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学生专栏 \ 碰撞中的洗礼

碰撞中的洗礼

发布于:2008-10-30 16:52:30 来自:人才招聘/学生专栏 [复制转发]
碰撞中的洗礼
  http://www.ccabbs.com  发布时间:2005.07.26
  作者:王扶雨



  面对境外事务所的强势登陆和国内名院的炫目光环,如何冷静剖析建筑设计业现存态势,在建筑空间里营造自己的立面,稳步地做大做强呢,为此我们与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辉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希望能滤去些许时下建筑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给世人些许启示。


记者:近年来,外国建筑文化登上中国建筑舞台的势头越发猛烈,引发了中外建筑文化的大冲撞、大交融,特别是国家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中一些境外设计事务所的介入,引发了关于 “ 中国建筑师想象力 ” 的思考。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中外建筑师的设计?
俞总:在上海及北京许多标志性建筑出自境外事务所之手是事实,由此所引发的关于 “ 中国建筑师想象力 ” 的思考,在一部分人心目中认为境外建筑更富有创造力的印象,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决定了目前国内建筑师话语权的缺失,强势的经济,必然会带来强势的文化,建筑其实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先进国家的文化往往通过经济这一载体输入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造成中国建筑师想象力缺失的假象,一些项目的投资人,特别是一些高投资、大规模的投资人来自境外,国际性建筑设计机构往往作为他们了解的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建筑设计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上海有部分建筑,设计方案极不合理也不经济,甚至是严重脱离中国国情,这是强势经济削弱了本地文化的发展,还让中国建筑师背上缺乏想象力的黑锅,由此所引发的盲目崇拜、崇洋媚外更是一种民族的悲哀,所以我个人认为境外设计事务所的一些作品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及境外设计事务所所经历的经验,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但从创造力而言,真正的传世作品,只会孕育于民族文化之林,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几年建筑师所受的磨练,国内的建筑师已表现出了相当的潜力。

记者:目前,建筑业盛传 “ 中国进入读图时代 ” ,一些专业书籍刊载着大量的设计图片,且备受设计师的青睐。您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俞总:建筑业内盛传 “ 中国进入读图时代 ” 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上海而言,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超过 2000 亿人民币,全国的注册建筑师就那么 12000 多人,大概 10 多万人才摊入一个建筑师,相比香港特别行政区,约 3500 人中就有 1 位建筑师,美国 1500 人中有一名建筑师,少许多,再加上许许多多的政绩工程,建筑师利用读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快速创造出设计作品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建筑师的读图,但必须是有分析地读、融汇贯通地读,如果读得好就会产生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如果读得不好,那只能是东施效颦,我想金茂大厦何尝不是境外建筑师熟读中国塔文化的结晶。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提倡建筑师读图,业主更要读图,要提高全民的鉴赏水平,不再让东施效颦式的作品登堂入室。
记者:在欧洲,中国的建筑文化备受推崇,一些国家还专门建筑了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 “ 中国城 ” ;我国上海在 “ 世界建筑大百科 ” 这一概念下推出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 “ 一城九镇 ” 建设。您认为两种建筑文化的同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俞总:我不太赞同你的观点,一些国家专门建造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 “ 中国城 ” ,并不意味着,这种建筑文化备受推崇,同样上海所谓的 “ 一城九镇 ” 建设也并不意味着对这种建筑文化的推崇,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建设一个国家的风格呢?我觉得这都是一些政治家或开发商在寻找市场热点的产物,是噱头,并不是推崇的产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最大的优点在于学习,新鲜的、不熟悉的东西都会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存在。
记者:您认为中国建筑师应如何在整体上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而在国际建筑界树立 “ 中国设计力量 ” 的形象?
俞总:我认为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自然提高,而不用我们刻意去想这些事,如象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已不再是价低质次的代名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会培养更多的建筑师,而且建筑师应该有许多艺术气质才行,为生存而奋斗的建筑师不会刻意去追求建筑的艺术品味,只有经济发展了,为艺术而献身的建筑师才会增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建筑师的劳动才能更多地被社会所认同,我曾经听到一个民工这样议论小区的景观 “ 上海人真是闲得没事,种了草还要割,倒不如除了省事 ” ,我相信中国的建筑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位自然而然会提高的。
记者:浦建院从改制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几乎是跳跃式的发展,您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可以从管理模式和创新上谈谈吗?
俞总:浦东设计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这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次是公司员工的努力,我们总是以 100% 的努力去面对那怕只有 10% 希望的东西,结果我们成功了,我觉得我们公司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员工的精神面貌变了,变得更有自信,变得更加努力了,我们是较早改成股份制企业的公司,后来在股份制的结构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变国有控股为经营者与设计骨干集体控股,现在看来改革是成功的,改为企业特别是变成经营者与设计骨干集体控股,最大的优点在于企业能够真正体现企业的特点,企业的自主决策,企业的自我发展完全掌握在企业员工手里,随着企业体制的变化,企业的领导工作重心更多地变得对下负责,而不是对上负责了。只有企业发展了,大部分员工都得到了实惠,员工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你,企业领导才能与员工融为一体,当然公司目前的股权还相对分散,有时还不利于集中,但总体上已经解决了企业的自主决策权问题,股权的相对集中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管理起关键性的设计骨干和管理骨干身上。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有人才,其次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及为这一发展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我们许多国有企业,在一年内可以换几任老总以及经理班子成员,他们哪有精力去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使研究了,也会因为下任领导的工作思路变化,会改变企业的战略定位,我们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提出了至 2005 年进入上海市设计企业 20 强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我想通过努力是有望实现的。围绕这个战略性目标,我们在管理上作了许多探索,特别是分配机制。一线的设计人员是公司最大的财富,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同时公司规模变了,原先 “ 手工作坊 ” 式的工作方式逐渐被公司化的工作方式所替代,管理自然而然就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如果在这个关系上处理不好,大家就不能协调地在一起工作。在工资制度方面,我们采用了薪点工资制,充分考虑了设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保障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奖金方面,我们更多地侧重于对项目负责人及设计团队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在设计企业,私活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毕竟私活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设计企业的设计成本,设计企业要负担税收、四金、人才培养、资料档案管理等许多社会责任方面的成本,如果企业的分配机制比较合理,在制度上充分体现对设计人员劳动价值的承认,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内部消耗,再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工程建设,就可以形成向心力。

记者:请介绍浦建院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
俞总:浦东设计院从目前建设来说主要有三块业务,一块是建筑设计,主要是公共建筑、住宅等,我们没有现代集团、同济大学这样的名气,但我们也有自已的市场份额,其实市场是细分的,企业只要找到自己的市场细分,而且把市场细分中的设计作品做好,一样具有竞争力,上一次《设计新潮》对国内的设计企业作了一个排名,把我们排在了民用设计企业 15 名。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对得起这样的评价;第二块业务是市政,主要是道路、桥梁、雨污水管线、泵站等,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舞台;第三块业务是园林景观,涉及道路绿化、公园、小区景观、河道景观等。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评价,在上海除了园林设计院,我们公司在这方面是专业配置、人员配置比较齐的单位了,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三块业务,在这几年中业务量都以成倍的速度成长。当然,我也了解一些兄弟单位,他们的成长速度也很快。所以企业的成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能有机会为上海的城市发展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作出一份企业的贡献,也是一件十份荣幸的事,这也算是一种社会责任。
记者:浦建院在熔铸企业精神、提升品牌上是怎样做的?围绕经营理念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俞总:浦东设计院这两年在熔铸企业精神和品牌建设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我们提出了 “ 砺炼品质,镕铸精华 ” 的企业精神,我个人体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处理好做事与做势的关系问题就摆在了企业领导人面前,企业小的时候主要是做事,企业大了必须得做势,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小的时候,通过拜访客户,取得信息反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企业大了就必须通过媒体向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业主提供我们新完成的设计作品,把我们的心得体会告诉业主,在上海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境内外优秀的设计公司和设计作品,如上海浦东高桥港的建设是我们公司近几年中完成的一个河道景观项目,这个项目的策划还经过荷兰设计师之手,通过媒体是企业规模做大后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是让业主分享我们设计成果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决定协办杂志(本刊注:指《中外建筑》),参加设计展览,建设自己的网站,参加《设计新潮》的排名。我想归根到底最终还是我经常提到的是尽一种社会责任,如果我们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同时企业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过来可以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以上决策对贵院在市场提升上有何帮助?您觉得贵院在世博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俞总:我们这些决策,对提高公司的社会地位和市场地位,肯定是有帮助的,至于帮助有多少,我就很难评价了,毕竟社会地位和市场地位是社会给你的评价,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但至少有一点让社会对我们更了解,使关心和支持过我们的业主对我们更了解,使他们更有机会注视我们的发展,是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做好每一项工作。上海在 2010 年迎来世博会,给中国设计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象现代设计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世博研究中心,尽管我们没有象现代设计集团那样成立这样的机构,但也有积极参与世博建设的准备。如人才储备,世博会场地周边环境设施方面的调研等,也会积极地参加世博建设中的项目投标,当然我知道世博项目建设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我们会尽力做好市场细分中我们应该能够做好的一些工作。我们经常参加一些项目的竞标,成功了当然十分喜悦,失败了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在平时工作中总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竞争。天道酬勤,我们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你问我,我们能在世博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还很难讲清楚,除了继续努力,还要看客户对我们的评价。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

23.92 万条内容 · 12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理性建筑师做正常建筑

 理性建筑师做正常建筑  http://www.ccabbs.com  发布时间:2005.07.26  记者:吴单华   从外表来看,余泊是个富有艺术气质的人,俊朗的脸庞加上一头的长发,让人感觉他象个诗人,很感性的那种。然而,这只是表象。他是一个建筑师,他对于建筑的理解,是理性的。采访中,他强调最多的是,在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环境中,做一个正常建筑,做一个正常建筑师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