、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如果雷暴发生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在建筑物天面上活动,因为当天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2、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3、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4、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

雷击急救方法 当人体被雷击中后,往往会觉得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不敢抢救而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因雷击昏倒而“假死”的状态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救护方法: 1、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如果能在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 2、对伤者进行心脏按压,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人不要紧,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anyan20332033
    雷电对现代建筑物的影响【字体:大 中 小】2008-06-30 10:32:57 来源:中国天气网我们知道: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特征。传统的防雷技术是在高大的建筑物楼顶或其附近,安装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这种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安装这种防护装置的目的是将强大的雷电电流,按照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也就是由设在建筑物顶端的接闪器拦截雷电电流,之后通过导电通畅的引下线,引导到电阻值很小的接地体泄入到大地。这是属于防直击雷的措施,一般我们称之为外部防雷。
    当雷击发生时,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确实有效地防御了雷击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防止和减少了火灾和人身伤亡。但它并不能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免遭雷击。因为,首先当雷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的同时,在空中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变化磁场,处在这个强力变化磁场作用范围内的所有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线路和设备,都会因为切割了磁场的磁力线而感应产生出电涌电流,轻则会产生误动作,重则会造成设备损坏。原因之二,雷击发生时雷电流可能击中架空的电力线或通信线,也可能击在这些金属线缆附近而感应出电涌电流。这些电涌电流会沿着金属线缆进入电气和电子系统,造成破坏。
    我们把上述通过感应磁场的效应即“场”的作用;以及通过线路雷电流侵入即“路”的作用统称为雷击电磁脉冲,也有的称为二次雷击。这种二次雷击的破坏,不象直击雷那样伴随着强烈的电闪雷鸣,而是在人们看不见的感应磁场中发生的。由此可见,雷击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是悄然发生,不易察觉,但后果远比直击雷严重得多。防御雷击电磁脉冲的技术可称为“内部防雷”。外部防雷与内部防雷共同组成了系统的综合防雷体系。
    另外,雷击发生时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在防止直击雷过程中,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与此同时,可向附近的各种接地导体闪络电弧,电压可高达数万伏以上。会向建筑物内对包括:机房内各类接地的机器设备和电子设备;自来水管道、暖气管道、煤气管道等各类金属管线;接地的金属门窗甚至人,发生闪络现象,至使设备和人员受到侵害。所以在设计系统综合防雷工程时,对上述问题均要一并予以考虑。
    综合防雷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雷电波的侵袭是无孔不入的,因此系统的综合防雷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包括对直击雷和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外部防护外,还应有内部防护。按照国际上雷电防护标准的规定,可将综合的主要技术措施用以下框图表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综合防雷体系的作用:“防雷”如同“防洪”。象在防洪过程中,为了防御或减轻洪水的危害,我们要采取引流和泄洪的措施一样,在防雷工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雷电流提供一条低阻抗泄入大地的通道,同时还要防止雷击电磁脉冲通过“场”和“路”的侵入。
    1、外部防雷—拦截措施
    综合性系统防雷工程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拦截直击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采用安装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在内的防直击雷防护装置的方法。作为拦截雷电的接闪器—避雷针,其保护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在防雷工程设计时,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通过滚球法计算来确定设置避雷针的高度,或采用多根避雷针来覆盖被保护的建筑物。
    当接闪器接闪后,为了分流,可能需要多根引下线将雷电流引下,这就好比使用多条河道或拓宽了河道以泄洪水。大地是泄放雷电流的最好场所,如同海纳百川一样。如果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很低,则雷电流的泄放速度更会加快。如果接地电阻值较高,根据欧姆定理U=R•I,当电流值一定时,引下线上的电位会因接地电阻值较高而增大,此时可能对引下线周边的物体发生闪络。好比象洪水因泄流不畅,而漫出大堤的效果一样。
    2、屏蔽措施
    屏蔽是防止任何形式电磁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屏蔽的目的,一是限制某一区域内部的电磁能量向外传播,二是防止或降低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空中的雷击电磁场是无孔不入,特别是对砖木结构的建筑物以及钢筋结构建筑物的非金属门窗这样的“洞”,强的雷击电磁场会轻易地钻进来破坏设备。对于电子设备的屏蔽,主要依赖其外壳。对于屏蔽要求很高的设备,应设置专用的屏蔽室。因此,当被保护的电子设备比较重要,同时耐磁场强度较弱时,就要采用金属网或金属板组成的屏蔽室,将设备屏蔽起来的措施予以保护。这也就如同防洪中,加固堤防的措施一样。
    另外,电缆的敷设形式不同,其屏蔽效果也大不相同,架空电缆比埋地电缆更易受雷电袭击。电缆的屏蔽性能与电缆外导体或屏蔽体是否接地以及它的敷设形式有关。对于入户电缆的屏蔽要采取入地敷设、穿管走线、可靠接地等措施,才能达到良好、有效的屏蔽效果。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也称作均压。我们知道,站在地上的人触摸电线就会被电击,而在高压线上作业的工人不会被高压电电击,原因是他与高压线的高电压是等电位的,由于没有电位差,所以没有电流流过,就不会被电击。同样道理,为了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各类电器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均应采取等电位连接的措施。就是把各类设备包括所有的导体,都要做到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并且还要与接地系统连通。其中非带电导体可直接用导线连接,带电导体通过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其目的是使所有的设备和导体与接地系统做到电位均衡连接,也就是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能存在显著的电位差,导电部件与接地系统之间也就不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电位相等的电磁环境,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安全的电位补偿系统。
    具体地讲,就是对进入建筑物的所有金属导体、管道、电缆的外屏蔽层,都做等电位连接与接地。而对于配置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端子板,端子板也应可靠接地。机房内的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屏蔽线外层以及在电源通道、天馈通道和信号通道上加装的各种SPD,都要以最短的距离就近与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所以,在综合布线过程中,也应使所有的设备和导体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保持可靠的等电位连接,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4、防闪络措施
    所谓闪络现象就是,电流传导过程中在导体之间跨越绝缘体产生电弧,从而改变了电流传递通道。产生电弧的主要原因是电弧两端的导体之间电位差很大,距离又很近,从而击穿了绝缘体,如空气或土壤等介质。因此,为防止闪络的发生,可以采取隔离或保持安全距离的方法。如外露外引下线使用耐100kV的绝缘层隔离以防止对人体和其他导体的闪络;在引下线入地处铺设厚度为5cm以上的沥青层使其3m范围内的土壤地表层电阻率大于5kΩ.m防止跨步电压等。这也是如同在防洪中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溢出。当然防止闪络还有其他的措施,如:采取等电位连接,使闪络的两端等电位;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以防止跨步电压等。
    5、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SPD)是一种箝制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当SPD被并联到被保护的低压电气线路或电子线路时,如果线路上流过的是正常的工作电压,则其呈高阻抗状态;只有在线路上出现过电压和过电流时,它们才呈低阻抗状态,此时电涌电流通过SPD泄入大地,从而保护了后端的电气或电子设备。实际上,我们可以把SPD的作用,看作是防洪工程中的分洪泄流来比喻。
    当然,SPD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技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SPD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值、SPD的电压保护水平、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雷击类型以及需防护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所在地的年平均雷暴天数等等。有些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标准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味强调什么“层层设防、多重保护”不仅大量地浪费了资源,而且会适得其反地破坏了SPD的保护作用。
    对于具备各类电子系统的现代建筑物大楼防雷工程,是一项多种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系统工程。只有按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使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密切结合,整体地采用各种防雷措施,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雷的有效作用。任何单方面的措施,其防雷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对于现代建筑物大楼的防雷工程,必须全面综合考虑,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防止雷击对现代电子系统的侵害。
    2010-04-13 08:52: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anyan20332033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各种低压电气系统和以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为代表的电子系统,应用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电子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而且把现今的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大家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一旦发生故障,又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许多现代化办公大楼建筑物,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和自动控制等设备以及低压电气设备。由于这些电子设备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电子管,体现出了集成度高、运转速度快的优越性。但这些微电子设备工作电压非常低,它的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击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侵害,尤其是受到雷击电磁脉冲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和全球人类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逐年增加的结果一样,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有越来越重的趋势。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这些系统造成损坏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2009-04-02 20:39: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招标投标

返回版块

125.9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国家名胜古迹的目录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是通过几亿年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形成的自然遗产,而且是世代不断增值的遗产。 截至2004年2月,中国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达16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