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贵州民族村寨

贵州民族村寨

发布于:2008-11-24 18:44:24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贵州民族村寨
[摘要] 本文选择贵州屯堡村寨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屯堡村寨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屯堡村寨建筑特点。

[关键词]历史,屯堡村寨,建筑

1、 屯堡的历史
貴州屯堡源于明朝朱元璋大軍征南和隨後的調北填南。西元十四世紀中葉,朱元璋力逐群雄,一統中原,建立了明王朝。可是在西南邊陲的雲南,還有一位前朝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踞西南高山之險,仍在負隅頑抗,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親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統率江南將士三十萬人出征。取道貴州,西挺雲南,三十萬父子兵告別家鄉,越長江,過洞庭。梁王敗死,雲南收復後,明朝為要長久地控制西南,必須穩定貴州,命令整修通往雲南的各條一道,並在驛道沿線設衛所,派重兵駐紮。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新皇朱棣派顧成為大將,統兵五萬屯駐貴州。至今,如鎮遠(水鎮遠驛)、平壩(平安之壩)、安順(安寧順達)、關嶺(險關峻嶺)等等,無不打著當年遣漢制夷,駐守屯兵的印記。
600年前明帝國遍佈全國的軍屯哨所,早已湮滅無跡,而貴州高原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他們的屯堡文化,仍在堅強地證明當年的討伐廝殺。生存在貴州腹地安順的廣袤土地上的大明帝國的遺民,還頑強地保留著祖先留下的生活傳統、服飾習慣、飲食口味甚至語音腔調。從貴州中部一直向西,向西,就是雲南。這是從內地通往這個著名的西南邊陲最為便捷的途徑。從600年前開拓的古驛道到後世修建的公路、鐵路,都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延伸。從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開始,這條入滇通道上不知發生過多少戰爭。為了維繫中心腹地與邊塞南國的一統江山,一代又一代的軍人在這裏不斷灑下鮮血,無論他們手中拿的是長矛、弓箭還是刺刀、步槍。 1381年,雄心勃勃的大明軍隊逐步把蒙古人的勢力趕出中原、塞上、關外。在大明軍旗引領下,與元朝政府軍征戰無數的30萬軍漢從遙遠的東方迤邐而來,為登基不久的朱元璋拿下夢想已久的雲南,剿滅盤踞此地的元梁王把匝瓦爾密。鼎定雲南之後,朱元璋害怕無數兵將用流血換來的大局又變成權力的真空。一道聖旨將強大的帝國軍隊留在雲貴高原,建立衛所。這個決定改變了數十萬人的命運,來自江南、中原的精銳部隊沿著橫貫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佈防,按照明軍的編制駐紮下來。 今天,在這條通道上行走,我們看不到戰爭的影子。順著黔滇公路從貴陽出發,一路西行,春陽和煦,曾經的血腥廝殺成為實難尋覓的歷史遺跡,湮沒在田園山間。而以衛、所、屯、旗命名的地方隨處可見。這都是當年朱元璋部隊戍守貴州留下的痕跡。貴州安順的屯堡鄉民來自明朝調自中原及江南的屯兵,由於當地的地理地貌與屯堡先民的使命相合,所承載文化得以在區內封閉生存,彼此的認同亦得到強化,進而導致屯堡內通婚。區內各種組織繁多,其功能在於擴展核心家庭的文化及社會關係的構建。有不同於其他農村地區的發達的社區公共空間,成為社會學、人類學研究的獨特案例。
2、屯堡村寨
古屯堡村寨位於安順市東面、七眼橋鎮雲鷲山峽谷中的雲山屯,因保存著較為完好的古屯堡、明代一條街,以及屯堡文化、明清建築藝術和屯堡宗教文化,被譽為一座現存“屯堡文化地面博物館”。一股神秘感誘惑著遊客前往探幽. 據史料記載,屯堡人是600年前屯田戍守安順的江南軍隊的後裔,其村落依山而建,街巷縱橫交錯,寨中的每一組建築、
碉樓構成小小的四合院,而在碉樓或圍牆之上,設有射擊孔,融防禦、居住為一體。這是一座石基木樓的屯門, 兩旁蜿蜒的石砌屯牆正好將峽谷封住。一條不寬的石板路,兩旁是石牆石瓦的房子, 這種房屋結構具有戰爭環境中易守難攻的特色。
由於各獨立建築能夠相互照應,屯堡古建築的整體防禦由此可見。古屯堡村寨建築物外表看似粗獷,內部裝飾卻極為精美,如垂花門、格扇門窗、柱礎等部位,將江南的木雕和石雕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頗具觀賞價值。
前往景區的一路上山勢起伏,到達斗篷山腳下,頭上是參天大樹,腳下是石板砌成的林蔭小道,每走一步就有一景。那古老而樸素的貴州石板房錯落有致,每間房都設計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小路旁豎立起一座座七分怪誕,三分寫真的石板藝術作品, 清新的空氣迷漫了整個樹林,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文廟位於安順城內的東端,始建於洪武(1368-1398)初年,後幾經複建增修,日趨完備, 形成一組宏偉壯觀的古建築群。文廟大成殿前的幾根石刻龍柱,因雕工而聞名,其透雕藝術精美異常,栩栩如生。 文廟內設有蠟染文化博物館,通過眾多實物展品,系統向遊客介紹了貴州蠟染的發展特點。遊客前來安順遊覽,一般都會到文廟逛逛。
3、 屯堡建筑特点
從至今仍保存的比較完整的屯堡原始村落來看,村落佈局多採用中軸線分割佈局和點線分割佈局.點線分割佈局最具有典型特點,這種佈局形式以寨中央空壩為點,向外輻射出縱橫交錯道(線),巷道把民居分割成一片一片(面),構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在狹長深邃的巷兩端做有可供禦敵的門:每條巷既能單獨防禦又 可互相形成整體防禦。進入巷中就如進入了迷宮,如敵人冒然進入,關上巷門,就如關門打狗一般。在原始的村落佈局上我們發現,屯堡民居極少有單體民居獨立存 在,它們都是戶靠戶的緊挨著,從寨子中心的“點”向外擴展,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屯堡民居建築具獨立, 同時又跟整個寨子的佈局渾然一體, 單體和整體做到了完美的結合。依山傍水,可攻可守.
屯堡村寨的選址非常講究,寨前要有可供灌溉的河流,寨中有飲用水源,寨後有靠山,進則可攻,退則可守。屯田的本質決定了屯堡建築的風格。屯堡寨子的前面是阡陌縱橫的田坎,有豐富的灌溉水源,利於耕種;寨後的靠山高而險峻,登頂可以遠眺,觀察敵情。原始的屯堡四周都有石砌城垣和雄偉的寨門,寨門和城垣都採用堅固的石料壘砌, 高大雄偉,站在寨門上即可看清進攻之敵的情況,不利於敵方;待進攻之敵筋疲力盡時,則可聚集屯堡中的兵力出而擊之, 或於靠山頂燃 放烽火向其他屯堡報信,等待援軍共同夾擊敵人, 如援軍遲緩,堅固的城垣和複雜的巷道又可堅守;寨中有囤聚之糧,有飲用水源,為堅守提供了條件,一般數日無憂;就算敵人攻破了屯堡的週邊防守,屯堡寨中民居和巷道還可以獨自為堡,與敵人進行巷戰,高大的碉樓和巷道民居隨處密佈的射擊孔、梭標孔對入侵之敵同樣有致命的威脅。精雕細刻,瓊花瑞草.
屯堡建築雖然把軍事功能在首位,但也不完全一味是粗獷的東西。屯堡人的民居建築雕刻還是十分細膩精巧的。特別是屯堡民居的門頭雕刻最為繁富,有花窗、花板、垂花柱。每個部件都飾以不同的圖案,最為典型 的是吉語類的福(蝙蝠)、祿(梅花鹿)、壽(麒麟)、喜(喜鵲), 正宗傳統的漢族雕刻圖案;民居內部的花窗、花門、柱礎等雕刻也多如此,有錢的讀書人家的門板等處 還雕有詩詞書畫,這些雕刻圖案與當地少數民族的民居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江南漢族移民文化秀麗的地方。
屯堡是一種特殊的村寨,一類特殊的聚落,作為平戰結合的民居建築,每一組建築依山就勢修建,屯牆隨山形地勢蜿蜒,由圍牆整合為一個相互聯結的居住空間,防禦、守衛、居住三位一體,成為一個個封閉的單元。進入寨門,一條主街將人引向村子的深處,不同走向的小巷將各戶串聯起來。各個院落以門相通,斷聯結合,當年的屯堡都是圍繞將領所居的中心位置環狀分佈。屯堡建築把石頭工藝發揮到極至,從高向下放眼望去,白白的一片,錯落有致。走進屯堡村寨,所看到的是石頭的瓦蓋,石頭的房,石頭的街道,石頭的牆,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石頭的碓窩,石頭的缸。屯堡民居就是一個石頭世界
建築材料以石為主,在建築細部如垂花門、柱礎等部位,則石木結合,先進的木雕和石雕裝飾藝術與江南一脈相承。從明代封閉式的“燕窩式”建築,演變為清代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與屯土建築結合的建築群體,再發展到由民國封閉式城堡與碉堡式結合的建築群體。屯堡人的住房很注重裝飾,這是屯堡人延續江南遺風注重審美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標誌。通過在基石、門窗、柱枋、屋面等建築體上雕鐫,不僅美化了住居,也從圖案使用上寄寓了對生活的企望以及倫理教化的需要。屯堡民居最大的特點是石頭的廣泛應用。一戶民宅就是一座石頭的城堡,一個村莊就是一座純粹的石頭城,屯堡是一個防禦敵人的整體,而屯堡民居就是組成這個整體的每一個細胞,既可以各自為陣,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鄰,既保證一宅一戶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時又維繫各家之間必要的聯繫。居民的建築成四合院,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點,又有華東四合院的佈局,但最突出的特點是全封閉的格局。居民建築分朝門、正房、廂房,朝門成雄偉大“八”字形,兩邊巨石勾壘,支撐著精雕的門頭,門頭上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裝飾品。正房高大雄偉,在木制的窗櫺,門簪上雕刻著許多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廂房緊依正房兩邊而建,前面為倒座,形成四合,中間為天井,天井是用一尺厚的石頭拼成,四周有雕刻著“古老錢”的水漏。石頭建築的屯堡居民,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民居結構十分有特點,基本上採用小青瓦、白粉牆。為了抵禦外侵,屯堡選用的都是厚重的石頭作為房屋的牆壁。街道狹窄,曲折多變,並且按八陣圖佈置,敵人進來就像進了迷魂陣。村寨內部的巷子互相連接,縱橫交錯,巷子又直通寨中的街道,形成“點、線、面”結合的防禦體系。靠巷子的牆體,留著較小的窗戶,既可以採光,又形成了遍佈於巷子中的深遂槍眼。低矮的石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功能。這一切無不顯示當時戰爭所需的建築構式和屯軍備武的思想。現在屯堡村寨中,至今殘存著許多垛口、炮臺。這裏的房屋屋頂非常平緩,上面像魚鱗一樣錯落地佈滿石片,各家的屋頂相連,平時居民可以很輕鬆地在各家的屋頂上走動。這樣一旦有外敵入侵,不但可以讓居民迅速爬上屋頂,並能行動自如,而且屋頂上的石片扔出去就是很厲害的武器。此外,屯堡地區民房的門都很低,這和傳統的徽派建築的高大房門有很大的區別。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大型的武器搬運進屋。院角砌築高層石碉堡,既能嘹望雙可禦敵。座座石頭建築嚴格沿軸線依次營造,主次有序,佈局嚴謹,結構堅固,緊湊舒適。每一宅院大門都有雕鑿精緻的垂花門罩和隔扇門窗。充分體現了明代“家自為熟,戶自為堡,倘賊突犯,各執堅以禦之”物風格。專家說,屯堡的建築處處都為軍事上的需要做了考慮,這些設計構成了屯堡多層次的防衛體系。
屯堡建築的裝飾,是屯堡人勤勞智慧的結晶,是古代文化精華的凝聚,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當年明王朝“征南”、“填南”時,為了戍邊和穩定局勢的需要,還強制一些“四坊”、“五匠”的手藝人移民到貴州定居。“四坊”即指豆腐坊、榨油坊、粉坊等,“五匠”即指木匠、石匠、磚瓦匠等。這些手藝人來自經濟發達地區,手藝高超。特別是石、木二匠在屯堡建築上,技術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和應用。藝人工匠們以刀鑿代筆,在石、木材料上,用大與小、方與圓、曲與直、長與短、粗與細、凹與凸的對比方式,或施以玲瓏剔透的圓透雕,或施以凹凸迭起的深浮雕,或施以深淺有度的淺浮雕,或施以流暢線描的陰線雕,把生活中寓意著美好意願的石榴、荷花、牡丹、桃子、蝙蝠、鹿子、蝴蝶、魚、瓶子、如意、雲彩、萬字、金錢等,用象形、會意、諧音的手法,組合成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倫理故事或含蓄意向的“物謎”圖形,以滿足主人祈求家業興旺富貴長壽的願望。在一座建築的構架上,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的意象、歷史與倫理的宣教。屯堡人的住房很注重裝飾,這是屯堡人延續江南遺風注重審美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標誌。通過在基石、門窗、柱枋、屋面等建築體上雕鐫,不僅美化了住居,也從圖案使用上寄寓了對生活的企望以及倫理教化的需要。
4、 结论
贵州很多少数民族村寨不仅拥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拥有具有地域和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这些都真实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 yixiaoyuanlin
    yixiaoyuanlin 沙发
    说的很好,要是有图片资料就更好了!

    [ 本帖最后由 yixiaoyuanlin 于 2009-2-15 00:18 编辑 ]
    2009-02-15 00:17: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59 万条内容 · 1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杂志征稿

< >杂志征稿通知 建筑杂志社(原名建设部建设杂志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惟一直属期刊出版事业单位,所辖《建筑》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54年,由朱德元帅题写刊名。杂志发行量大,覆盖面广,长期以来在中国建设行业享有盛誉,是全国建设系统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展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与企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一、征稿内容: 企业、有关人员优秀业绩及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